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又闻槐花香     
夜深了,从书中醒来,推开窗户,忽闻一阵馥郁难抵的香味,那醇厚,那浓烈,直向鼻孔里钻。噢,又是一年槐花开了。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家乡赣榆,每到过年的时候,“炒米”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一种食品。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饺子之前我们都要先喝一碗又香又甜的“炒米茶”。  相似文献   

3.
又闻槐花香     
槐树开花的季节,春未尽,夏未至,倒是暖意逐渐由暧昧而明朗。满野的油菜花卸去它的香与黄,将胀胀的荚鼓起来,黄了绿,绿了黄,匆匆忙忙完成它“蝶化”的过程。麦苗也早已借着春风的热情,腰杆拉得直直的,竹一样的绿杆上终于刺出了象征成熟的芒与穗。麦们虽天生长不过高粱,但它们还是多么向往青纱帐呀。  相似文献   

4.
当我告诉他他我要去旅行时,他他用手背蹭了蹭我的额头,假装惊讶地说:“哟,好烫。你在说胡话吧?” 我愤怒地拍下她的手说:“我是认真的!” “那么,亲爱的夏娜小姐,你要去哪呢?”他他很配合我。  相似文献   

5.
又闻风箱声     
18岁,我走出小山村,迈入了省城。四十多年来,不知多少次,我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撩拨起那浓浓的乡情,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6.
每年清明节,在郴州城熙熙攘攘的街头,便摆满了鞭炮、香烛、钱纸以及各式各样纸扎或绢做的花朵。这些当然入不了我们小孩子的眼,真正能拨动我们心弦的,还得是每年只能吃上一次的时令小吃——清明粑粑。清明粑粑得名于它必不可少的原料——清明菜。我们家的清明粑粑都是妈妈一手制作的,当然采摘的活计还得靠我们小孩。来到村外的田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家乡赣榆,每到过年的时候,炒米是每家每户必备的食品。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饺子之前,我们都要先喝上一碗又香又甜的炒米茶。  相似文献   

8.
星期一的活动课上,教室里可热闹啦!李老师要教我们做汤圆,他还邀请了六位家长代表来指导我们做汤圆呢!我们组的家长代表是王奶奶。只见王奶奶先把米粉倒进盆子里,然后加入热水,接着认认真真地和面。王奶奶就像一个魔术师,黏糊糊的面团在她的手里马上就变成了  相似文献   

9.
昨夜,又梦见学生了,好像还是1994级的,也许是因为他们是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吧?也许是因为他们是自己迄今为止睢一完整地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学生吧?这段时间,总是常常想起这些已经走远的孩子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也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我的梦乡。  相似文献   

10.
几天前,我和表哥进行了场“口水大战”,现在,两人正处于尴尬期。今天表哥过生日,妈妈硬要我去表哥家,这可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1.
小溪流生活在山脚下,绿绿的青山环抱着她,潺潺的泉水喂养着她。清澈的溪水映出身边的红花、绿草,映出头顶的蓝天、白云。细雨轻轻落下,小溪流快活地唱起来:  相似文献   

12.
曹延标 《课外生活》2009,(12):10-13
随着城市建设步子的加快,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13.
王小衡 《母婴世界》2013,(11):36-37
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让儿童体验饥饿来获得饱感。每天按时就餐,每餐间隔2-3小时。孩子吃饭时要和家庭其他人员一块吃,享受快乐的氛围。而三餐之间只能给孩子喝水,避免养成予取予求的习惯,也不会因为吃太多、喝太多零食饮料,造成正餐没有胃口。  相似文献   

14.
栗子又熟了     
栗子又熟了。周围的人买了栗子,粟子很便宜,也很可口。尤其是在风干和煮熟后更是好吃。然而这一切却都比不过捡栗子时的那一点快乐。  相似文献   

15.
栗子又熟了     
栗子又熟了。周围的人买了栗子,粟子很便宜,也很可口。尤其是在风干和煮熟后更是好吃。然而这一切却都比不过捡栗子时的那一点快乐。  相似文献   

16.
李艳霞 《新读写》2010,(9):14-14
我亲爱的老师,不知你还好吗?任这碧草芬芳的五月,我又想起了你。  相似文献   

17.
烤番薯     
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烤番薯。每当我听得痴迷了的时候,就想自己来试一试,可是妈妈不让,说我还小,烤番薯太危险了,等我长大了,就可以烤了。如今,我长大了,妈妈遵守了她的诺言,答应我烤番薯了。星期天的早上,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驱车来到乡下的外婆家,外婆早已给我准备了要烤的番薯,于是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去  相似文献   

18.
19.
香生活     
在古代。从两汉下来一直到民国.香文化是有着很绵长的脉络和很丰饶的内容的。但是现在的我们。对香的全部认识,似乎只剩下了敬神礼佛了。其实你只要看一看“种花春扫雪,看篆夜焚香”这样的诗句。  相似文献   

20.
“又来了”除了可以用为动词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之外,还可以用为表示责怨义的话语标记。话语标记“又来了”的组合较早出现于明末,其中的“来”是一个代动词,而不是行为动词。“又来了”虚化的动因有三个:(1)句法动因——结构压缩;(2)语义动因——概指义的主观化;(3)语用动因——降低面子威胁。“又来了”的语用功能有三个:行域层面的责怨;知域层面的否定;言域层面的劝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