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让孩子升上名校不一定能让孩子学习更好,也不一定能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毕竟孩子的资质和学习成绩摆在这里。但名校的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能结交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12,(10):45-45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人人们的视野。据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人民网8月21日)  相似文献   

3.
《家长》2013,(4):4-4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据记者调查,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家住南京的林女士就是这样,为了让孩子上某国际学校,夫妻俩的工资全部用来供他上学。  相似文献   

4.
殷飞 《中华家教》2012,(12):18-19
2012年8月间,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针对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每年开学前,总有不少家长托门路出高价,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那些实验学校。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老教师家或去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寄宿。在这些家长眼里,好学校、好教师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享受这样的教育资源,当然就是受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本期话题】"高危"警报校长被视为职务犯罪高危人群,倒逼教育体制改革【话题背景】如今,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托关系,找路子,四处奔波。在北京,一些家长甚至不惜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把孩子送进名校。因此,校长、教育行政官员也就成为众多家长追逐的对象。北京市西城区检察  相似文献   

7.
朱棣云 《家庭教育》2007,(11S):12-1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每年开学前。总有不少家长托门路出高价,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那些实验学校。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老教师家或去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寄宿。在这些家长眼里,好学校、好教师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享受这样的教育资源,当然就是受最好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名校,的确,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来说,名校是一个很高的平台。那么,名校对孩子的哪些特征感兴趣?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或许可以为家长朋友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9.
"拼爹"不成"拼同学",如今"拼同学"也成了流行语,并引发众人的关注。据新闻报道,西安某学生学习成绩中等,面临小升初时,其家长却大费周章地找门路花费8万元让孩子就读"名校"。但这位家长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入名校接受高质量教学,而是为了让孩子在初中交到"富二代、官二代"同学,以过硬的人脉换取未来的好前程。  相似文献   

10.
进城务工人员因担心孩子“长大后你就成了我”,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某些家长期望孩子“拥有体面的人生”,宁愿多掏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的“赞助费”把孩子送进公认的优质学校;更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设法购买学区房。这些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学毕业生通常就近选择初中,直接进入行政区内学校就读。由于各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家长为让孩子进名校,不惜花高价购买学区房。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普遍。面对学生多、名校少的现状,英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地方行政区内学校采取摇号  相似文献   

12.
南极冰 《小读者》2011,(9):41-41
英国小学毕业生通常就近选择初中,直接进入行政区内学校就读。由于各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家长为让孩子进“名校”.不惜花高价购买“学区房”。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据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人民网8月21日)一起走过懵懂少年时,共同面对了成长的烦恼,相互之间永远没有那么多杂念,同学关系历来都被视为世间最纯洁的关系。谁能想到在无处不在的"关系网"笼罩下,一些家长硬是把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塞进了学校,这简直就是在往宁静的校园,播  相似文献   

14.
连中国 《成才之路》2011,(13):94-I0023
现在每年都会有一些家庭选择让孩子出国读大学,特别是那些世界名校,更成为了家长瞩目的焦点。去年9月,我的两位学生郑宜婷与李程分别飞往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开始了她们崭新的大学生活。随之而来,有不少  相似文献   

15.
连中国 《教育》2012,(2):38-38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名校。那么,名校对孩子的哪些特征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上一所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初中和高中,进而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憧憬的“三部曲”。为了要唱好这“三部曲”,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名校。为上名校不惜一切代价,值吗?名校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读吗?学生又如何看待家长为他们选择名校……  相似文献   

17.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并非中国父母独有的教育理念。《泰晤士报》文章指出,英国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争抢入读名校机会,不惜重金聘请家教,近年风潮尤盛。  相似文献   

18.
沈敏 《教育》2010,(3):63-63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并非中国父母独有的教育理念。《泰晤士报》文章指出,英吲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争抢入读名校机会,不惜重金聘请家教,近年风潮尤盛。  相似文献   

19.
上一所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初中和高中,进而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憧憬的“三部曲”。为了要唱好这“三部曲”,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名校。为上名校不惜一切代价,值吗?名校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读吗?学生又如何看待家长为他们选择名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1):58-58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家长们煞费苦心乃至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选个好学校,让"择校热"多年来依然持续升温。不少家长认定,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乃至名校,孩子的前途就有希望了。我不止一次听家长对我说:"学校教育实在是太重要啦!"每次我都这样回答:"学校教育当然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