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格改革的重点是价格体制改革。我国价格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找到了价格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并是否能按照这种根本依据认认真真进行价格体制改革。 一、生产力标准的要求是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 价格体制改革的具体依据固然会很多,但总的依据或根本依据却只能是一个。为了使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必须找到这个根本依据。 价格体制是作用于处在商品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中的价格(价格确实存在于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只不过价格在生产、分配、消费三个环节上是一种“想象的”形式,而在交换环节上是一种实际的形式。)的一种生产关系方面的管理体制,寻找价格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的范围自然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他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首要功绩在于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即“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构成为基础”,而“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当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概括,也是对既往人类社会形态的生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那末,怎样用生产力标准看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教育的目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教育领域特殊的价值标准,在于是否能够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衡量教育办得好不好,要看是否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领域特殊的价值标准,同生产力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是生产力标准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务,尤其要在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以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当我们坚持用生产力这个根本标准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时候,尤其要以科技生产力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综合国力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这个“转化”的根本途径在教育,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围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培养目标。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园地,所以,我们必须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中学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先进生产力标准发展高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勤 《职教论坛》2004,(21):24-25
高职教育越发展,越能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越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职教育越有活力.高职教育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必须具备国际化标准,必须体现行业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是检验和衡量社会历史领域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却严重地忽视了这一点。“十三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生产力标准具有决定的意义,这个论断决不只是一般地重复已有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提出实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社会标准系统与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9.
探讨生产力标准应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又要运用辩证法方法。文章指出:生产力标准既是真理标准又是价值标准,既具有一元性又具有多样性,是真理与价值、一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生产力标准的多维性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生产力,也要重视社会生产力;既要重视物质生产力,也要重视精神生产力和人才生产力;同时还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检验和衡量社会历史领域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却严重地忽视了这一点。“十三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生产力标准具有决定的意义,这个论断决不只是一般地重复已有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提出实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过热” 的重要原因是将生产力标准理解为生产标准,生产力标准不是生产标准,因为生产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一致性:第一、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是为了获得产品;第二、靠延长劳动时间而生产率不变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三、不注意协作分工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四、建立在破坏自然条件、短期行为,脱离生产力状况等基础上的生产,只会破坏生产力;第五、人与物处于分离、半分离状态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六、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不同直接生产过程相分离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七、不注意潜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生产不会提高生产力:第八、生产的社会属性不适合生产的自然属性的生产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中可能存在上述情况,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生产的发展就一定能发展生产力.相反,生产本身必须以生产力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那么,它和人才标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根据生产力标准选拔和使用人才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科学地选拔和使用干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标准与人才标准的含义。什么是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当作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的具体内容是: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  相似文献   

13.
把生产力标准坚持到底李连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特别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考察,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是非,始终是了项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总之,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能否深入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卷208页)。这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列宁在评价马克思这一唯物史观时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一卷第8页)把社会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其核心就是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导致不同历史阶段的更替。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构成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阻碍甚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只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而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上逐渐不科学,由“左”倾而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关系与教育法律关系之间的变化与适应具有直接的相关度,构成了我国教育法律制度变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直接导致了我国现实的教育格局、环境以及各种关系发生着“嬗变”,引发和正在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为此,必须树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教育法治理念,优化和重构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强化政府教育调控职能和行政执法责任,完善学校教育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最近,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一些城市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其中关于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就党中央和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问题,着重探讨生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今天重读全会公报,结合当前生产力标准的讨论,我认为公报中有三句话特别值得注意:“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我们党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19.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一般说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但在道德领域中却不能用生产力标准直接代替道德标准.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有怎样的道德标准,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轫于1978年。从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既是党和全国人民用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检验社会主义理论的十年,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成功地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在这短暂的十年间,我们党不仅以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和新胜利引人注目,而且还以一步步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运用和新突破赢得了举世赞誉。在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的时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十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深刻反映;今天我们党提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