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体转化为动体是文章建构主体静动互化的常用辩证技法之一。静体转化为动体,其一,建构主体常借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和飞动式的建构技法来完成。其二,建构主体将静止的对象流动化,使静止的对象赋予动态感,静物动态化的审美效应诉诸于接收主体,其审美感觉上似是静物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许多静物会因为需要被我们写进作文——比如一支钢笔,一条围巾,一张桌子等等。但是有些同学会把写进作文的静物写得平淡乏味,死气沉沉,没有生气。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中把静物写活呢?一、让静物有人的模样让静物有人的模样,就是借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把静物的外在形态化写成人的长相、身材、打扮等。这样写静物,会给人以亲切感,会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对油画静物的起源和发展来分析油画静物的中国化,探讨当今油画静物的发展方向,研究二度半空间静物油画的表现方法和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话题聚焦] 描写景物,如果只是写出景物静止不动时的颜色、形状等,景物就成了单纯的“静物”,显得呆板,没有生气。所以,要想使景物有灵气,有神韵,吸引人,就要让“静物”“动”起来,写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并且用你的眼睛、鼻子、耳朵,把看到  相似文献   

5.
国内观念对陈丹青90年代后期,以中国山水画画册为题材的“静物系列”油画作品甚为不解。如果我们从陈丹青赴美所经历的化错位和对西方后现代绘画亲身感悟的角度看,陈的“静物系列”是他十八年拜会西方经济典名画和对美国现代艺术深刻体悟的一次集中检验。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学生怕鲁迅,一般很少人碰及鲁迅作品,我们不禁要反思,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品读鲁迅的文章,联想到社会上几乎是隔一阵就爆发一次的“去鲁迅化”癔症,不禁有感而发. 一、“去鲁迅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笔者个人认为,社会对鲁迅文章的过分关注,原因有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静物素描教学中,听障学生由于听觉系统的缺陷,以目代耳,造成他们对静物的观察存在着孤立化、局部化的问题。本文从听障学生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运用点、线、面找基本形的观察方法;运用比较的观察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以提高听障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8.
素描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又是绘画艺术的一种独立形式.素描往往做为训练学生的首开课程,而静物素描在我国传统的学院式教程中更为基础训练的第一课,乃贯彻“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之教学原则.本人以为这多少有点委屈了静物画,然而素描静物画同人物画一样,亦有相对的独立性,亦有一个“形神兼备”的问题.“传神”并非人物画独有,风景画有,静物画亦有.风景画强调意境,乃诗情画意,这是风景画的“神”.静物画强调什么呢?本人认为静物素描表现应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形体结构;二明暗结构;三材料结构.其中“材料结构”应为静物素描表现的核心环节,其为素描静物画“传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结构”的表现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静物的生活化问题,二是静物的材料结构的表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教会学生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创造,唤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让美术教学“活”起来,“动”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让兴趣主导学生的学习学习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封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使它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在“素描静物”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泥巴制作各种不同样式的静物,通过制作静物的过程,让学生体…  相似文献   

10.
从"摩罗诗力"出发,鲁迅的小说拒绝史传体例,并通过把历史空间化,展开像阿Q这样"无名"之人的历史;它穿过人的外在言动及其矛盾,切入到人的内面,在灵魂的"告白"与"申诉"中,树立起人性的层深结构.中国与世界,历史与人,构成鲁迅小说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翻译选择受到社会、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操纵。作为翻译家的鲁迅对拟译本、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标准的选择与他的化、政治立场紧密相连。鲁迅在翻译过程中的诸多选择符合近代中国化转换的历史要求,折射出鲁迅建构新化的总体目标,因而本身也是一种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因为鲁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他的一些作品往往是作为名篇而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只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一个现实:鲁迅作品深刻的批判风格与艰涩的语言形式让不少中学生望而生畏。于是,在中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中有了一个"去鲁迅化"的争论。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的关注点不在于"去鲁迅化"争论的本身,而是鲁迅文章如何教,如何让学生愿意亲近鲁迅,理解鲁迅,并喜欢上鲁迅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在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针对鲁迅精神已经过时、中学课本去鲁迅化的现象,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严家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鲁迅在今天没有过时,所谓去鲁迅化的言论,是将鲁迅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4.
出于表达需要,用语不取常格而取变式,正是辩证法在语言运用中的应用,是创新思维作用的结果。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很注重用语的这种转换艺术,使读者耳目一新。一、动静转换。静态的山一般应以相应的词语进行描写,鲁迅笔下的山却是动感强烈:“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戏》)静物“连山”喻为呈“踊跃”状的“铁的兽脊”,生动地表现它们似虎豹等兽类疾速奔跑运去的动态,  相似文献   

15.
静物素描写生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的基础。要使学生学到素描的基本技法和造型方法,必须认识静物的形体结构,画出静物的线描;感受静物的明暗色调,强调素描黑、白、灰的空间关系,学会静物素描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答:桌子上的一只橘子、一本书、一个花瓶、一个水杯、一盆花、一件搭在椅子上的衣服、放在脚边的一只篮子等等,统称为静物。静物本身往往是没有生命的,但它却可以在每一位观者的心里唤起各不相同的感觉。在善于发现的眼睛里、善于品味的心里,静物会变  相似文献   

17.
[习作话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静物吗?静物就是那些静止不动的物品,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玩具等.本次习作就要求我们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静物,了解它的特点及用途,并以"心爱的……"或"我的……"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名师点拨] 静物描写是状物作文的一种,写这类作文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忘却”二字,大家作过不少探讨。薛绥之同志在《对鲁迅作品某些注释的异议》一文(载爱辉县教师进修校编《读点鲁迅丛刊》第三辑)中,作了这样的解释:“为了忘却而纪念,犹言化悲痛为力量,是为了更好的战斗。”这样解释,简明是简明了,但也把鲁迅深邃炽烈的感情和震撼心灵的语言,理解得过于简单化了。首先我们要问:化悲痛为力量难道就需要忘却吗?鲁迅在写此文之前,也即在没有“忘却”之时,就没有化悲痛为力量吗?鲁迅在写此文之后,难道就真的“忘却”了吗?把“忘却”仅仅解释为化悲痛为力量,未必恰当。再看鲁迅原文,开头第一段最后一句是:“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06,(11):63-64
鲁迅之子周海婴在10月19日的《新京报》发表章回忆父亲时说: 鲁迅并不总是一副横眉冷对的斗士形象,我希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鲁迅、化的鲁迅。  相似文献   

20.
色彩科目色彩考试范围有:静物写生、静物创意组合、人像写生及命题默写。1.静物写生(限于水彩、水粉)静物的内容广泛,各种蔬菜、水果、陶瓷、玻璃器皿、各类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