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教师由作文课指导者变成了学生作文的鉴赏者和合作伙伴。教师应当是课程标准和课堂写作教学的桥梁,是将抽象的课改新理念实实在在贯彻于学生写作行为的促进者,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些角色的转换?笔者走进学生写作天地之间,开始了新的尝试。—、观察理念就“实”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与训练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合乎教学规律是很有关系的。为此,要注意观察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勤于写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兴趣”是…  相似文献   

2.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从观察、感受、思考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写话、习作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产生兴趣.能够在写话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描绘的事物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且能够表达,  相似文献   

3.
朱光辉 《考试周刊》2012,(76):123-12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冈素的培养,特别注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在每节课当中有自己的收获,有收获的成就感、成功感。成功带给学生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注意启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5.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从物理第一堂课开始,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现行教材在实例的选取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水的沸腾现象几乎每天可见,但大多数学生并未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对沸腾的规律并不是很清楚,课前我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烧水的全过程.并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堂中安排讨论与交流,并再一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组织材料能力和自我教育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斌 《中学文科》2005,(12):22-22
爱冈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荇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瞢。”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使人们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敛果。那么,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可以在"设、用、情、竞、夸"上做文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最终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投影和录音,激发观察兴趣。 一般说,孩子的观察能力取决于有目的的教育训练,教师一定要在“趣”字上下功夫,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观察兴趣。投影、录像等可以直观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它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第四册《蜘蛛》一课,我把蜘蛛显示在屏幕上,用“看影子猜动物”的游戏揭示课题。又如第五册《昆虫》,把活的蚂蚁,放到投影仪上,屏幕上出现活生生的放大许多倍的蚂蚁,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形象直观的投影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或各种声音结合起来,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教学中,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教学的一种辅助语言,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与品位等方面起着任何其他教学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既能激趣生情、激趣增智,又能开发智力、倍增效率.多年来,笔者在物理  相似文献   

11.
观察、演示、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途径.小学生认识世界是从观察和实验开始的,学习科学课必须从观察、实验开始,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知识范围,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注意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把观察、思维、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对提高写作能力,效果明显。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呢?(一)培养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人们学习的一种力量。我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的同时,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培养他们观察和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观察、记叙新奇的或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和事物,把学生浓厚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观察和写作上  相似文献   

13.
六年来,通过对北师大四年制初级中学全三册《生物学》课本的反复使用,笔者感到它比三年制教材有更突出的优点,就是在教材中增加了最令学生感兴趣,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难处理的中心教学环节一“观察、实验、思考”这一栏目。仅第一册就比三年制教材的第一册增加了23个实验项目,约是三年制教材的4倍。上好这一栏目,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教师实施情意领域的教育,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下面仅就这些问题,谈点做法和体会。一、上好“观察、实验、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要让学生去认识大自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自然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启发观察,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兴趣,他们才会去观察它,了解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的启发诱导工作很重要。启发的方法较多:1、谈话法。即教师  相似文献   

15.
一、情景--阅读与观察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指教师的教学需要与学生良好主动的学习状态相配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自然课采用“探究、实验、研讨”的开放型实验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较好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它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1].笔者认为数学课教学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即观察发现的空间、自主探究的空间、合作交流的空间、思维开放的空间及实践活动的空间.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1 给学生观察发现的空间 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自觉主动的认识活动.没有观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在《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提供事实、引导观察、由果索因、正逆推理、引发联想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好。一、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比较具体、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属于科学考察课型,对于缺乏考察条件的平原地区的小学生来讲,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学,是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  相似文献   

19.
李英颖 《学子》2012,(10):39-40
一、给学生一双观察的"慧眼"1.从培养观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小学生有意注意力较弱,许多有用的材料都会从他们的眼皮下溜走。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强压学生去观察,效果并不理想。观察兴趣是强化学生有意注意力的内动力,而集体生活是培养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望”——就是观察学生。这是学生进入自学时教师了解学情的常规方法之一。教师的[睛要始终在学生身上。在学生的自学时,通过察看学生学习中的种种表象,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自学的内部动态,从而作出具体和必要的帮助与服务。首先要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对积极参与且认真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特别要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走到自学的活动之中。其次要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是高涨还是萎靡,是愉悦还是勉强,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以及学习进展情况。要善于从学生表情的蛛丝马迹中分析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