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语言(包括方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英语文学作品中有母语创作,多语创作和二语创作诸多模式,对于促进英语文学的诞生与发展,体现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本研究对文学赏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是撕扯不开的:一方面,文学用语言写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没有好的语言,也就没有好的文学;另一方面,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首先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语言不"抓"人,读者很可能会放弃阅读,抽身而去.而对于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抓住了语言问题,就等于抓住了文学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样,无论从哪方面看,谈论文学,都无法脱离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语言也是文学研究的第一入口.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文学研究是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的工作。出于不同的目的,语言学家也把文学作品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评论家致力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人生的启示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等方面的研究;而语言学家则是从文学作品的语言中寻找语言规则或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来演示语言规则。不可否认,文学评论和语言学对文学作品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两种研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我们运用文体学的一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局限性,更加明确地分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进一步解释出文学作品的意义。一.文体学概述对许多…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的应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美学功能、深化主题、修辞以及提供弹性空间的作用。模糊语言的成功使用可以在塑造文学形象以及文学意境时为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填补空间的的文学作品,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深刻体会到创造性审美的愉悦。因此,对文学作品中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常见教师未能明确其"文学"身份,而把它们附属于"文章"之中进行教学,或者被当作语言材料和应试训练的例文,文学作品教学因而陷入枯燥、机械、苍白、乏味的境地。因此,倡导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追求"文学味"。教出"文学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学视角解读文本,二是用文学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一、模糊教学的定义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客体和主体都存在着模糊性. 教学客体即语文课程内容的模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文学语言信息的模糊性.阅读教学的内容大多为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一切文学作品都是有语言创造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26):119-120
西方典故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西方典故文学的理解更是重中之重,这有助于我们对于西方文学作品能有更好的理解。因此,本文以"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的研究"为题,从典故是什么、西方典故的来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以便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精髓能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过程。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更加符合美学标准,以最终臻于"化境"与"传神"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与语言模糊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文学作品汉英翻译的实践,对模糊语言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进而得出这一结论:对于文学翻译的"模糊性"的正确把握与认知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我们知道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符号,由这些符号构成的形象,会通过联想和想像在读者的头脑中间接地表现出来。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可见,语言在文学作品构成中的重要地位,离开了语言、作品中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就无从表现。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不只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表示指称作用的代号,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可以起到揭示人物的性格,暗示故事情节发展,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的作用,因此,理解文学作品中人名的内涵、研究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而融合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文学欣赏的一个必要过程和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发展智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境?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现提出一些浅陋的见解,愿和同行们商榷。第一,把握作品语言,初步分析意境文学是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对任何文学样式、文学因素的分析,都必须首先抓住语言,把握这一点,就能从整体上体味和品析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引起他们思…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有其内在的结构形式要素及形象意蕴层面,也有其外部世界指涉关联层面.文学研究应该从文学作品的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进行探析观照,在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内部本体特质的同时,充分揭示文学作品同历史文化的有机关联以及自身蕴含的人类启示意义.本文结合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语言转向研究旨趣,对文学研究的内外视角、固有价值及研究趋向进行分析阐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13.
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文学欣赏的一个必要过程和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发展智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教学实践表明,由于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文学素养不够深厚,文学鉴赏能力有待提高,致使教学仍沿袭“老师讲、学生听”的老模式,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笔者认真学习和研究文学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本着抛砖引玉的原则,就如何指导学生领略文学作品意境这个专题,现提出一些浅陋的见解.愿和同行们商榷。第一,要在把握文学作品语言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意境进行初步分析。文学…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公文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开始多了起来。这种运用,对于进一步开拓文学的表现领域,丰富文学的表现手法,增强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特殊运用语言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众所周知,文学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形象性。公文语言进入文学作品电要适应这个特点。这就是说,在文学作品里,公文语言已不再是用来传达党和国家机关的意志,起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开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然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对戏剧提及甚少.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所提供的新的视角,以鹿金的<玻璃动物园>的译本为例,论证了戏剧翻译中文体风格对等的重要性.如果译者忽视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则容易导致"假象等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是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尽管影视剧文学在“文学”这个大家族中是属于特殊的文体样式,但它们也是以语言为基本表现手段和物质材料的。如果对影视剧文学语言的特征及其运作规律不甚了了或所知甚少,影视剧文学剧本创作也就无从谈起;并且,就是戏剧、电影与电视剧三者之间,其文学语言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区分这些差异,就不能很好地驾驭影视剧这三种文学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8.
论华侨妻子番客婶的文学形象和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考察有关华侨妻子番客婶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传记、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民歌、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从而揭示番客婶的文学形象及其多样性.认为:有关番客婶的文学作品是海外移民带给侨乡的一项文学收获,反映了海外移民对侨乡社会、侨乡文学和侨乡女性的深远影响.番客婶形象及其研究对学界审视和全面评价海外移民史、华侨华人史和侨乡史的发展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离不开文学,对于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他们提高英语的基础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重点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注入英美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通过文学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高尚的人文理念,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知,进而更好学习和应用英语.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大约占85%左右。常见教师未能明确其“文学”身份,而把它们附属于“文章”之中进行教学,或者被当做语言材料和应试训练的例文,使文学作品教学陷入枯燥、机械、苍白、乏味的境地。因此,倡导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追求文学味道,必须着眼于两方面:一是从文学视角解读文本,二是用文学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