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立法本位主义作为最主要的白色腐败形式,因其技术性、复杂性与“合法性”诸多特征,一直为法学界所忽视。填补当今中国这一大的法治漏洞,从机构调协、税费体制、立法程序、监督程序与司法审查制度等方面探讨行政立法本位主义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对完善行政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立法兼有立法性质和行政性质,为避免行政机关滥用行政立法权,必须完善听政制度。我国目前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主参与机制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和精髓.行政立法程序中公众参与具有促进立法民主、实现人民主权、提高立法质量、法的实施以及适应WTO要求的重要价值;当前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行政机关漠视公民参与权、参与程序的可操作性不够、公民参与意识比较淡漠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立法、完善配套制度、转变行政机关观念、提高公民意识以及建立责任追究制,从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法制化还在许多方面都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必要 ,尤其是公众对行政立法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立法经验 ,我国的行政立法制度中应当赋予行政相对人立法动议权 ,扩大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保护力度 ,提高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我国在行政立法及行政执法方面与依法治国的要求尚有差距,究其原因,既有行政管理体制问题,也有立法体制问题,还有法制观念和执法监督等问题。为此,应以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重点,确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律意识;应进一步完善国家行政立法,使依法行政有其法律基础;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依法行政的组织保障;应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相似文献   

6.
中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世界各国有效控制行政立法权滥用、弥补其合法性欠缺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国,同日益激增的行政立法数量、逐步增强的公民参与意识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程度严重不足,这与有关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本文在对中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状况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立法后评估体系的构建中,评估主体模式作为评估体系的一个关键构成要素,决定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能够真实地反映行政立法的效果。为了完善我国行政立法,有效推动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发展。应当有步骤、分阶段建立起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领域虽有很大进步,但因一系列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存在,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保障和救济不够完善、公众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优秀成果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当前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实践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行政强制法立法列入人大立法议程,对行政强制制度的研究益显重要。由于历史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差异,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行政强制内涵的理解及行政强制的主体、手段、基本程序及法律救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我国即将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行政强制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立法在当前社会中日益普遍,而行政权力的制约与行政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立法的完善有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化运行,有利于遏止腐败的发生。因此,严格贯彻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将"控权"作为行政立法的指导思想,加强行政立法的程序和制度建设,消除部门利益倾向,建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对完善行政立法有重要作用,也是遏止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