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正确把握它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就必须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及其历史发展上下功夫,在联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上下功夫。邓小平理论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要看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既要看到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在科学体系与…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论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创新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艰辛探索的科学成果。邓小平理论产生于新的时代条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历史和现实表明,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指南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总结历史又正视现实、放眼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就是说,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两者之间在整个科学体系上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原理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上的辩证统一。我们一方面要看到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坚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那么,邓小平理论是怎样继承和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中,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新发展。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是中国当代历史的客观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的所有思想都贯穿着这条思想路线 ,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关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前提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开放的特征是其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不断变化发展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是其与时俱进的客观强劲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就是其与时俱进的历史。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对其面临的三大问题的科学回答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及与其一脉相承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包含三大层次。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坚持和捍卫前两个层次与丰富和发展后一个层次的永恒扬弃运动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开设既是对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发展的回应,又是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一脉相承,既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继承毛泽东思想概论果后一门新型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程。而且它是一门较为典型的研究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常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世纪,我们应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早期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它在我国率先开辟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并对哲学中国化、现实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众哲学》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和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普及,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诸多历史条件综合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五大明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体上经历了20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  相似文献   

17.
科学理论有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有规律性、预测性和普适性等特征;社会科学理论有规律性、预测性和实践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具有规律性和预测性以及实践性的理论涵义;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实践性的实践涵义,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总结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预测了社会主义的存在,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实践性的阐述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操作性概括。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的具体实践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一切人的解放与人的一切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它的最高本质,即邓小平理论的人文精神,只把它看成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的理论。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了只重视物质的生产,经济的增长而忽视文化的进步与人的发展。事实上,物质文明的大发展不可能在脱离精神文明与人文化的跃进中得到满足。本文对邓小平理论的还高本质——人文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以期得到对邓小平理论的全面理解,充分发挥邓小平理论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决非偶然。本文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共同作用,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本质和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依据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时代性、二是实践性、三是科学方法。这三个要素,在邓小平理论中得以充分展示。这是邓小平理论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深远时代价值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