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谘议局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活跃在谘议局的立宪派又应当如何评价?这是目前史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清朝幅员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必发展的程度不一致,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特点不一样,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的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各省谘议局应进行具体分析;对立宪派也应该分地区分阶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拟从分析清末湖南谘议局的政治活动及议员的特点入手,探讨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及  相似文献   

2.
《宪志》日刊是清末立宪运动高潮时期由预备立宪公会创办的一份立宪刊物。《宪志》日刊的宣传内容有对立宪理论问题的探讨,但更多的是结合时局对清政府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及时报道和评价。从该刊物的宣传内容与特点,可以看出清末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及其表现方式,以及立宪派与清政府在立宪目标上的相异。  相似文献   

3.
1909年成立的湖南咨议局是近代湖南第一个民选参政议政机构,虽存在诸多局限,但在实际组织与运作过程中对湖南的近代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乃国家兴盛之根本,而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根本。湖南咨议局与湖南地方官员对基础教育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在第一届年会中双方就湖南的初等基础教育进行讨论协商,最后形成议决简易小学普及办法并筹经费案。官绅双方对初等基础教育都投入极大热情,分歧矛盾与共同利益交织在一起,通过此案可以管窥清末新政、特别是咨议局时期湖南基础教育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4.
1909年成立的陕西咨议局是准议会机构,虽然只存在两年多的时间,但它是政治现代化的一次尝试,对清末陕西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从陕西咨议局的筹办、成立、议员、议案等要素来分析陕西咨议局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南教育发端于甲午战后,清末新政时期在官绅合力推动下有了快速的发展。1909年成立的湖南咨议局把发展教育当作推行宪政、强国兴邦的根本大计。在第一届年会上通过了4个有关教育的议案,涉及到教育机构的整顿、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学堂的创立和改良、教育经费筹措等各个方面。湖南咨议局虽然只存在短短两年,但它在湖南近代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在文化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制度,在军事方面编练新军,在经济方面鼓励重商,在政治方面设立咨议局。其结果必然是使清政府"走错房间",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之际,各省咨议局应运而生。河南咨议局在抚署官员的筹办和各地绅民的配合下,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1909年到1911年短短两年中,经过前期的设立筹办处,选举咨议局议员,到正式开会,讨论各方议案。中间又发起了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最后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散。作为近代河南的民主尝试,这一小步的作用不能小看。  相似文献   

8.
丘逢甲于宣统年间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丘逢甲的身份资历、政治理想、教育贡献、人脉交往是其被推举为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重要原因。在咨议局期间,丘逢甲在日常事务的管理、推进广东地方重大民生议案、保护革命党人、促进广东和平独立等方面作用显著。丘逢甲在广东咨议局的作为,不仅是深入了解丘逢甲个人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晚清渐渐觉醒的传统士子适应社会变动的种种努力,同时也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所受时代的深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立宪运动是清末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近十多年来,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颇丰。在对清朝预备立宪、立宪派、资政院的评价和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动因及作用的研究等问题上出现了一批新成果、新观点。但这一领域中的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讨。如关于立宪运动的评价,要力求客观公允,勿受时代政治的束缚和左右;如关于预备立宪,与立宪派的要求的立宪是不是一回事等九个问题,目前尚缺乏深刻的说理和有力的论证,而这些对于正确评价立宪派的功过是非、立宪运动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清末甘肃省谘议局的组建、运行及发展的始末。首先分析谘议局的建立与议员的选举,然后分析谘议局的议案,最后探讨甘肃省咨议局与其他省咨议局的差别,以展现甘肃议会民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清末湖南新政是湖南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由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大多偏重于对教育改革和新政推动者的研究:教育改革方面涉及到学堂体制、实学教育和法学教育等方面,而新政推动者方面则侧重于官员、士绅阶层以及立宪派。分析表明,现有研究成果多是宏观上的论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相对稀少,对新政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变迁的研究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有党有派,自古皆然。对清末各省设立的谘议局,这种成员间维系纽带较松弛的组织来说,派系之分更是在所不免。 对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派系的划分标准、各派的构成及力量对比,派别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该组织一些实质性东西的外部反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组织的活动,政治态度及所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因此,在对史学界争论较大的清末的咨议局进行全面探讨时,对它的派系进行仔细的考证和分析,是有益处的。 与其它省一样,广西谘议局内分有新、旧两派。顾名思义,新派自然是思想较进步,旧派则是较保守的,也就是说,他们身上的资产阶级性与封建性的比例不同。然而,这仅仅是最明显、也是最肤浅的结论,实际情况则远远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因反对日本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起的中国公学,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所学校,不仅仅因爱国反日而建,更考量了革命派、立宪派对于救国道路的选择。从这所学校的创建过程中,可以深入明晰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清末官僚等阶层对于政局的态度以及为之进行的活动。中国公学不仅是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更是近代社会政治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宣布川汉铁路收归国有政策之后,四川咨议局议员积极发动和组织了四川保路运动的前期筹备活动;但由于四川咨议局议员热衷于宪政改革,其政治改良倾向的局限性导致咨议局没能始终站在四川人民政治经济利益上与清政府开展彻底的革命斗争,未能成为四川保路运动的坚强领导;但四川咨议局议员仍然为四川保路运动的深入持久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甲午科状元,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显著业绩和广泛影响的实业家、教育家,对我省、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过贡献。张謇在20世纪初,曾是我国政治运动中立宪派的重要人物,先后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农商部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中国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张謇见国事日非,开始寻找救国之路。他始而主张“实业救国”,随着  相似文献   

16.
李晨 《文教资料》2013,(23):5-6
汪荣宝是立党派的主要成员,在清末民初积极参加政坛活动.鼎革之际,汪荣宝的诗歌创作及各方对汪荣宝的评价,对京城立宪派和汪荣宝其人其诗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汤化龙、进步党与民初政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们对立宪派在民初的政治活动研究不够,评价也欠客观和公允。对立宪派的重要领导人汤化龙的评价即是一例。有的研究者因汤化龙支持过袁世凯,就说汤的“政治利益和袁世凯紧密联结在一起,因而为巩固袁的专制统治格外卖力。”或说他“为袁世凯推行专制统治效力。”对其领导的进步党,有人讲其“真正意图就是要建立一个驾驭各党之上的政党,以便控制全国政局,帮助袁世凯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反动政府,以巩固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建立后,“成为袁世凯的反动工具。”对此评价,笔者不敢苟同,拟就汤化龙及进步党在民初政局中的态度与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裨有助于客观、公允地评价立宪派。  相似文献   

18.
清末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最急剧的中心事件是社会政治变革。无论何种形式的政治变革,都要破旧立新,依赖传统政治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它必须由新型的政治家和积极分子去完成,因此,新的政治阶层的出现是这一变革时期的主要特征。清末以来主张变法的维新派,推行“新政”中出现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及各种政治组织成员,以推翻满清统治为己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它的各种政治派别,其成员都可视为在现代变革社会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新型政治阶层群体。全国如此,贵州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汤化龙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派领袖人物之一,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武昌首义和民初政争中都有重要的活动,是当时引人注目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他在立宪运动时期的出色活动和表现,奠定了他作为立宪派领袖人物的地位。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咨议局为清朝“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的态度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推翻清朝的民主革命.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反清革命浪潮中,它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联系,为他们公开的或秘密的活动提供了某种方便.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形成的革命局势下,广东咨议局没有死抱清廷不放,而是选择了“和平独立”的道路,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广东独立的实现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