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透析高校定位——基于政府暗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桂红 《江苏高教》2008,1(1):44-46
高校定位是否明晰,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能否和谐发展。政府在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作出不懈努力的同时,其暗示却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定位的盲从。政策作为政府暗示的重要媒介,对高校的层次、规模等定位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政策规避入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暗示的作用,实现高校定位有序化。  相似文献   

2.
合理定位是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等教育生源的卖方市场和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从规模和学科专业定位视角,分析并提出二元市场对高校规模定位和学科专业定位与市场规律相悖的根源,在于现有制度的引导和高校的逐利,指出要真正实现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关键是要建立起二元市场反馈的定位机制,并对基于二元市场科学定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小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我国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通过对东莞理工学院办学定位进行分析,提出中小型高校应树立与地方共生的办学观,把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此外,适当的办学规模与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有助于中小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相似文献   

4.
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高等教育分层定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逻辑的必然。虽然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和发展在理论认识上并无多大争议,但实践上有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定位的力争“上位”问题、高校定位的动态发展问题、高校总体定位下的内部关系问题。寻求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地方高校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定位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不明,办学层次攀高,规模盲目求大等问题,地方高校合理定位应体现四部曲,即“4W”:“WHY”、“WHO”、“WHAT”、“WHERE”,才能在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创造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蓉 《考试周刊》2012,(42):160-16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机遇。本文从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内涵、背景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具体定位及定位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迅速, 办学定位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办学定位是直接关系到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各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 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学科专业和办学规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定位, 以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的差异化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在功能、规模、资源配置方式、制度构成上的差异是它们进行差异化定位的前提。以可比性来体现各学校的历史传统、基础条件,以差异性来体现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这是“差异化”定位的根本所在。差异化定位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差异化定位的准确与否应有一定水平评估标准,而水平评估标准所依据的应是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总量水平、效率水平、效益水平、投入产出水平和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是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前提。根据江苏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江苏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定位、规模定位、层次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分层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到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9%,已经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批高等院校也相继扩大了办学规模,竞相提高办学层次。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高校发展呈现办学层次“升格热”,不少院校不顾自身实际,贪大求全,“盲目攀比”,在发展中迷失了自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当前尚无公认的、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高校分层标准。惟有制定科学、公正的分层标准,才能指导高校科学定位,促进高校整体功能的优化,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高校发展趋势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但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却在资深高校和新建职业技术院校的双重夹击下显得举步维艰,毕节试验区高等教育发展尤为典型。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试验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做好试验区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关系着其命运。笔者从众多成功的案例分析出毕节试验区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走向———接地气。  相似文献   

13.
就业难引发的高等教育过度之争实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结构性过剩问题。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理应使就业难问题得到改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存在分类标准不清、高校及校内学科定位盲目等问题,反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为有效引导高校向应用型教育方向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应弱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从基金资助、直接投资、联合扶持等角度引导高等教育向应用型教育方向定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定位:自生秩序还是管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等教育中的自生秩序是指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中非人为设计而产生的秩序,是高校在自主决策的基础上定位的结果。自生秩序是高等教育重大创新的必要条件。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严格管制之下,目前正处在需要创新推动的时代,要求我国高校的定位机制应该以放松管制释放自生秩序为重点。同时,现阶段的高校分类不可能对高校定位产生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倩 《现代教育科学》2012,(11):166-169
近几年来,省部共建高校工作持续开展,不断推进深化,促进了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目前,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定位不明晰,有趋同化现象;定位不全面,缺乏具体规划;定位不紧密,缺少共建特色。因此,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应考虑学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发展目标与现实条件相匹配的问题以及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办学定位及特色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准确定位和特色建构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建构面临“缺乏有利于高校定位与特色发展的文化环境、缺乏独立的办学发展思路、缺乏科学、有效的政策指导”等问题。高校的科学定位与特色建构必须坚守大学精神,重视高校文化建设;遵循办学规律,形成自主办学的理性思维;明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加强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建构的政策指导;着眼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建构的社会支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实际,作好办学特色建设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的定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高校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定位:政府导向型定位和社会导向型定位;地方高校必须从政府导向型定位转变为社会导向型定位,走有序竞争的可持续的特色发展道路。地方高校在社会导向型定位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两个制度:高等教育的市场调研制度和高等教育的市场细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战略产业的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创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高等教育定位决定其办学方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成功实践案例,在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基础上,提出旅游高等教育创新定位应遵循市场需求、旅游高校自身定位和特色以及地域旅游发展特点三原则,并分别对中国重点高校和应用型高校旅游教育进行创新定位,为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从社会学的视角,以分类和分层一纵一横两个维度界定高校发展定位;然后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和系统自身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过渡阶段,高校发展定位的战略性问题是学校类型选择;接着分析了资源与高校发展定位的关系,建议高校在学校类型定位上采用资源依附状况分析办法;最后分析了同类高校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还对我国高校定位中的“特色情结”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定位对高校自身、高等教育系统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某些高校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功能的发挥,因而探析高校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校该如何定位,该如何培养人才,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及如何重塑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