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及孔子思想,人们习惯用“仁”字统摄,具体到其教育思想,亦复如是。固然,若笼统论其教育思想(尤其涉及到的“师德”思想),用“仁”字概括未尝不可。然若仅仅停留在“仁”之层面,则势必因弥盖其生动鲜活的“德性生活”而遮其精义,亦与后世无补,故当深究细研。今笔者乃采用分解法,层层透析,去挖掘孔子教育生涯中所彰显的“师德”思想,以资于今。  相似文献   

2.
孔子“游艺”观是我国古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该思想较为系统地从教育理念、方式、目标等方面反映了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内核,蕴意深远,对当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建设与开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而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非常重视"礼"。"礼"起源于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现实生活,是人类精神特性的产物,是文明和文化的表现。在孔子看来,"礼"不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仁",也就是人性的要求。通过"礼",人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礼"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又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4.
孔子和庄子都是在阐述哲学观点中指向艺术的,孔子认为艺术只可取"游"的态度,强调"礼而艺""艺而游";庄子直接对"游"发问,主张艺术家要绝对自由、不受拘束,追求通过"心斋"、"坐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又是呈现于艺术精神之上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二者的艺术观加以比较,以期同中寻异、异中寻同,从而更好的把握中国艺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官德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修己正身、学思结合、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自强不息、执两用中、以义制利、和而不同、举贤远佞以民为本等等。在官德建设已经成为道德建设一大重点的当代中国,继承孔子官德思想中的精华,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也是其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学者们有很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孔子儒家思想关注的中心是人,从人的本性出发,能更好地理解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精神。“克己”表现了人类的精神特性,“复礼”是遵循人的生存之道,“为仁”是去成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永葆精神的光芒,不断进行文化创造,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以“仁”为理论基础,以“礼”为上下制约机制,以“人才”为实现途径的政治思想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论语》中仅一次提到"中庸"一词:但"中庸"作为一种教人成德达仁方法论原则,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始终,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性格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中庸"释义出发,总结了"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和而不同"三层涵义,挖掘中庸思想积极因素,为当代社会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孔子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和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有全面而深刻的关于人的思考,他认识到人需要物质生活基础,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去实现人生理想,还有审美和宗教的需要等。中国有辉煌的古代文明,在接续传统血脉、复兴儒家思想的今天,深入认识孔子的人论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殷商时期“天”的彻底主宰性不同,在宏观层面上,孔子眼中的“天”虽然仍具有至上神的意味,但更多的是一种规范性的制约力量和个体层面的信仰;同时,孔子主张发挥人的主动性而不是靠“天”的威力来改善社会政治秩序。在微观层面上其主要特征包括“天”是秩序之源、道德之源,还体现了一种超越性的“天命”。后世精英士人眼中的“天”的宗教意味有所淡化,但“天”仍然是绝大多数人信仰层面的最高主宰。  相似文献   

11.
《国语》这部著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介词"以"字,也出现了大量由介词"以"构成的"以"字结构。通过对"以"字结构的考察,对"以"字结构的用法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嘉靖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间(1543-1547),苏志皋任口北道右参议,他“畅晓夷情,谙练戎务”,将所见所闻及文献记载汇编成《译语》一书。《译语》是明朝现存第一部全面记载蒙古情况的笔记体史书,作者虽未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但因“经历其地而备尝其事”,史料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深刻影响着宋玉的创作意识、处世原则及人格修养。一般认为由宋玉开创的云雨意象与伤春、悲秋主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原型与源头。而《周易》的“刚健中正”观念、“阴阳和谐思想、”“遁世无闷理念、”“进德修业操守”、“柔顺和悦人格”,也都深刻地影响了宋玉。过去由于人们没有洞悉《周易》哲学智慧对宋玉的深厚影响,因而对宋玉的为人处世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存在较多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14.
易中天、于丹现象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它的出现紧扣了文化商品化,娱乐化的时代特征;作为一起文化事件,它极大的契合了社会急功近利,消解意义颠覆崇高,追求即时享受的文化心理;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文化现象。虽然它的出现引发了学界的激烈的批判、恐慌,但在批判之余更应该引起人文学者对自身立场及对人文学科尴尬处境的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15.
《语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文言虚词的专著,它突破了前人随经释义的传统,对虚词的语法、语义功能都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的编排也颇有特色。截至目前,研究者对作者卢以纬的所属时代、成书期、书名的变更和现行版本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6.
一些论者据《北梦琐言》和《唐才子传》等相关记载,说李亿刚刚考上状元就娶了十五六岁的鱼玄机为妾,当时他的职任为补阙云云是不妥的。唐代状元不能直接释褐,要守选3年,刚刚释褐也不可能得到补阙之职。如果说李亿是官至补阙时娶的鱼玄机,那就是中状元若干年后的事。如此,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约在咸通六年或七年。鱼玄机归李、随李到刘潼幕中、"爱衰"、出家、笞杀绿翘,到最后被斩都是三到四年之内的事。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现实一种》颠覆了传统理论上的情感模式,叙述了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子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向人们描写了丑,通过祖孙、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为之丑和心理之丑,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丑恶。  相似文献   

18.
“关公战蚩尤”是一个在山西地区流传很广的神话传说。关公与蚩尤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在这则神话中却“战”到了一起。通过文化要素分析法,我们对“关公战蚩尤”的四大文化要素:盐池与蚩尤、关羽、道教,进行具体分析,以弄清这四大要素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相融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揭示出这则神话得以形成的合理轨迹。  相似文献   

19.
于晓威的长篇小说《我在你身边》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爱情的从有到无、从生到死。现代化社会使道德与约束、坚守与稳定、人格与自我等一贯为我们所认可的范畴变得陈旧、过时,而完全的灵活、变通等所谓新的生活准则也并未能使人走上幸福之路。人何去何从?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和人的矛盾困惑进行了真实、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影响深远,其中“仁”是德育的核心,培养“德”应从认识和情感入手。道德的实践和原则方法对我们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