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书一旦成为商品,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一切在市场上通常出现的现象也必然在书市上随之反映出来。书估利用古书作伪,这种恶习由来已久。他们为了牟利,利用刻印流传的古书造伪,或抽去重刊书序,或剜补改换,或伪钤藏书家印记,以巧取善价。这次编制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在对无锡市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普查过程中,碰到不少作伪的古书,给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今后整理古书,向历史科学研究者正确提供文献资料,现就自己在工作中所知所见的伪书,举例谈谈作伪的类型和各种手段。(1)增割牌记古书中刻印牌记,通常在书页的背面,也有在序跋后或凡例目录后。牌记是有关古书版刻的题记,它记载一部书何时、何地、何者所刻等出版事项,相当于现代书籍的版权页。古书在翻刻时常会保留原刻的牌记,不避翻刻时代的讳,而保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在校勘学上的成就,主要见于《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校注古籍部分。在这篇文章里,梁启超论述了清儒在校勘古书方面的成就,系统地总结探讨了在校勘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校勘学理论的发展作了系统总结,另一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在校勘理论上其论述独树一帜,卓有建树,从而把校勘学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最古的书     
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著述甚富。古人曾用“浩如烟海”来比喻古书之多,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某处藏书之盛;据有资料可查,古书总数,估  相似文献   

4.
“出版”再探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至1988年间,朱光暄同志、薛钟英同志和我,曾一起考证“出版”一词的起源。当时的初步结论:“出版”并非古已有之,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最早出现“出版”,是在1756年。中国人最早使用“出版”是在1899年12月(梁启超:《汗漫录》)。我曾整理...  相似文献   

5.
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写法,“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的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序》),例如“书生报国:梁启超与康有为(上)”“谊兼师友:梁启超与黄遵宪”“肝胆相照:梁启超与谭嗣同”等等。这种写法有其新颖特别之处,但是,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作者生硬地把梁启超的一生分割开来,放到与各个人物的关系之中,使得整本书碎片化的问题严重。全书读下来,一个整体的梁启超的形象是极为模糊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书序的分析,总结出古书序五方面的功能:导读功能,学术功能,推荐功能,宣传功能,欣赏功能。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原配夫人李蕙仙,比梁启超大4岁,生有3个子女,均长大成人:思顺、思成、思庄。他的第二位夫人王来喜,系李蕙仙带来的奴婢,1903年被纳为妾,生有6个子女,均长大成人: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梁启超的9个子女,人人不凡,个个成才。  相似文献   

8.
《古书疑义举例》是俞樾的“小学”名著,他在《自序》中指出,由于语言变迁、文字演变,使得“古书疑义所以日滋”,而他写作此书是要“使童蒙之子,习知其例,有所据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5,P1。以下凡引该书只标注页码)由此可见,《古书疑义举例》是一部阅读先秦古籍的入门书,“举例”不是“举出例证”,  相似文献   

9.
1988年,王益、朱光暄、薛钟英等人,曾考证“出版”一词的来源。当时认为它是从日本引进的外来语,最先使用的是梁启超,时间是1899年12月。1991年吉少甫又进行考证,改为梁启超最早使用此词是在1899年8月,提前了4个月。最近发现,去年上海汉语大词典出  相似文献   

10.
余姚历代名人辈出,群星璀灿.梁启超先生曾说:"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但梁启超有所不知的是,在他故去后的第二年(1930年12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余姚这"区区一小邑"又是一位北大校长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严修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多年执掌中央和地方教育事业,曾推动清政府以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还将贵阳学古书院打造成全国书院改革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2.
严修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多年执掌中央和地方教育事业,曾推动清政府以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还将贵阳学古书院打造成全国书院改革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3.
刘歆(约公元前53——公元23年) 三代先秦的古籍,除晋朝以后陆续出土的竹书外,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凡刘歆所不见而数百年后忽又出现,万无此理。”“歆父刘向为大经师,歆自己学问亦很渊博,《汉书·艺文志》即根据他的底稿。在学问上,我们应当敬礼。”在中国文化史上,刘向、刘歆是父子交辉的大编  相似文献   

14.
袁同礼、翟理斯(Lionel Giles)、大卫·赫利韦尔(David Helliwell)的著作提到梁启超曾从英国购回过五册或七册《永乐大典》,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应该是叶恭绰而不是梁启超于1919年夏天从英国伦敦购回了五册《永乐大典》.除这五册外,叶恭绰还曾收藏有另两册《大典》.这七册《大典》,其中三册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册现藏台北“国家图书馆”(原台北“中央”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辨伪学研究开始发生学术转型,由重辨伪实践转向重辨伪学理论,现代辨伪学因此诞生.在这一过程中,梁启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可谓是现代辨伪学研究的第一人.梁启超的辨伪学理论研究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1924年)中,皆论及了辨伪学理论,如辨伪方法和伪书的种类等.1927年,他专门撰写了辨伪学专著《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此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为辨伪学理论,分论为辨伪实践,而其重心乃在理论.总论部分约四万字,可单独视为一部小型的辨伪学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6.
<正>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不仅是清末民国初期著名的改良主义者,还是出色的教育家。他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讲学任教。梁启超首论师范教育,批判传统教师教学中的流弊,倡行教学革新及新教学方法实践。他的教师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开启了我国  相似文献   

17.
据目前所知,日本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是我国最早译成中文的外国新闻学专著,出版于1903年10月,该出的一些重要言论曾被广泛引用。梁启超十分推崇这本新闻学著作,他曾说:“日本松本君平氏著《新闻学》一书,  相似文献   

18.
丁声树曾讨论过"弗"和"不"的区别,他认为"弗"字似乎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宾语的否定词,略与"不之"二字相当;"不"字则只是一个单纯的否定词。但《尚书》中"弗"很多,多有例外。丁声树援引石经以及其他古书引《尚书》的语句,辨明其中多有由"不"误为"弗"的。照此看来,古书中有些"弗",原来应是"不"。这种看法是可信的吗?  相似文献   

19.
古书的分类问题,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同志主张古书分类应破“四库”旧法,采用新分类法。《如《武汉大学学报(哲社)1979年第2期上廖延唐先生《试论古书分类》一文)。鄙见则以为古书分类仍以基本保持“四库”法为宜。古书分类,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必须从古书的实际情况出发,初步确定古书分类的原则,以便我们迅速有效地进行古籍的整理,使之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王道成 《历史档案》2007,(3):128-131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梁启超在谈到慈禧修颐和园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吾尝游颐和园,见其门栅内外皆大张海军衙门告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