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启是明初“吴中四杰”之首,是被“允为一代之冠”的著名诗人。明代胡应麟将他同“唐初四杰”的王勃相提并论;清代金坛又将他同“南宋四杰”的萧德藻相比,说萧“实出其下”。可见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是建国以来,对高启诗歌研究的人又很廖廖,故本文试图就高启的生平和诗歌加以初步探讨,所误之处一定不少,冀希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高启的诗歌理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诗教 ,他主张 ,诗歌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 ,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有鉴于此 ,高启特别注重诗歌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寅在诗歌中常以李白自比,其狂放心态与他天性中本就有狂的一面有关,又与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吴地商业经济发展以及吴中任诞之风的盛行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从明弘治到正德嘉靖年间,吴中地区文人才子辈出,而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和唐寅作为这一时期的吴中文人的代表,固然具有不同于普通文人的潇洒态度,其功名心的存在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他们,走仕进道路、参加科举是很自然的选择。但是这种功名心并不强烈,这也契合了当时吴中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5,(7)
唐伯虎即唐寅,生于1470年,卒于1523年.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据说,他于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唐寅诗文擅名,为“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画名更著,为“吴门四家”(即“明四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启的诗歌理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诗教,他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有鉴于此,高启特别注重诗歌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明弘治到正德嘉靖年间,吴中地区文人才子辈出,而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和唐寅作为这一时期的吴中文人的代表,固然具有不同于普通文人的潇洒态度,其功名心的存在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他们,走仕进道路、参加科举是很自然的选择。但是这种功名心并不强烈,这也契合了当时吴中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高启为明初大家,一生诗文极富。历来崇尚高启诗文者也不乏其人,故他的诗文被传抄刻板付梓流行于世的也较纷杂,今将他的诗文版本加以探源考辨,这对研究高启诗文也不无裨益。 高启一生写了两千多篇诗文,分别收入《江馆集》、《娄江吟稿》、《吹台集》、《凤台集》、《姑苏杂咏》、《槎轩集》、《扣舷集》和《凫藻集》。元至正丁末(1367)年,他将移居青丘后即十年离乱时期所写的《江馆集》、《娄江吟稿》共七百三十余首诗辑为《缶鸣集》。因他自谦“未敢与昔之名家者比”特取《楚辞·卜居》中的“黄钟毁弃,瓦缶雷鸣”之意而命名的。并请先辈胡翰、名流王祎、好友谢徽为其书写了序。与此同时,吴中四杰之一即高启诗友徐贲也辑成高启的《缶鸣集》,并请高启的另一好友王彝为其书作序。于是高启的《缶鸣集》就有两种手抄本并行于世。  相似文献   

9.
复古思潮盛行的明中叶,唐寅的文艺观与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王阳明的心学、唐宋派的本色论,既有精神上的相通,又显示出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他们在哲学思想、诗文理论、诗文创作实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唐寅等吴中文人与前七子在复古态度上是一致的.但前七子复古主旨是要恢复具有儒家传统的古典主义诗歌风貌,而唐寅等吴中文人复古是要实现自我情感和才性的自由抒发,他和王阳明在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一定的契合.但唐寅在肯定情欲、重视人的自然要求、追求个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他提倡文学创作抒发真情实感,不事雕琢,一任自然,这种主张与唐宋派要求文章文从字顺、本色自然、反映真情的观点也有相合之处.唐寅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明代学术思潮的转变,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名画欣赏     
《师道》2002,(7)
石 湖 图[明]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璧,字微明,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是苏州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一中心人物。绘画为“吴派”二大家(沈周、文徵明)之一;文学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杰”,或日“吴中四才子”;在书法方面也是明朝一代大家。 石湖在苏州西南.距城六公里,是太湖的一个内湾。《石湖图》以横卷形式表现了石湖的秀丽风光。文徵明的画注重抒情昧和书卷气,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因此,他的山水画深受时人珍重,流风余韵,传布甚远。该画为纸本水墨,纵30 3厘米,横1s6 2厘米,藏苏州博物馆。名画…  相似文献   

11.
12.
从逻辑联系的角度 ,一个有效率的教师教育 ,必须解决教师基本素质目标定位的合理性、教师基本素质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教师培养基本模式的科学性与政策性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保护的责任"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产物,旨在为一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充分的保障,建立协调"主权"与"人权"关系的新规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同时,"保护的责任"也存在着诸如行使主体、事中监督制约、事后问责等关键性机制缺陷,西方国家以"保护的责任"为名处理某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实践也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保护的责任"滥用的担忧。而滥用"保护的责任"为某些国家有选择地打击别国政权,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提供了可乘之机,势必将"保护的责任"的发展引入歧途。而"负责任的保护"则从对象、主体、手段、目标、监督和重建六个方面对"保护的责任"加以修正与发展。这对于建立和完善相关国际法机制,巩固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明确"保护的责任"的性质,完善授权与监督机制,严格限制军事干预行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书刊、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和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等优势条件,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宗教观的具体体现,是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在管理宗教事务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它既符合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在新阶段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好宗教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对佛教持抨击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从《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和环境看,作品对佛教是贬抑的;从《西游记》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以窥见作品对佛教的否定;从《西游记》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厌恶;从《西游记》对神佛的形象刻画,可以看出作品对佛教是讨厌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语境对语义有很大的影响,语境能使语义由能指变为特指;也能使语义转化,从而获得临时的新的语义。它还能使言语中的一些超常现象得到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分则中分别有条文将以营利为目的和牟利为目的规定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文章认为两者的刑法含义上并无本质不同,立法上宜统一规定为以牟利为目的,并对以牟利为目的的司法认定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贵显浅”是李渔对文学语言的主张,也是其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底色。但在艺术实践中,李渔作为文学大家,对小说文本重案头阅读的特质是熟谙其中三昧的。故李渔的小说创作,也非常重视“文人之笔”,因此其小说语言形成了浅易见俗、俗不脱雅、语重机趣的鲜明风格,显示了李渔对小说语言“于浅处见才”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匠心,也展现了李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