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只要看这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平常在研究物体时。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对于一个物体,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其运动状态作出判断,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则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简单的带电现象,是同学们感到颇为困难的问题.要做到正确分析,必须注意几个;可题.1.两物体互相吸引,并不能判定两个物体都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异种电荷的两物体也互相吸引.所以,两物体互相吸引,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带电(正电荷或负电荷),另一物体不带电;②两物体带异种电荷.但尚不能判断哪个物体带正电,哪个物体带负电.2.两物体互相推斥,就可判定两个物体带同种电荷,但尚不能判断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3‘运用物体结构理论分析问题,紧紧抓住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正电荷的转移,以…  相似文献   

4.
重力与质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在学习中,许多同学易混为一谈,在解答实际问题时常常出错.在理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辨析.一、重力和质量的区别概念不同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被地球吸引的一切物体.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质量.大小有区别重力随物体距地心的距离不同而改变,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其数值略有不同.而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而变化,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的质…  相似文献   

5.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即一定存在施力物体,也就是说力是成对出现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1.句子成份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些学生学习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理解不透,如果对某些概念或规律进行必要的句子成份分析,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的主干是“力是作用”,“物体对物体”是定语。句子意思主要是由定语、状语、补语加以说明的,这句话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象手推门,手是施力物体,门则是受力物体。可见,句子呢份不但适用于语文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它同样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1.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观点是必须有.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没有的作用,物体就要_下来.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当此物体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右大小为5牛的力推动时,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则物体受到的阻力是.牛,当撤去推力后,物体的速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某人用力拉着一个2O0牛重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1倍,那么此人用的力至少是牛.4.一物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那么物体刚脱离气球时,它的运动方向是,这是由于物体有的缘故.5.物体在两个力…  相似文献   

8.
首先应该知道力是不能脱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有力就至少应该存在两个物体;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从课本上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常用推、拉、压、弹、举、托、吸引、排斥、支持、摩擦等词汇表示,这些词汇所表达的意思都需要有物体存在,而且至少需要有两个物体存在.比如,推土机推土,就有推土机和土.人拉车,就有人和车.再比如,汽车刹车后车轮和地面摩擦中,也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一个是车轮,另一个是路面.我们把这两个物体分别看成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若把推土机、人、车轮都看作为施力物体,则土、车、路面就是受力物体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C.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相似文献   

10.
一、惯性定律的意义1.指出了不受外力作用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表明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二、惯性概念的理解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物体就要维持它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这种特性叫做惯性.理解惯性概念,要抓住三点:第一,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是一切物体都固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1.
邹翔 《广东教育》2006,(7):75-77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力1.力的概念(1)力的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含义有: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力不能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某一物体来说,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④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国际通用的是牛顿(牛).(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其中最常用…  相似文献   

13.
彝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同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3.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重心是物体…  相似文献   

14.
热现象     
《物理教学探讨》2009,(7):17-27,157
1.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实验室中常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一、由自然到创造 教学《现代科技》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中的《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时,要求能区分出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初步涉及“创造”产生新物体的概念。学生认识自然物体时,根据“地球上原本就有的,不是人们造出来的物体”是自然物体,像树、玉米、海鸥等植物和动物。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有些物理知识很相近、相似,常被混淆.为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这些知识,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辨析.一、重力和质量重力和质量是表示物体两方面性质的物理量,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1.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其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性质重力是物体与地球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受力物是研究的对象,施力物是地球.因此,重力的大小随着物体与地球间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一、做功的判断做功指的是一个物理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跟力和物体运动的距离相联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那就表明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因此,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力学里所说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功的惟一依据.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时要注意下面三点:1.力作用在物体上,而没有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即“劳而无功”).原因是缺少了距离这个因素.2.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而保持原…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的计算分成两大类:一是求相对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二是求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可通过力的平衡条件来计算摩擦力.一、求相对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例1如图1所示,用F=10N的力拉一重40N的物体,物体没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若改用20N的力来拉该物体,仍未动,则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应为.分析:首先要明确静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右的拉力,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其次抓住本题中的关键词“没动”,即物体处…  相似文献   

19.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20.
力和运动     
《物理教学探讨》2009,(7):43-50,158
1.力的有关概念:力是物体对物然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