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波的干涉》这一节讲到“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紧接着讲了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而没有讲满足了这个必要条件的两个波源产生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但事实上中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较准确的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为此本文从一道例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并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2.
光的干涉现象指的是在两列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的区域内,浆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关键是设法获得相干光源.实践表明,一切成功的干涉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把一个光源发出的光分离为两列光波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通过将一束单色光先经单缝再经双缝的方法巧妙的获得了相干光源,从而可以在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杨大明 《甘肃教育》2011,(14):57-57
一、应用多媒体化静为动。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如下演示:1.在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接着从亮点向左射出一束光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射线是如何形成的.并能总结出射线的特征。2.在射线上用不同颜色显示出另一个亮点,并告诉学生两亮点及其中间的部分叫线段.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线段的特征。3.将第一个亮点向右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4.将两点再向两端继续延伸。让学生明白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  相似文献   

4.
在喜爱物理学的人“看”来,干涉图样是一幅美妙的图画;是一幅具有动态生命的画面,就像大型团体操的动态造型一样给人以和谐愉悦的美感.关于干涉图样,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57面有这样一段话:“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证明,相互隔开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都分布在一系列双曲线上(双曲线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讲好振动与波的两个知识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李民权1.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中,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能够明显地反映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但由J‘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很相似,所以有些学生混淆不清,形成错误概念.因此.将两个图像分列如F.对比说明图像的表示方...  相似文献   

6.
1.多给学生学的时间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知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算理,自己掌握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必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认识直角、平角、周角。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沿着长边对折,再沿着宽边对折,并用笔将折痕涂色。学生折后,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 2.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折出的角,让学生认识所折的角刚好是90°。 教师指出:我们把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你的周围有哪些角是直角。 4.让学生把所折成直角的纸打开一半,并观察形成的一个新角,然后思考:它的两边成一条什么线?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什么?能说说直角和平角的关系吗? 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李林友 《中学理科》2007,(12):70-71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而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智力结构的诸多因素中,观察能力是首要因素.”在科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获得重大发现的例子.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地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发明了蒸汽机;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科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对科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而且还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光的干涉的基础 .但这部分教材抽象、复杂、不易掌握 .教师在波的干涉的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图 1 波的干涉的示意图教师在用波的叠加原理解释波的干涉现象前 ,首先应复习振幅的概念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大 ,振动强烈 ;振幅小 ,振动弱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图 1 (此图见 :高中物理(试验本 )第三册 第 46页的图 1 0— 2 8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 ,同时讲清楚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 ,在重叠区域里波峰与波峰相遇 ,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 ,振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节“认识三角形”的课.为了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三角形.教师把一个三角形变化成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辨识,其中有这样两幅图:图1中,有两条边没有合拢;图2中,有一条边延长了。在辨识图1时,学生在解释原因时说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方案排泄有3条途径:排汗、呼气和排尿。前两条途径在前面相应的章节已提到.在这里再次提出,有利于学生对排泄这个概念的完整理解,不致于误解为排泄一排尿。排尿是最主要的一条排泄途径。要能很好地理解排尿这条途径,必须先弄清楚泌尿系统的结构,而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所以尤其要弄清楚肾脏的结构。因此,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一个重点。肾脏的结构比较复杂,出现的名词较多,而且从字面上看比较接近,学生不易掌握。所以,将这部分知识这样处理:让学生先按教师给出的阅读提纲看书、实验(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使…  相似文献   

12.
灵机一动     
“剪”破难点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 68页有这样一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学生对这两个角为什么会一样大,一时难以理解、接受。为此,教师采用如下做法。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边动手拉活动角,边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很快得出结论: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然后,教师提问: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学生先观察,再动手操作,并思考:…  相似文献   

13.
题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S1、S2相距6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一、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1.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能力。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观察各类地理图表。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地区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总之,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观察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围绕图像,设计情境…  相似文献   

15.
杨化谋 《物理教师》2004,25(10):1-61
雨过天晴时,顺着太阳光看去.往往会看到一条弓形彩带,这条彩带,称为霓虹.如图1所示,Ⅰ区域称为虹,Ⅱ区域称为霓,颜色顺序是由a到b为紫到红,由b到c为红到紫.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彩带呢?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听了一节高三数学复习课,课题是“空间直线”,是一节第一轮复习教研课.据了解,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笔记并完成预备练习.预备练习是五道选择、填空题,比较基础,从学生课堂表现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预备工作,部分学生的疑点问题,是通过其他学生讲解而获得解决的,教师以题检查阅读效果、以题梳理知识获得较大的成功,随着教师的“同学们基本概念掌握不错,但对异面直线的认识我们不能停留在新课的水平,还要有新的突破”,学生进入“剖例探法”学习环节.例题只有两个,一个是以四面体为背景、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一个是以正方体为背景、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问题.学生做了约10分钟,有两个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后又有几个学生对前面两个学生的表述做了部分修改.教师又以“做完题后还该做点什么”,把学生活动引向深入.先是在黑板上解题的两个学生讲解题思路,修改的同学谈修改意见,后又有其他的同学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把握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活动自2008年9月启动以来.海淀区教工委与海淀教委全面整合区域社会教育资源.积极谋划大课堂活动开展模式.突出区域和学校特色.走出了一条全社会共同关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探索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和学生正随着海淀区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开展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智力因素得到发挥,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发挥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体育课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必须做到四点:1.创设情境;2.重视评价;3.开辟第二课堂;4.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  相似文献   

20.
沈志斌 《物理教师》2009,30(7):44-44
1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最早接触波的干涉是水波的干涉,教学中通常用水波振子来演示干涉现象.把两根金属丝固定在同一振动片上,当振动片在50Hz交变电流形成的电磁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两根金属丝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完全相同。是两个相干波源,由此发出的两列水波相遇时便产生干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