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瓜的黄色是秋天的颜色,秋风起,南瓜熟了。一个个金黄色的南瓜挂满瓜架间,可爱诱人。 每至秋天收获季节,父亲总会背上背篓,把大大的南瓜背回家,连同自己的喜悦一起背进家门。南瓜属于容易保存的一种蔬菜,完整的南瓜放入适温的地窖里可以存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与作用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父亲角色在幼儿的成长中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阶段的"父亲行动",可以有效利用父亲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礼 《家庭教育》2011,(12):42-42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然而在我心目中,父亲却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是一位难得的同学。我曾与父亲三次做“同学”。  相似文献   

4.
矫友田 《成长》2007,(1):8-9
那年春天,通过一位朋友引荐,我来到省城一家电脑售后服。务公司工作。当时,老家还没有装电话,平时只能写信与父母联系。中秋节前夕,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回家过节。结果,因为公司安排加班而让回家的计划泡汤了。将近半年没见我,母亲有些不安,多次催促父亲到省城探望我。经不住母亲的唠叨,父亲便写信告诉我,他准备来省城一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父亲,我也非常想念他,也想借机会陪父亲在省城转转。于是,就回信将公司地址和电话告诉了父亲,让他下车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再去接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站在瑟瑟的秋风中,仰望着飞在蓝天上的孤雁,落叶声敲打着我的心,叩开了我的锁藏的记忆。童年记忆簿里记载着我与父亲度过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6.
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生疏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戒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 话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爱,卑微到尘埃里。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也没有一个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甚至对父亲充满轻视。  相似文献   

8.
廖夏 《阅读与鉴赏》2009,(11):6-7,52
我五岁。他二十九岁。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我讨厌!”  相似文献   

9.
《父子情》中的老舍,在儿子舒乙看来,是个“复杂的父亲”。如何解读这位“复杂的父亲”呢?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家搬进了城南的一个社区。社区里白天很冷清,上班的去上班了,上学的去上学了,找个说话的人还真不太容易。退了休的父亲是个怕寂寞的人,他没事的时候总是到门卫李叔那里坐一坐、唠唠磕。李叔50岁,以前当过电工,从乡下来我们这个小区当门卫已经两年多了,他和妻子租住在附近城村中的私房里,夫  相似文献   

11.
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神凝气定地专心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周遭氤氲着暖暖的气氛: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相似文献   

12.
有这么一对父子: 星期六的早晨八点二十分左右,父亲打开儿子的房门,来到孩子的床前,叫到:"起床了,起床了,都已经八点多了!"儿子像没有听见似的,继续大睡。父亲拉拉儿子的被子,又接着说:"该起床了,否则我不饶你。"儿子翻翻身接着睡。父亲用手拍拍儿子的屁股,儿子用力反抗,把被子裹得更紧,双脚使劲地蹬了蹬床。  相似文献   

13.
母亲常被视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规子互动中父亲的作用常被忽视。父亲对儿童的知、情、意、行和性别角色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女人的事业,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很不理想。作者希望通过反思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促使父亲回归家庭,给子女以完整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学生对于巴迪父亲那种严厉父爱的认识,大多停留于概念化层面,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父母的爱”,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导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由“巴迪的父亲”的最佳朗读者扮演巴迪的父亲(以下简称“父”),其他同学以记者的身份自由采访。现将采访情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偶翻《报刊精萃)2009年第9期,有一篇《我们共有一种忧伤》,作者主要是写自己的父亲,文中说:“父亲是江浙人,大学考到了北京。”我觉得“父亲是江浙人”这一说法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颁奖会现场,儿子高兴地走上领奖台,从老师手里接过证书,把它抱在怀里。台下的父亲,看到儿子证书里爱国主义教育征文一等奖几个字,心里有些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把口袋封得那么死,等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课堂     
约翰·W 《中华家教》2011,(11):16-17
这天下午,我正在书房里写一个计划,9岁的儿子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只沾满泥土的小虫子,缠着我问东问西。我头也没抬地说:"我现在很忙,晚点儿再告诉你。""好吧,爸爸。"儿子闷闷不乐地说。儿子声音里的不快让我的心猛地一震。我抬起头来,看着儿子垂头丧气的背影,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天下午,爸爸把我  相似文献   

19.
林小凡 《留学生》2010,(11):11-12
许多人用“海鸥现象”来比喻已经在海外定居的华人夫妇.因为有一方回国就业.不得不奔波于不同国家之间.以求家庭团聚的现象。当然.在国外学习生活相当长时间.尤其是在海外成家生子的人.要做出回国的打算.  相似文献   

20.
实果子 《家长》2010,(6):41-42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拉得一把好二胡。铺纸握笔,挥毫泼墨的父亲洋溢着说不出的豪气;行云流水之间,一气呵成,自有一番阳春白雪的味道。很多个明月高悬的夜晚,父亲沉醉地拉他喜爱的曲子,浑然忘我。年轻时的父亲浪漫而有才华,但生活的重负渐渐消融了他的浪漫,时代的局限桎梏了他的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