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与身体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溯源至对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19世纪末,莫索(Mosso)开始研究运动性疲劳。1927年,亨德森(LawrenceJ.Henderson)创建的最旱专门用于体育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即为运动疲劳实验室(HarvardFatigueLaboratory)。1个多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及其消除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学者们从能量供应,代谢产物堆积。神经内分泌调节和肌肉收缩等多方面探讨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对于人们认识疲劳、消除疲劳进而提高训练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证实,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由于运动导致的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生理学现…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自由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随着自由基理论在运动医学领域受到日益关注,运动与自由基研究已成为运动医学界一个重要课题,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性内源自由基代谢、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自由基与运动性肌肉损伤、抗氧化剂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以及抗氧化的运动性适应。该文就此领域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首自由基理论引入运动医学领域之后,运动与自由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性内源性自由基代谢,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自由基与运动性肌肉损伤等。本就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方法消除运动性膝关节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特别设计的运动训练课前后受试者膝关节临床体征、肌肉功能、关节松弛、超声图形以及肌肉反射时的测定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初步确立运动性膝关节疲劳证机理 ,并采用中医方法对运动性关节疲劳的消除作了初步研究 ,发现推拿和经穴中药导入对运动性膝关节疲劳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外周性疲劳,它包括除神经系统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可以认  相似文献   

6.
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的机理及对它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和消除的研究,一直是令运动医学工作者瞩目的前沿课题。运动性疲劳时出现的机体变化较为复杂,涉及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各个方面。其中,神经递质、HPG轴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运动能力及运动后的恢复密切相关。为此,从睾酮的生理作用和调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睾丸间质细胞的调控、反馈调节和运动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等层面,较系统地探讨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关系,为加快机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以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的机理及对它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和消除的研究,一直是令运动医学工作者瞩目的前沿课题。运动性疲劳时出现的机体变化较为复杂,涉及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各个方面。其中,神经递质、HPG轴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运动能力及运动后的恢复密切相关。为此,从睾酮的生理作用和调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睾丸间质细胞的调控、反馈调节和运动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等层面,较系统地探讨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关系,为加快机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以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震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12,(1):47-53,73
在客观评价肌肉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右侧股四头肌伸膝运动的动态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提取积分肌电值(iEMG)、中位频率(MF)。股四头肌伸膝运动sEMG原始图像显示:静息状态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小,频率缓慢;运动性疲劳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增大,频率加快;治疗后,浮刺组与直刺组的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减小,频率减慢;而对照组未有明显变化。发生运动性疲劳时,iEMG值升高,MF值降低。浮刺治疗后,浮刺组股四头肌伸膝运动iEMG值较疲劳时降低,MF值较疲劳时上升。研究表明,sEMG可以作为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以及恢复效果的评价手段;针刺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在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恢复效果上浮刺优于直刺,可能与改善肌肉电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振动刺激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装置引发肌肉组织产生往复性周期运动的物理方法,可以通过激活肌肉本体感受器,经过单突触和多突触的神经反馈调节,反射性地引起被刺激肌肉产生非随意性收缩。研究发现,运动性肌肉疲劳后,采用25~50Hz的振动刺激可以加快神经冲动发放频率,增强发放的同步性,增加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改善肌肉微循环,促进代谢产物乳酸消除速度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个体主观疲劳感受,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文章将重点围绕振动刺激消除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作用及其生理学机制等问题,介绍目前研究的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运动实践中,了解运动器官经过训练后的机能变化是掌握运动量和防止局卩劳损的重要方面。运动器官中最积极参与活动的是神经肌肉组织,故了解神经肌肉在活动后的机能变化是研究运动量(包括劳损)的重要环节。运动量和劳损的实质是疲劳的问题,所以研究疲劳之后神经肌肉机能变化的特点,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中枢疲劳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资料表明:5-HT,DA,Ach,NO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是引发中枢疲劳的生化基础,并且TH,TPH等一些酶类及MCT,BNDF,GFAP,细胞凋亡等也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运动性疲劳现象 运动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一次性强有力的负荷或持续运动负荷后,靠应力集中的运动器官(关节、韧带、骨骼、肌肉)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脏器和调节功能下降、能量不足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性、功能性的变化为特点的导致运动负荷器官功能下降、感觉不适、能量缺乏和代谢产物堆积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运动中神经-肌肉疲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运动性疲劳而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机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异常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导致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与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使之发生过氧化,产生过量的丙二醛,从而导致生物膜通透性增加而破坏,进而引起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出现外周疲劳,最后导致机体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与自由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自由基生物医学理论和技术向运动医学的渗透,运动与自由基研究已成为运动医学界一个重要课题。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与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自由基与肌肉损伤;抗氧化剂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运动性适应。章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几个理论研究概况和应用(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 运动性疲劳的突变理论 1.1 概况关于疲劳时体内的生化变化,早在1904年,loteyko提出,局部疲劳感是感觉器官(肌梭)受化学产物刺激的结果;1931年Bainbridge支持这一观点;1915年Mosso提出,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14年Frumerie认为是关节和肌腱末梢长期受刺激的结果;1924年Hill等研究证明,肌肉强直收缩后疲劳消除速率和乳酸清除速度一致,从而提出氢离子升高是导致疲劳的假说,如运动时乳酸生成与消除一致,则不疲劳,直致肌糖元耗尽。1935年,Simonson提出疲劳包括下列几个基本过程: 1.代谢基质疲劳产物的积累(积累假说);  相似文献   

17.
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氨(NH3)、去甲肾上腺素(NE)、一氧化氮(NO)和细胞介素等物质,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敏感物质.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角度,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及消除途径进行阐述,以期为运动疲劳的消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运动时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表明酸性代谢产物电离后使工作肌肉内氢离子浓度升高,引起PH下降,出现了非代偿性代谢酸中毒,进而使能量代谢和Ca~2+调节发生紊乱,干扰了体内某些生代和代谢机能,最终导致运动性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科学实验和学术观点出发,先后提出了多种假说,但至今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标志和本质特征。作者认为,这应当作为我们探讨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并由此去考察促发肌肉运动能力下降的直接因素及其由来和形成过程。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对与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20.
应用牛磺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入手,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研究分析了牛磺酸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牛磺酸能促进运动自由基的代谢。缓解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营养补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