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这一次的游戏呀,我来说你来做,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看看同学们能否做到整齐划一。试试吧!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乐乐想跟我们玩“比眼力”的游戏(快闪游戏),一起来猜猜它们的数量吧!(图片略)生:3个皮球!5辆玩具车!9本书!师:接下来难度升级,这里有几根小棒?师:为什么这次没那么容易数?生:太快,太多了,小棒摆放乱。师:那现在仔细数一数,小棒究竟有多少根?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4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上课的内容还和一个小朋友有关系。你先猜猜,他和刘老师会是什么关系?(屏幕显示一个在拼图形的男孩照片,旁注:我叫舒际乐)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教学过程】一、猜量游戏,激趣导入师:大家肯定看到桌上的花生米了,今天我们来玩“抓花生米”的游戏,猜猜你一把能抓多少?【设计意图: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分析,爱玩是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游戏——抓花生米引入,让学生猜猜“自己一把能抓多少”,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探究热情,试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可能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他们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意注意时间。】  相似文献   

5.
师:初次见面,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 生:五(2)班。师:噢,是五年级的二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五年级二班,而非要说“五(2)”班?  相似文献   

6.
陈晓东 《考试周刊》2011,(32):96-96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最近听了两位教师上的《用字母表示数》,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片断一: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年龄后,自然而然切入正题。师: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学生猜测。(略)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比小浩(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今年10岁)大15岁。现在知道老师有多大了吗?生:25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小浩10岁,你比他大15岁,10+15=25岁。师:小浩12岁时,老师多少岁?  相似文献   

7.
猜猜我是谁     
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吧?好,准备。准备好了吗?那好,我现在开始提示: 我的消息很灵通.而且眼线众多。我知道你在上个星期与客户谈生意时答应回扣平分:我还知道你昨天向你的下属抱怨.说你们的总经理有多自私。猜猜我是谁?猜不出来.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冯海军 《现代语文》2006,(11):26-27
一、教学实录:(一)听读例作,推测人物,揭示题目。‘师:同学们,你们入学已经有一个月半了吧,你们平时关心自己的同学吗?对同学是否了解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3~64页。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玩过飞镖游戏吗?生:玩过。师:图1是飞镖的靶纸,如果让我们全班每人都来投一镖。大家有可能投多少环呢?师:对。可能连靶子都没有上,那就是0环。这些都是可能的结果.现在老师把它们都——生:列举出来了。师:说得很好!列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那刚才为什么要把它们列举出来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平均数"学习的后续内容。在课前对学生的简单前测和访谈中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平均数接触较多,对平均数的"烙印"太深,学生在最初接触中位数和众数时,很难认同和接受。一方面,学生很难脱离求平均数的思路。结合教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除了平均数,还能用什么数代表这组数据时,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与一年级的小朋友聊天时问到:“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几岁?”结果得到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老师今年99岁。”真的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完全是乱猜的吗?还是在他的小脑袋里存在自己猜测的标准?在经过仔细的了解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比他妈妈高好多,妈妈30岁,那老师就应该有99岁了。天啊!什么时候身高跟年龄那么密切了,原来他们想“长高了就是大人了。”我又问道:“可是老师都还没有小孩,你妈妈都有你这么大的孩子了啊?”这个小朋友想了会儿说“那老师应该17岁。”我狂晕,怎么我一下子从99岁的老奶奶跳到了17岁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2.
“加油,加油!”六年级二班教室里不时传出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加油声。猜猜,我们在干啥?告诉你,我们在进行“飞机”PK赛。  相似文献   

13.
相信谁     
《红领巾》2008,(6)
爸爸:“五毛,你到底有没有洗澡(xi zao)?”五毛:“当然有。”爸爸:“那为什么毛巾是干的?”五毛:“你是相信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相信一条跟你没有任何关系(guan xi)的毛巾?”  相似文献   

14.
萧萍 《家庭教育》2014,(9):13-13
沐阳讲述 亲爱的老妈:别人都以为我有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老妈,我就会理所当然地喜欢童话。唉,他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想呢?他们以为我每天上床前,你都拉着我的耳朵深情地说:“猜猜我有多爱你?”  相似文献   

15.
曹慧 《广西教育》2006,(7A):58-58
[倍数关系的问题教学片段] 师:你今年几岁了? 小康:我今年9岁。 师: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多大吗? 生:不知道。 师:我的年龄是小康的4倍,谁能算出我的年龄? 生:老师,你今年36岁,是吗? 师:你算得很对,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算的,好吗?  相似文献   

16.
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时,在巩固面积知识时,设计了一道练习,教学片段如下: 师:小红要把三块形状不同的饼干,分给智慧老人、小胖和自己,你们猜猜小红会怎样分呢?并说说你的理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当主人,收集数据 [关于乒乓球的游戏]玩法是:人站在桌前,让乒乓球从手中落下.在桌上自由弹跳.如果跳进篮筐里.表示命中就得1分.反之则不记分。每人连续投五次,五次投完后,把球给下一位同学。同时,记录员要把小组成员的成绩填到表格中。(游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行)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汇报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并和学生探讨比较小组整体成绩优劣的方法,从而引出平均数,初步领略平均数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92—9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相似文献   

19.
吴茂清 《初中生》2007,(12):7-9
我叫晓梅(化名),是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今年20岁。你一定会感到奇怪,都这么大的年龄了还在读初中,为什么啊?就让我来慢慢地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一次课间做游戏时,被另一个8岁的小学生从滑梯上推下,造成骨折。请问,我们能否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银川市:李良志李良志同志:我们委托银行市司法局律师李文成回答您的问题。根据你信中所谈的情况,我们认为学校是不应当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