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不到200个字的篇幅叙述了赵宦官令缨贤举荐栋梁之才蔺相如的故事。文章写道: 赵惠文王十六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官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柬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以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唐王朝遭受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直到宋初,持续了二百余年。在这期间,藩镇内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统治制度,直至宋初经过改革,才被打破。本文试从北宋初年的改革措施入手,对此进行一些探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祖建隆二年七月条载: 初,上既珠李筠及[李]重进,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悬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  相似文献   

3.
“辛”、“幸”字形相近,字义不同。在第一次教学中,我把它们进行对比,并反复强调了要注意的地方,可学生写错用错者仍不在少数。我认真琢磨,发现这两个字挺有特点。后来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短辛苦,长幸福。”待学生读熟后,我提问:“前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先是默然,继而踊跃:“只要人们肯辛苦劳动,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靠辛勤劳动换来。”我又在“辛”、“幸”上面分别用彩色粉笔标出“、”和“十”。学生沉思片刻后恍然大悟,异口同声答道:“‘辛’字上面是一点,就叫‘辛苦一点’。‘幸’…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生动。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在于把自学、检测、指导融为一体。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可以从本组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本课学习。教师提问:“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样的幸福?”学生回答后,教师紧接着说:“小女孩渴望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在著名散文《绿》中,把梅雨潭的绿叫作‘女儿绿’,以此表述他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赞美。什么叫‘女儿绿’?纵观全文,根据有关资料是不难得出解释的。有一种名贵的宝玉叫‘祖母绿’。《珍玩考》说:‘宝石中有祖母绿者,形似玻璃而晶莹过之。’明代胡侍在《墅谈·祖母绿》中说:‘祖母绿即元人所谓助木刺也,出回回地面,其色深绿,其价极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7.
刘心悦 《新作文》2008,(11):26-26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爸爸说:"行!"我开始讲了:"从前,有个傻(shǎ)小孩,别人问他什么,他都说‘没有’。一天,有个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没有。’‘你家住在哪儿?’他说:‘没有。’‘你穿衣服了吗?’他说:‘没有。’‘你吃饭了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1985。下称《指代词》)指出:“把相对的两个性状词‘多’跟‘少’合成一个词‘多少’,这构成一个询问一切度量的典型,准此可以有‘大小?’‘轻重?’‘高下?’‘深浅?’‘远近?’‘早晚?’等等,这些格式也许都曾经有过,但我们见到的实例只有‘大小’跟‘早晚’,其余的都让‘多远?’‘多重?’‘多高?’‘多深’等格式替代了。”(355页)近日读书偶寻得“远近”之类的实例若干,可为以上论断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9.
马津 《天津教育》2020,(7):44-45
名著阅读是否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中学教学中是一个引发热论的问题。以钱理群教授为代表的教育学者主张设置名著导读课程,提出阅读指导的长远目标就是“培养精神充分发展的人”。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指出:“我喜欢‘导读’这个新说法,如何处理好‘导’和‘读’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教师导读不是教师‘代读’,‘代读’容易,‘导读’难,但是‘读’者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里“快”有快速、快乐二义,前者如“快车”、“快艇”、“快马加鞭”,后者如“快活”、“快感”、“快慰”。“快”的本义是快乐,《说文》:“快,喜也。从心,央声。”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疾速。”为什么会从快乐引申到快速呢?钱钟书先生回答说:“常语称欢乐曰‘快活’,已直探心源。‘快’、速也,速、为时短促也,人欢乐则觉时光短而逾迈速,即‘活’得‘快’,如《北齐书·恩幸传》和士开所谓‘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亦如哲学家所谓‘欢乐感即是无时间感’(LustfiihlenheisstdieZeitnichtfiiben)”(《管锥编》第671页)。原来这里起作…  相似文献   

11.
一、高太尉——“圆社高二”高俅在北宋实有其人。《东京梦华录》卷十“车驾宿大庆殿”条,写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是夜内殿仪卫之外,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缝宽衫兵士”十余人一队共十数队守卫。每队“各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曰:‘是。’又曰:‘是甚人?’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俅。’更互喝叫不停。”又《靖康要录》卷七载高俅死后臣僚上言:“高俅初由胥吏,遭遇幸会,致位使相,检校三公,不思竭力图报,乃敢自恃呢幸,无所忌惮。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可见高俅确实做过地位相当高的殿前  相似文献   

12.
快问快答     
一个人被从上干米高空’脚幸’令。猫丛’‘’攀最快问快答$恐族工作室~~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到储蓄所存钱,刚把钱放在柜台上,一个男职工就走过来,冲着顾客就是一句:“你是要《‘死’(指死期存款)呢?还是要‘活’(指活期存款)呢?”男顾客一愣,以为走错了门,吓得拿起钱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年轻人问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我要如何让自己解脱出来呢?’智者反问道:‘又有谁抓住了你呢?’年轻人又问:‘那我为什么解脱不出来呢?’智者反问:‘这是谁的错?’  相似文献   

15.
"赵老师,您怎么从来不叫你班学生的大名啊?"小李老师问。"就是啊,听您班上学生说,平时您不是叫他们‘毛毛’,就是叫‘豆豆’,甚至还有叫‘乖乖’和‘宝贝蛋的’?"小张接着说,"上次在您班上教完《幸  相似文献   

16.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注释简明扼要 ,对教学很有帮助。然而白璧微瑕亦复难免 :或不符合文情语境 ,或不符合语言规律 ,或不符合逻辑事理。兹举数例以献疑 ,亦以就教于方家。1、《晏子使楚》 :“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 ?’曰 :‘坐盗。’”又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第三册注释 :“王曰 :‘何为者也 ?’ :您就问 ,‘干什么的 ?’”又“缚者曷为者也”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曷 ,同‘何’。”按 :仅从语法上分析 ,把“何为者”解释为“干什么的”似不为错 ,但问话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篇目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吕淑相先生在为《中学语文教学论集》写的序言中指出:“一位高明的教师也应当有才、学、识这三方面的修养。掌握教学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自如,这可以算就有‘识’。除此之外,还得有‘学’,那就是说,对本门学科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有‘学’有‘识’,还得有‘才’。什么是教师的才呢?有两个才:一个口才,一个笔才。口才不一定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者绘声绘色,  相似文献   

20.
《唐阙史》载:“唐咸通中,俳优人李可及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谊讽喻,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缁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褒衣博带,摄斋以升座,自称三教论衡。偶坐者问曰:‘既言含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妇人。’问者惊曰:‘何也?’曰:‘金刚经云:“敷坐而坐。”有夫有儿,非妇人而何?’上为之启齿。又问曰:‘太上老君是何人?’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谕,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何有患?”若非妇人,何患于有娠乎?’上大悦。又问曰:‘文宣王(即孔子——笔者)何人也?’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若非妇人,待嫁奚何?’上意极欢,宠锡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