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玉裁(一七三五———一八一五),清代有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韵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注》,为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极重要参考书。有《六书音均表》附其后,其六类十七部之古韵,“同声必同部”,谐声表,支脂之分立,侯部独立,真文分部等均为不刊之论。“能发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说文解字注》804页,以下凡称引《六书音均表》,不再注出处) 《六书音均表》是段玉裁研究古音韵的专著。他生活的乾、嘉时代,正是音韵之学大起的时代。古音学自吴械开其端,陈第、顾炎武、江永继基后,在他当世,又有戴  相似文献   

2.
近来学术界对《二十四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发生争论,或曰明人怀悦作,或曰元人虞集撰,或坚持传统说法唐司空图著。我们考察、分析《诗品》24则的用韵,其中22则合乎《广韵》的“同用”押韵规定,另2则超出“同用”而通押(即真文通韵、支脂之微通韵)。《诗品》中2则通押,与初唐、晚唐、虞集的诗韵比例为:真文是1:25:1:0;支脂之微是1:50:10:0。此外,《诗品》24则韵脚分布《切韵》东、冬、钟、阳、唐等23个韵部,司空图《狂题十八首》18则韵脚也分布《切韵》阳、唐、登、庚、清等20个韵部。凡此种种表明,《诗品》的用韵特点与唐诗、司空图诗相合,而与虞集诗的用韵大相径庭。因此,《二十四诗品》世传司空图所撰,在用韵上亦可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清代时,古音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其间涌现出段玉裁等多位著名音韵学家。在顾炎武古韵十部、江永古韵十三部的基础上,段氏在其古音学代表作《六书音均表》中分古韵为十七部。其支脂之三分、真文分立、尤侯分立的发现历来为学者所称道,但十七部的划分仍有不少纰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颜师古《汉书注》中的“合韵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韵是我国古典诗歌固有的艺术形式,研究古韵的学者早就对合韵问题进行了探讨。清音韵学家段玉裁在《六书音韵表》中首先提出“合韵”这一概念。近人罗常培、周祖谟也在《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中阐明了合韵问题;王力在《诗径韵读》中将不同韵部相互押韵分为“通韵”和“合韵”两种情况;等等。尽管他们的提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他  相似文献   

5.
据《经典释文·叙录》,撰《礼记音》者都十五家。然今仅零星散见于《释文》等书之引用,原书之面貌,已无一见。所幸敦煌写卷重现寰宇,中有唐写本《礼记音》残卷(S2053_2),存《乐记》第十九至《缁衣》第三十三,凡百八十行。《乐记》篇前阙,首五行损泐严重,《缁衣》篇仅存首行。虽非完璧,然已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矣,足可宝贵。  相似文献   

6.
客有见此题目者,大惊曰:“夫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盖小说之不登大雅之堂尚矣,今子为此说,不将为侮圣人之言乎?”应之曰:余之以小说解经者,仅举《易经》之《明夷》,《周官》之“稍食”、《礼记》之《杂记》为言。而所言者,皆旷古以来,解经之士之所不能言或不敢言者。今余为之擘肌见理,使之涣然冰释,岂非汉人之所谓礼失而求野者乎?寻《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与儒家同为九流十家之一,而所著录,则“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是则小说家者流,且侈然以六艺之附庸,而蔚为大国矣。况所谓圣人者,六朝人演为《冲波传》,宋元人般为杂剧,是亦小说戏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出现了不少从音律角度研究等韵的著作,历来治等韵者皆认为其中的律吕成分皆无稽之谈、穿凿附会之作,无甚深义。然通过详细分析发现,以往学者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未能正确理解“律吕”的真实内涵所致。“大阴阳”十二律是《黄锺通韵》韵图构造的基本原理,都四德在18世纪中期基于满语元音的阴阳之分利用律吕阴阳二元思维对北京话音韵结构的分析与现代学者在20世纪中期利用音位学方法对北京话音韵结构的分析颇为接近。《黄锺通韵》利用律吕之学研究等韵,并非是无稽之谈,其实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8.
梁辰鱼《浣纱记》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辰鱼是明代嘉靖年间重要的戏曲家,其作品《浣纱记》相传是昆剧的奠基之作。明代及近代曲论家对《浣纱记》用韵有不同的看法。运用韵脚字归纳法对《浣纱记》45出、341支曲子的用韵情况做详尽的考察后,共得出21韵部:东钟、江阳、寒山、桓欢、先天、庚青、真文、侵寻、支思、齐微、鱼模、歌戈、车遮、家麻、皆来、萧豪、尤侯、敌国、独曲、列接、落索。分析这21韵部韵脚字,可见梁氏作曲时是尽量遵照《中原音韵》的,一些出韵的地方是作者方音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9.
孔广森是清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在音韵和训诂方面都卓有成就。其训诂著作有《大戴礼记补注》和《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其中音注材料共331条。今选取其中音注存疑的10条进行辨析,其中对释义标音对应存疑的有4条,"支""脂""之"三韵混用、"祭"韵与"志""至"混用的有3条,标注古今字问题的有2条,组合成词存疑的有1条。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对古韵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同声必同部”的理论,段氏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因此,“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之一的形声(谐声)是汉字向表音发展的产物。学者们自来就重视对文字谐声的研究,古音韵学的先驱者们从一开始就曾注目于此。早在宋代,徐蒇为吴棫《韵补》作序,就曾提出以谐声定字音之正读的说法,他说:“音韵之正,本诸字之谐声,有不可易者,如‘霾’为亡皆切,而当为陵之切者,由其以‘狸’得声……”尔后,顾炎武划分古韵部,又利用文字谐声离析《广韵》五支、九麻诸韵目。江永赞同顾氏以谐声离析《广韵》韵目的作法,并补充说:“十虞、一先、三萧、五肴、六豪皆当用比例。”江氏分十虞、一先诸韵也成功地运用了文字谐声。但是顾氏、江氏都没有由此而导出“同声必同部”的理论,不能  相似文献   

11.
二、经济类《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郑注:玄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旧名与?……币余,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贾疏:云“玄谓赋,口率出泉也”者,按《大府》云九贡、九赋、九功各别;义见《司会》云“以九贡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令民职之财用,”贡、赋及功各别,赋为口泉也。是以郑君引汉法,民年二十五已上至六十出口赋钱,人百二十以为算,  相似文献   

12.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撰写的一部南曲韵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其中的“知如”韵相对于《中原音韵》系韵书而言比较特殊,对其性质前辈学者略有讨论,但缺乏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文本资料和相关韵书、韵图重新审视了“知如”韵的性质以及“知、章”二母与“庄”母的分化问题,认为“知如”中的“支、之、脂”和“鱼、虞”等韵还未完成向∫、y的转变,“知、章”与“庄”尚有别.  相似文献   

13.
根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的《六书音均表》四,统计出段玉裁《诗经》“古合韵”109例,然后利用今人古音研究成果,逐一考订,重新缕析,把属于“合音”的分为三大类,计有102例,并在每一大类下面以音理分析;对不属于合韵的7例,也一一作了分析,指明这是段氏《诗经》“古合韵”的少数讹误。段氏《诗经》“古合韵”在音韵学研究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基本上能反映《诗经》合韵的诸种情况,为研读《诗经》押韵提供了方便;《诗经》合韵又反映了古韵部间的亲疏关系,同时也给音韵学者对上古音的拟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我国小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学、音韵、训诂各个领域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果。巨儒如林,大师辈出,金坛段玉裁便是其中之一。他“生而颖异,读书有兼人之资”(《清史稿·儒林传》),早年师事戴震,刻苦治学,成绩卓著。清代学者阮元评价段氏著述“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古音,一也;言说文,二也;汉读考,三也”(同前),他所著《六书音均表》,在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江永分为十三部的基础上,进而将古韵分为十七部,对  相似文献   

15.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词用韵,"外"显示有两个读音,既属支微韵又属皆来韵。元曲用韵中,由于它多叶皆来韵,故《中原音韵》仅收皆来一读,以致于它未能像其他中古灰韵系和泰韵合口字一样成功地演变到齐微韵中。明清时期,属于皆来韵的"外"成为了"正音",而属于齐微韵的"外"则保留于中原地区方言中。  相似文献   

17.
谐声字本是文字问题,由于汉字是音义文字,把谐声字所标出的语音体系,和诗经押韵等诸多方面音韵学的资料相对照,完全是合拍的。这样,谐声字系统同时就成了音韵、词义研究的十分重要的根据,并提出了形、音、义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当然,这是就古汉语的情况来说的,对现代汉语也能相适应,不过又已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变迁。对谐声字系统经过长期研究,到清代段玉裁作出了一个结论:“同谐声者同部”(《六书音韵表》),就是同谐声的字韵母一般都相同(韵部和韵母之间还有介音之差,这里从略)。那么声母问题怎样呢?他没有谈。历来研究谐声系统中一个十分疑难的地方,就是关于谐声字的声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渔父》在今本《庄子》杂篇中,宋代苏轼即疑其非庄子自作。其理由是: 庄子盖取孔子者,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至於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以至老聃之徒,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尝疑《盗跖》、《渔父》则真若诋孔子者;至於《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於道。①  相似文献   

19.
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划分上古韵部自顾炎武开始,到段玉裁时,古韵分部才定大局。后来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段玉裁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创造了合韵说,段氏首开用合韵说确定上古韵部的先河。合韵说对古韵分部的作用不亚于顾炎武的“离析唐韵”。合韵说是段氏古音学的核心,也是每个研究上古音学者所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仅看到了研究合韵说的重要性,也注意到段氏的说法与后人对合韵的理解不尽相同。基于上述原因,兹根据《六书音均表》①来探讨段氏的合韵说。  相似文献   

20.
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上承两汉,下接南北朝,今共存诗九十七首。通过对其诗韵的分析,可看出其用韵(包括声调)或类于两汉,或近于南北朝,由两汉向南北朝过渡之特点昭然可辨。类于两汉者有东冬钟、鱼虞模、元寒桓删山先仙;近于南北朝者有支脂之微、齐隹皆灰咍、覃咸侵盐凡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