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注重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性。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能落实到教学中时,课堂教学就会有高质量。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落实到位,怎样才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呢?本文试就“教师主导的内容”“落实学生主体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书伦 《山东教育》2006,(11):33-33
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 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本身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应试教育”把学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方法也主要是死记硬背。而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其具备终生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放手给学生一个白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主体”的地位,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看待这个“主体”。不仅仅是把握住学生整体的已建构的知识情况,还要把握住学生个体的知识情况;当教师把握住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才能够让学生每天每一节课都有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提出教学中要体现“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五“巧”艺术。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以往的“情绪”一节的教学实践中,受惯性的教学价值观,内容,模式及评价的支配,并未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改革了的“情绪”教学中,围绕“唯知”转向“人格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重心的转移,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8.
赖乾顺 《现代语文》2006,(10):81-82
《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无论是师生关系的界定,还是教学关系的判断,都必须遵循“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阅读教学,才能发挥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诗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想学”,并培养学生的“能学”和“会学”能力,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送学生一双自主学习、自由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学都是以教课本为目的,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较及,本文拟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观念阐述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问题,提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袁祖 《时代教育》2007,(9Z):111-111
传统的地理教学,强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却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如何把学生教会”为“如何使学生学会”,变“灌输”为探究.成为了每位地理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体育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中心”,导致了极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陶冶 《天津教育》2008,(4):50-5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充分激发、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师观,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二是转变学生观,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三是转变教学观,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教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英语教学中应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尊重学生主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把课堂变为学堂;求异求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有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初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似乎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教师仍在  相似文献   

19.
帖征 《青海教育》2005,(3):16-1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教学中的“导”指的是“导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引导、诱导、倡导、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导”,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将成为无系统、无目的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科课堂教学由原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师考生背”模式到让学生共同参与,是政治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结果。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向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探讨教学互动模式。笔者认为,仅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参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