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1986年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发掘,铜陵作为中国的古铜都,铜陵人民的祖先曾与世界人民一道参与了人类伟大的青铜时代的开凿,此后在三千年绵延不绝的对铜的采冶铸生产过程中,铸造了不朽的青铜精神,谱写了悠久灿烂的铜文化史。1992年开始,铜陵市委市政府有意识地通过连续举办中国铜陵青铜文化节的形式来提炼、展示、演绎和弘扬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98年,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打好青铜牌、唱响黄梅戏,弘扬铜文化”的战略口号,从而正式完成了铜陵城市建设的文化特色定位。市文化局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围绕弘扬铜文化,作出了构建铜文物建设、铜文化研究、铜文艺创作三个支撑点的部署,提出了舞台艺术创作青铜三部曲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青铜扣饰是探索古滇文明的重要史料,其高度的写实性生动地反映了古滇社会的生产生活,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青铜扣饰的研究不断深化,出现众多成果,表现在青铜扣饰名称的确定、起源与族属问题的探讨、艺术特色与表现内容的解读等方面。但需注意的是,目前青铜扣饰的研究过于笼统、忽视了各地青铜扣饰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且青铜扣饰自身的发展序列尚未建立,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滇青铜是中国青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贮贝器以一种特殊图像的模式,生动形象地记录着滇国的历史往事。笔者通过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并结合图像学的角度,挖掘贮贝器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视觉凝视与文化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历史图像的运用,探析贮贝器所呈现的图像视觉文化,从器物的特征入手,探究更为丰富的滇国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为进一步证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汇聚9家博物馆的藏品"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于9月6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展。作为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唐宋古琴特展,展览汇聚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宁波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的优质唐宋古琴共21张。  相似文献   

5.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2):48-52
短短10年间在中国大地上留下雷峰塔、峨眉山金顶铜殿等十大铜建筑的朱炳仁大师,站在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长河的前列,同时将目光投向  相似文献   

6.
“文物回流”“回购文物”是近几年新生成的词组,熟悉的人不多。相反,在国人记忆中扎根的是“文物掠夺”“文物流失”“文物走私”等内涵沉重的话题。百多年来,大量的中国文物流失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沉痛,中国文物回流是国人敢想而不敢信的心结。斗转星移,时代进入新千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不仅成火爆之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亦开始加速回流,并成为国内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们追捧的对象。《淳化阁帖》的漫漫回归路被收藏和书画专家称之为“祖帖”的千年国宝《淳化阁帖》,以450万美元之价在美国被我国收购,于2003年4月14日入藏上海博物馆。7月25日,…  相似文献   

7.
正跨万里海丝路绘中国传统画近日,来自阿尔及利亚、阿曼、叙利亚、科威特等10个阿拉伯国家的共15位陶瓷专家,来到位于宁波市总工会五一广场大楼的宁波社区大学红牡丹学院,体验"红牡丹"文化艺术,跨万里海丝路,绘东方文明花。学画牡丹之前,专家团先后考察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宁波-舟山港、南宋官窑博物馆等地。"红牡丹"文化艺术体验活动由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组织安排。活动现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徐侠民副院长在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8.
右江民族博物馆青铜器中,出水器物是重要组成部分。现从中遴选铜戈、铜钺、铜权、铜锄等青铜兵器、生产生活用器若干件,尝试从类型、纹饰、造型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期发现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探究古代百色的青铜文化和进行乡土历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蒙克艺术大展。而此前,《蒙克全集》中文版已先行出版——去年10月,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的《蒙克全集》中文版在挪威驻华大使馆举行首发式,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全面、系统完整的蒙克绘画研究资料集成。  相似文献   

10.
9月24日至26日,中国(上虞)·越窑青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上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韩国、日本等地的50余位古陶瓷领域专家学者和各窑口代表性传承人齐聚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就瓷器的起源、制瓷技艺的传播、越窑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发展青瓷产业等议题进行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广州市政府友好访问团出访洛杉矶、温哥华两个城市,专程向两地政府赠送重达半吨的青铜甬钟。此钟原形乃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古物,它象征人类和谐与太平,作为庆祝“广州——洛杉矶结好20年”、“广州——温哥华结好15年”的永久性礼物。千年古钟,万里馈赠,两地政府与人民情深义重。广州地处中国南大门,对外交往历史久远,得改革开放之先,与世界往来日益频密和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我接受了青铜系列剧《青铜之恋》的创作任务。刚到文化局不久,胡凤林局长找我谈话,要搞一部现代黄梅戏,反映火热生活,抒写铜都人的情感。 我需要到一线去采访。我选择的矿山是狮子山铜矿。在矿山呆了几天,下到井的最深处看工人作业,开了两个座谈会,查阅了矿山编的人物事迹。几天下来,我的印象是:矿工所拥有的就是高强度劳动、微薄的工资、生活的重负,他们憨厚朴实,不善言语;矿山资金不足,设备老化,资源正在减少;在井下才感到空气、阳光的珍贵。除了对矿山人的尊敬外,要命的是我没有任何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13.
一 一个世纪以前,当大清朝翰林院的青年翰林蔡元培,面对康梁变法失败的悲剧,毅然挂冠而去时,他绝不会想到百年后的北大校庆前夕,他和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批思想文化先驱在老北大的故事,会成为世纪末中国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当你在北大采访,许多前来未名湖瞻仰他青铜塑像的莘莘学子,都会望着那慈祥恺悌的面容告诉你,没有蔡先生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至上”的办学气度,就不可能迅速集聚起一批能决定20世纪中国精神走向的大主角;就不会有《新青年》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新北大。  相似文献   

14.
赵立行在东方讲坛·上海博物馆的讲演(《文汇报》2008年6月8日第6版)说,首先,公共生活和空间加强了人们对城邦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参与公共活动,每个公民作为个人融入了集体,并通过集体的力量决定着城邦的走向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杨凌昆虫博物馆大厅矗立着一座庄严的青铜雕像,一位老人从早到晚,每天都从这座雕像下走过。老人与雕像共享一个名字——周尧。这样的殊荣在中国并不多见。周尧教授1912年出生于浙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帮父母上山打柴的他爱上大自然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历经700年的沧桑岁月,一代书画大师赵孟頫书画珍品,于今年金秋9月回到他的故乡湖州展出。这次由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和湖州博物馆馆藏真迹39幅书画原作汇聚而成的《归去来兮——赵孟頫书画真迹回家展》,气势  相似文献   

17.
正宋画,流散于全球各地且深藏"闺"中,要想亲见真迹绝非易事,直到2010年前后《宋画全集》出版。《宋画全集》以故宫博物院卷、上海博物馆卷、辽宁省博物馆卷、中国其他文化机构卷、欧美国家卷和日本卷等23册,收录海内外102家文博机构的827件(套)作品,系统反映了两宋300余年间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整体面貌。《宋画全集》面世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继整理出版《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等宋代典籍后,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宋代  相似文献   

18.
看了《青铜之恋》,很兴奋,有这么几点是值得赞赏的: 1、时代感强。反映的就是现代正在发生的生活,把“抗击非典”搬到街道上作为广告牌,就非常贴近生活。矿山、矿工的生活和现代生存的困境,一个矿长的艰难,这些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而它更能贴近观众,贴近都市人的生活情感。  相似文献   

19.
无字的史书     
中国有悠久的青铜文化历史,但是直到70年代初,这部历史仍然是不完整的。因为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尽管有足够的实物和文字说明了青铜冶铸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但是铸造这些青铜器的铜究竟采自何方、又是如何开采的呢?大冶铜绿山地表下规模巨大的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回答了这个问题。铜绿山坐落在湖北东部大冶市。铜绿山富含铜矿,古时因每遇骤雨便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土石之上,故得此名。建县于公元956年的大冶也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论文试补了最近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交交鸣鸟》一诗的残文,又考释了简文的若干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交交鸣鸟》一诗的新释文,并将其译成了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