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年级"互助互动".从美术教学中开展的"互助互动"过程看,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互助互动"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题多问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认识题目,分析物理情境,挖掘出题目中所隐含的物理条件.而适当的"一题多变",即对题目中的条件略加改变,物理过程发生了变化,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后,题目情境表面相同,而实质截然不同,须探求新的方法,提示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请看实例:  相似文献   

3.
怎样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呢?我认为,教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学.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实实在在地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能促使"后进生"进步乃至转变;那么,发现优秀生的不足之处,适当予以批评,则能提高优秀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受益无穷。请看下面几个使人痛心的例子:一个在小学与初中都很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因不能再保持优秀了,竟致神经衰弱而不得不休学;一个从小学到中学都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名牌大学后因不能再保持优秀了,竟企图自杀--这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一个高二的优秀生钱某(班长、团员)因被人踩  相似文献   

5.
初中地理"四段导学法"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从指导学生"读书看图识地"、"思考提问"、"讨论解疑"、"练习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做了一道测试题:拿着"0"的图画来到教室,询问正襟危坐的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回答:"这是数字"0";另一位学生回答:"这是英文字母"0";还有一位学生这么答道:"这是个大鸭蛋".顿时,全班学生一阵大笑.再看那个学生红着脸嚷嚷:"我开玩笑呢!我开玩笑呢!"  相似文献   

7.
于梅芳 《教育探索》2021,(10):20-23
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边缘人"出现在自主学习中、师生互动中以及小组活动中."边缘人"的产生是由于师生位势差存在、学生理解力不同、课堂氛围不积极造成的.为促进这类群体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转化,需将课堂教学中的外生力、内生力和黏合力这三大内驱力相结合,构建中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人"的转化路径.从外生力上看,要分层组织教学内容,交叉运用教学方法,反馈教学评价过程;从内生力上看,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从黏合力上看,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学德育》(1995.5)上刊登了《看澳洲人教勇敢》一文,大意如下: 一位移居澳洲的中国人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回家,儿子拿出自画像给他看,他定睛细瞧,却是一堆骷髅,大惊之余,细究原因,才知是为了上"勇敢"课做的学具,就连教师也有自己的骷髅图.原来教师是想让学生与这些同名同姓的"鬼"接触、拥抱,以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不易理解抽象概念,能凭借形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直觉思维训练,可收到良好效果.直觉思维是指让学生利用丰富的材料"感觉"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概念.直觉思维还可使学生"越级思考、跳跃思维"看到某种现象时产生"顿悟".具体训练方法例举如下:例一、一年级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算法:A、用黑白围棋子做学具.让每个学生把10粒白子放在左边,4粒黑子放在右边,教师指挥动作、观察:(1)一次移走9粒,看还剩下几粒?(5粒)怎样看出来的?(剩下的1粒白子加上4粒黑子)把白子放在原位,用同样的过程移走8、7、6、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应用题教学正走向"机械化""模式化".例如,有些学生在解乘法应用题时正确率很高,原来是教师教给了学生一个诀窍:求一共是多少,要看单位,单位相同就用加法做,单位不同就用乘法算.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研究课《从问题到方程》,感受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独特优势:①课前借助微课学习,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理解透彻;②尽情探讨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卢筹 《江西教育》2005,(14):39-42
主持人:徐慧林 参与着:卢筹 刘华江 徐卫 熊新媛 景德镇市、赣州市部分教师 我对大班这样说 主持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近,某市教育局一项调查表明:"课改实验班的学生数,47%的班级学生数在70~80人左右,32%的人数在6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4.
"五四"后,随着"新文化运动"一词的产生,出现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热烈讨论。时人在概括身在其中的新文化运动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现实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的根本出路等重大的问题,并合乎逻辑地引出了关于运动发展趋向的三个不同取向:普及文化、提升学术与转向社会革命。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三者虽不应等量齐观,但无疑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不仅催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善果;从长时段看,新文化运动依文化发展自身的逻辑,沿着普及与提高两个向度纵深发展,以至成为常态,有力地奠定了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从广阔的视野看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以说,它同样为中国现代文明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非政治的"即文化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孤立的词语、语句的学习,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从语篇整体上去解决问题;二是单纯的问答式、启发式操练还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三是教师统筹、统管、统抓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还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于1999年初选定了"重操练、重交际、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即"三重一体"高中英语教学实验课题.在我们课题研究过程中,同年11月,<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发表,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采取灵活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正是我们"三重一体"教学实验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参照<课程标准>,适时对"三重一体"教学实验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使"三重一体"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制度层面、决策层面上看名不符实,且偏离其属性甚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从内涵上发展必须回归高等职业教育"高等"的属性、"职业"的属性,使其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层次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学位(职业准入资格证书)功能;从外延上发展必须回归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普及)"属性,使其规模盖过全日制非职业类型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完成例3的教学后,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与实践。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要求看到的立体图形,有几种摆法?(1)从前面看是这样的图形:师:有几种摆法?(2)从左面看是这样的图形:师:有几种摆法?师:看一个面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吗?(不能)(3)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师:现在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还是不行)(4)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从上面看是。师:你能有不同的摆法吗?说明什么?(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如雷贯耳"与"五雷轰顶" 请先看<大国之魂>一书中的一段文字: 在密支那,孙立人得知史迪威被召回国的消息,如雷贯耳,不禁呆立半晌. 这里的"如雷贯耳"用错了,应该用"五雷轰顶".从字面上看,"如雷贯耳"是说巨大的雷声穿过耳朵,似乎是比喻声音特别巨大.  相似文献   

19.
一、"寻疑激趣"--让学生爱学启发创新 设疑是发现、设想、创新的前提.兴趣能诱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科学地诱导学生对同一事物、问题,从不同的维度思考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走近细胞>一章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当新课程改革正式在我省推行之际,我们也从"走近细胞"这一章开始,正式走进了高中生物的新课程教学.结束一章的教学,师生反馈些什么呢? 从学生的学习反馈看,一是当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仍然十分欠缺;二是教材栏目内容太多、太广,学生难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顺利完成:三是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类别及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认识较少、较浅,尤其对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这些知识点更是未能从根本上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