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层次结构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可以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去划分层次呢? 一、什么是层次什么是层次?层次和自然段落有何区别?我的理解,这是两个概念,意义不同。段落是对文章内容而言,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叙述上的顺序,有“换行错格”的明显标  相似文献   

2.
段落教学是小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际就是强调对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一、段落教学的意义大纲中指出,概括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提纲,这是一种逻辑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理解了文章的叙述层次,就可以掌握故事发展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这组课文侧重于读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阅读能力。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途径是: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就是作者通过整篇文章所表达的认识看法、思想感情,即文章通过人物、事件等的描述来揭示所要提出的问题、指明的问题、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读一篇文章只掌握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如果掌握了中心思想,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四、五年级学生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现在小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比较差,其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中低年级老师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重视不够;二是高年级老师觉得难以培养,让学生抄抄现成的结论以图省事。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中心思想的归纳分析,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文章的中心等。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语言归纳出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一学年来,我进行了“围绕四个问题,采用三个课型、五种教学形式,搞好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验. 一、四个问题.这是针对阅读一篇文章提出来的. 1.“写了什么.”提出这一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这是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怎样写的.”这是要学生依据中心思想捋出作者的思路.分清文章的层次、段落,弄懂各部分之间及每一部分与整篇文章的内在联系.搞清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既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过程,又是在掌握  相似文献   

8.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记叙文,是状物的。它体现了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课文的重点要求,是学生练习把文章写得中心明确、段落分明的例子。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对故乡杨梅的回忆,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作者以时间(节令)为顺序,也可以说是按杨梅从开花、结果到成熟这一客观生长过程来写的。可以此为线索来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即把全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0.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则赞扬什么,或则批评什么,或是明说,或是暗喻。作者写文章要达到的目的或意图,我们往往称之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大纲》指出:小学阶段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之一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1.
段落和层次     
阅读一篇文章,要明确它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就必须弄清楚它的段落和层次。段落,是根据文章内容划分的部分,它和文章的结构有关。要分清段落,才能懂得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根据文体结构的需要,分成自然段和段层。几个句子或几个句群组成一个自然段(句群大于句子小于自然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段层(有的称为意义段),表达一层完整的意思。有的段落,为了表示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层次”。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安排了四篇课文、一篇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 “文章的层次”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要求在分段、概括段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思路,明了文章分几层意思,按怎样的顺序表达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上语文课非得划段落分层次划段分层的目的是什么不这样做行不行对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认真地予以关注和思考,不要说学生不清楚,就是教师自己也未必都能回答得上来,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于是,大家就都跟着一块儿糊涂下去吧。其实,要想上好语文课,这个问题是必须要弄明白的,尤其是语文教师。划段落分层次实际上就是分析课文的结构布局,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借此深入理解、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二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一个目的具体表现在划段分层之后对段意和中心思想的归纳上。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很科学很精细,实际上却违…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里的思想感情”是五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读写训练重点。从教材纵的联系看,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在九册七组“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即阅读文章要在理解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它又为第二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学习打下基础。就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看,讲读课文《种子的力》是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则要求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幸  相似文献   

15.
课文层次结构的教学,不仅要引争学生理清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层次结构分析的某种理由或依据,进而获得某种层次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当然需要理解文章各个段落、各个部分的意思,考察各个段落、各个部分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同时,各个段落、各个部分之间语文形式上的联系,也是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依据,因为这些语文形式正是作者用来显示和加强内容联系的结构标记,尤其是在议论文之中。  相似文献   

16.
第十册读写例话《文章的条理》,作为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它是第八册“段落和层次”等重点训练项目的进一步深化,是读写训练的关键问题之一,侧重于训练阅读能力。这篇读写例话以《粜米》为例,讲了阅读时不仅要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了解这个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地有条理叙述出来的。为了训练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条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启发学生在获得  相似文献   

17.
(四)理清文章的条理我们在读课本中的文章时,不仅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了解写作的目的,还要明白写作目的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怎样理清文章的条理呢?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其次,要将文章划分为几个段落。如果是要理清一个段落的条理,必须给它划分层次。第三,要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段意或层意。第四,将段意或层意按先后顺序叙述出来,这样就算理清了文章的条理。以《赤壁之战》为例谈谈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曹操和周瑜隔江相对。第二部分写曹操和周…  相似文献   

18.
一、细读 细读是指仔细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逐行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时先要简略浏览全文,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确定重点阅读的部分。然后详细地分段阅读.阅读时要注意细节.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时,要求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大意。对阐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些段落.要进行梳理归纳、逻辑推断,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甚至进行分析语言特点等,以掌握语篇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9.
没有大量阅读很难学好英语。现今的学生有一个通病就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做,产生不了语感,因而口笔语都缺少外国味。多读文学作品和外国报刊不失为一剂良药。一、把握主题,语篇理解任何文章和段落都有其中心思想,它为该文章或段落提供了一个目的或方向,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围绕这个中心进行阐述。英语是一种形式化语言。语篇中单词与单词间、短语与短语间、句子与句子间、段落与段落间,联系形式总是通过结构衔接或语义衔接等方式直接地显示出来。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提…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化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阻碍模式与模式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模式是对教学中具体内容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模式化则是将某种具体内容和规律的反映,当做全部内容和所有规律的反映,因而会导致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导致对更多具体内容的本质和规律的误解,造成教育教学的失误。传统教学在形式上的最突出的弊害就是模式化,即对无论什么体裁的课文,无论什么内容的课文,无论学生群体有何差异和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如何,讲授方式永远是一种固定的流程:朗读—解决生字词—介绍作者及背景—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其艺术特色—作业训练。这种模式化不仅扼杀了文章所特有的个性,更磨平了学生理解和分析上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这种模式化的前提是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话语霸权。模式化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就是运用同一个固定的公式去套不同的课文,不知道文体特点和内容差异不是运用一个固定的公式所能涵盖的,而是文体自身的个性所使然。于是,对文章的分析标准和尺度,永远是落后于时代的陈旧的社会学观念。在这种观念之下,《项链》表现的是不可争辩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我的叔叔于勤》的标准答案则始终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