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水田园诗是古典诗歌的一类题材,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知识点之一。作为高考语文考查重点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强调鉴赏技巧,而忽视了诗歌本身。此类诗歌教学,教师应该尝试通过赏析,让学生爱上山水田园诗,感受到诗中的自然之宁静与和谐,从而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熏陶,并联系现实,牢固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最终实现德育渗透。同时,诗歌的魅力,不仅仅是会鉴赏、会考试,更重要的是把"诗和远方"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爱上诗歌,并能尝试去赋诗写歌,这才是如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马致远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抒发了羁旅之苦;杜甫借“风急”“天高”“哀猿”“渚清”“沙白”“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写尽孤寂落寞情怀。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个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自然就成了中考语文命题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考点。面对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许多考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只要我们细心阅读、依“法”办“诗”,就一定能够将看似难不可摧的古诗题攻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习古诗,努力把自己打造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大体有以下三类:人象、景象和物象。  相似文献   

5.
王改菊 《甘肃教育》2020,(2):155-155
意象是中西文学共有的一个概念,有诸多解释,但作为"一种表意性艺术形象",即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的说法被广泛接受。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客观物象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因素。因此,清晰而准确地辨识和理解诗歌"意象",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走进"诗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姜华忠 《新高考》2008,(3):16-18
高考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考点之一,属较高的能力层级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备考策略。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要做到  相似文献   

7.
“思想感情”考查,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热点。笔者在分析2009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的诗歌鉴赏题后发现,在“思想感情”考查上,高考命题日趋细化,形成了若干命题类型?了解这些命题类型,对我们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意象在历代僧诗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具体意义。从具体文本出发,对僧诗中的"春"意向进行历时性探讨,从早期经典译经出发,梳理不同时期僧诗对"春"的书写,比较历代僧诗中"春"意象的内涵特质,从而对禅学思想、思维方式的演进得以一窥。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歌中描绘流水意象的占有很大的比例。刘勰曾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登山观瀑,临江泛舟,仰观天宇,俯视山川,一草一木,一江一水都成为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几乎可以说,李白的诗情就像一条鲜活灵动、曲折多变的溪水,时而潺潺流淌,时而奔腾喧哗,时而波平如镜,时而回旋跌宕,时而欢快明朗,时而低徊呜咽……多姿多彩,绚丽迷人。仔细品味诗人笔下那些充满奇思异想、奇情异彩的“流水”意象,我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写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诗人,解诗题“知诗人”不仅要知道诗人的名字,还要了解诗人的性情,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因为诗人的性情往往能显示出其诗风,而“背景”常常是诗的“产床”。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选的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送魏二》,其诗如下: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这类题区分度大,不容易得分,因此受到高三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复习中,学生普遍感到答案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复习没有信心,复习完感觉没有收获,到高考时还是“跟着感觉走”,往往得分不高,以安徽卷第8题为例,近三年全省考生平均分始终保持在1.8左右(满分4分)。古诗鉴赏题难道只能听天由命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相应的复习对策?本文试以古诗鉴赏题中常考的语言鉴赏题的指导为例,谈谈古诗鉴赏复习的有效性。一、分析“答案是什么”,找出复习教学的出路 近年来,古诗鉴赏题常受人诟病,设问方式不断涌现出“新花样”,答案也常给人“随心所欲”之感。但对常考题的题目和答案作分析,明确其考核目标,还是能够寻找到古诗鉴赏复习教学的出路的。1.设题方式及答案的不稳定性 对考生诗歌语言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赏析字词表达效果,二是赏析诗句表达效果,即“炼字”和“炼句”。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7,(3):47-50
鲥鱼作为诗歌意象,出现在诗歌中始于宋,盛于明清,并且由于时间的变化,其内涵逐步丰富。一方面是作为寄托之物,被赋予闲适与思乡的意味。另一方面,因其自身味美多刺的特点,被诗人用以传达世事无全的遗憾。而由于鲥鱼在明清两代成为皇家贡品这一政治因素,其自身价值提高,因此诗人常在诗歌中表达获得鲥鱼的荣幸,事实上鲥鱼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等级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鲥鱼内涵的演变也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很多同学觉得赏无从赏,往往是因为不理解诗。理解是鉴赏的前提,而理解一首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观诗题,观作者,观注释,观体裁,观内容。  相似文献   

16.
气候类型是高中自然地理气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着手,而常见的问题是给出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给出各月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表,这种气候类型的判断可根据如下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张建杰 《新高考》2007,(Z2):20-22
诗歌阅读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诗歌鉴赏题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因为很多同学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去进行品读赏鉴。这里向大家介绍解此类题的十一个突破口。1.从作者入手。诗言志,从作者入手,能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例如:摸鱼儿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首词的主题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用“找意象、善联想、多猜测、品特色”这“四步法”去解读诗歌,在新形势下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彰显语文的工具性,努力探索培养人才的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高考把脉——命题思路概览诗歌鉴赏是每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在2009年18道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单纯从意象角度来考查的就是有11道。学会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正>纵观整个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诗歌阅读鉴赏约占四分之一,而鉴赏诗歌的一个重点无疑是探究诗歌的思想内涵。新课标中就明确规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正是基于此,教师在授课时将大量的精力用在探究诗歌的主旨内涵上。然而新课标同时也强调阅读教学应"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这样看来高中探究诗歌思想内涵的教学,就不应是仅仅讲清楚几首诗的思想内涵,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诗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