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约37万字的习作中提取出现代汉语“把”字句,对偏误的句子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并从偏误的一般性质出发,将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在偏误类型的内部又进行详细分类,对每类偏误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阐述个人见解,以期提高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把”字句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社交称谓语时往往出现语用失误、混淆替换、过度泛化或过度类推等偏误。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汉语的复杂性和不完善性、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干扰、认知策略不当、教材和教师的问题。对此,应当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对比教学、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策略,完善教材。  相似文献   

3.
虚词教学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结构助词"的"作为虚词的典型成员,是现代汉语词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错的地方。基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高级阶段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出现的偏误进行统计,总结出偏误类型,分析出偏误原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据吕叔湘(1980),"在"字结构用法有五:1.表示时间.2.表示处所.3.表示范围.4.表示条件.构成"在 动名词短语 下"的格式,用在动词或者主语前边.5.表示行为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针对东南亚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料为主要材料,通过数据分析、访谈、调查问卷等实证方法,发现东南亚留学生在学习"着"的时候使用了母语时间认知方式迁移、概括、简化和回避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洪华 《现代语文》2007,(9):101-103
一、引言 本文拟讨论的指示代词只包括最基本的指示代词"这""那"以及由它们加上其他词构成的指示代词"这里""那里""这些""那些""这儿""那儿""这会儿""那会儿""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着""那么着""这时""那时""这 (数)量 名词""那 (数)量 名词"等.对于其他的指示代词"任何""别的""某""每""各""有的""所有""一切""本""凡""凡是""此""彼此""如此""各自""其他""其余"等,本文暂不讨论.  相似文献   

7.
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行为完成或状态的出现,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面。朱德熙(1982)将其称为动词、形容词后缀。例如:看了一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已经看完),和看一遍的意思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的了和印欧语动词的过去时词尾作用不同,印欧语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韩国留学生汉语书面语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显示,韩国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种类集中、偏误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特点。这使得韩国留学生的汉语书面表达普遍存在短句累加、结构凌乱的状况。文章分析了上述特点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调整标点符号教学的顺序、明确标点符号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把握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标点符号时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应确立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从事高级班精读课的教学工作(使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出版的<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Ⅰ>),教过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我们发现,经过初级、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留学生们往往都能比较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了,但是,他们的汉语写作能力进步则相对比较缓慢,其汉语写作无论在词汇、语法还是篇章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对泰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以泰国法政大学中文专业三年级学生所写的书面作文为语料,对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他们在汉字书写时最常出现的四大类十小类偏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偏误成因,提出对泰汉字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出现偏误类推的现象。汉语初级学习阶段的留学生由助词“了”的习得偏误类推致其否定形式“不”和“没”的偏误,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笔者对初级学生作业和言语交际中出现的与“了”相关的“不”和“没”的否定句的偏误进行了归纳,并发现由“了”的习得偏误类推出的“不”和“没(有)”否定句习得偏误的原因所在,即:学生对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所表达的动作态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文章试图通过归纳学生的偏误类型,找到“了”与“不”“没(有)”的搭配使用规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类型化的讲练,使学生在初级阶段形成正确的使用习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建议教学和编写教材时对“了”这一语法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细化,将“了”的教学与“不”和“没(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作文语料中的名词偏误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进行考察。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韩国留学生名词的句法偏误出现的频率较高,且分布广泛。名词句法偏误主要表现为词性的误用和语序不当两个方面。本文将结合语料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期待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词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结构助词"的"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文章在汉语本体及"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不同学习阶段的维吾尔族学生使用结构助词"的"时的表现,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韩国留学生程度副词使用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助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通过对韩国留学生程度副词习得情况的考察,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原因。探讨了提高程度副词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字句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本认为“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状态,具有描写功能,学生的错误用例中的多数源于对此没有很好掌握;“着”的基本用法也受此影响,“着”的教学步骤的连贯性,教学法中突破口的选择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依据,“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教学过程中积累的韩国留学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利用偏误分析的理论,归纳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程度补语时述语和补语搭配产生的偏误类型,从本体研究角度分析其原因,以期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以韩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为研究对象,将偏误类型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面。其中部件偏误最多,整字偏误最少;"点、横、提"构成了笔画书写偏误的主体;部件误用的比例高,部件错位偏误率很低;近形误用在整字偏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偏误形成的原因包括:汉字本身的复杂性、韩文字的负迁移、学习者自身因素和教学失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语音问题是韩国留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0位韩国留学生录音样本的听辨判断和分析,发现了韩国留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其中,辅音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b、p、f、z、c、s、zh、ch、sh、l、r上,声调方面在字调、词调、句调和变调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表示引进动作对象或发出者的介词"给",是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使用偏误率较高的介词之一.本文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进行分类诊断,并从汉韩对比及汉语本体的角度探求了偏误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