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自己     
流沙 《中学教育》2006,(9):59-60
外籍教师凯丽来自加拿大,上个月刚到学校担任英语教师。有一天,凯丽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英语作,题目是“你爱谁?” 孩子们的答案几乎全部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得不可思议。凯丽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还有学校,还有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3.
苏兆安 《辅导员》2010,(20):25-25
学生的成长需要三方面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中,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这无可厚非?因为家长有知情权,更有教育权,但是,如果“叫家长”成了老师的一个惯用杀手锏,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加拿大姑娘凯丽到中国教授英语,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英语作文《你爱谁》。孩子们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着不可思议。课堂上她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学校、爷爷和奶奶……”凯丽问:“再想想,还有什么才是你最需要爱的?”  相似文献   

5.
世上有教师,于是便有“师严”之说。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常常要说一句:“请老师严加管教。”然而,什么叫“严”?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师的“严”,就是不苟言笑,沉着脸,使学生有“怕”感。有的认为: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不让他们乱跑乱动,这才叫...  相似文献   

6.
陈伟 《湖北教育》2003,(3):23-23
传统家长会常常采取以学校、教师为主的说教式、告状式的形式开展。会上,一般首先集中听校长讲话,且往往是讲学校一大堆成就,然后讲对家长的要求,既冗长又空洞。接着就是分班到教室听教师“训话”,老师如同家长的家长,老师台上讲,家长台下听,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把家长的脸窘得红一阵白一阵。  相似文献   

7.
情景之一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还好,如果家长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击报复,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像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  相似文献   

8.
杜撰表扬     
袁岚 《家长》2005,(10)
家长最头疼的莫过于被孩子的老师找去谈话了;而对于孩子,在家长去学校和老师谈话之后,恐怕也将面临着一场小小的“灾难”。下午去学校接儿子,发现他一脸的郁闷,问其原因,小家伙吞吞吐吐地回答“:我犯了错误,老师要您到学校来。”原来昨天在学校吃午饭时,有个小男生先跟他说话,人家说话时老师没看见,他说话时却被老师看见了。今天吃午饭时,有个同学的牛奶赠品玩具掉在地上摔得七零八落,他和其他三个小男生忍不住地哈哈大笑,把那位同学气哭了。班主任老师发现后,严厉地说:叫你家长到学校来!”后来数学老师也说要他叫家长到学校来。儿子分析道:…  相似文献   

9.
我家小孩刚上小学时,作业马虎了事,字迹潦草,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干脆不做作业,老师捎信让我到学校去一趟。我看了孩子的作业,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满肚子气,心里焦急万分。最后和老师协商,孩子的作业先由家长签字,后交老师批改。这办法真灵,从那以后没有发现孩子作业拖拉、马虎的现象。我们家长非常高兴,每次都很乐意地给孩子“签字”。但到小学三年级时,孩子对家长“签字”渐渐产生反感情绪,每次作业不像以前那样主动叫家长给他签字,而是变成家长要  相似文献   

10.
姑姑老师     
米沙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老师。米沙看见新老师嘻(xi)嘻笑,不叫“老师”,却大声喊“姑姑”。新老师连忙纠正他:“在学校里要叫老师!”米沙不同意,大声喊:“你是我爸爸的妹妹,你就是我的姑姑!”  相似文献   

11.
笑痛肚子     
今天,创新作文实验学校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堂特有趣的课,叫“学押韵”。老师讲完之后,让我们对词、句。就拿对五言句来说吧!老师要求最后一个字与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科老师都有叫孩子签名的习惯,家长签名确实促使了一些家长在检查、督促、指导孩子的学习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沟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但据我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不讲实际,一刀切的家长签名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3.
一位加拿大姑娘凯丽到中国教授英语,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英语作文《你爱谁》。孩子们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得不可思议。课堂上她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学校、爷爷奶奶……“凯丽问:“再想想,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校违犯纪律,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研究对孩子的教育办法,这是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在老师叫过家长之后,有的家长  相似文献   

15.
唐金龙 《师道》2006,(11):4-4
小玛丽已经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了,但她丝毫没有高兴的感觉。因为班上似乎人人都瞧不起她,甚至包括她的老师凯丽小姐。老师将她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个位子,而她前面就是班上个子最高的戴维斯。星期一的作文课上,凯丽小姐让她赶紧收拾好桌子,说是要写作文了,题目是“有趣的……”,  相似文献   

16.
儿子上小学了.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们毕恭毕敬端坐孩子的位置上恭候老师的大驾光临。不一会儿,班主任老师同着一些课任老师进来,齐刷刷站了一排。接着分别讲要求、谈家校配合。所有到会“训示”的老师不约而同向家长再三再四强调的一项共同要求是:孩子的所有作业都必须家长签字。  相似文献   

17.
听一位校长讲.他在小学一年级家长会上宣布重庆市教委的“减负”十条规定,家长根本不答应:在网上询问各地老师,回答是宣传了,工作照旧。两条信息。令我们深思:“减负”提质、校长讲透了吗?学校宣传及操作时.制度与体系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做梦都想不到,世上竟有这么小的学校:一间小屋,八个学生,一位老师,这就是学校的全部了。这所袖珍学校,在广西大瑶山深处,像桃花源一样与世隔绝。它小到不足以挂招牌,山民随口叫它冲脑学校。学校惟一的老师姓张,戴一副眼镜,山民叫他张眼镜。张老师从城里来,他不但教学生读书识字,还给孩子们讲山外的世界。学生支起小手,托着腮帮,听入了迷。一个学生突发奇想问“:老师,你有婆娘吗?”张老师微笑说“:有,我刚结婚不久。”后来,张老师的新婚妻子来造访冲脑小学。她在这里住了一宿。那一晚,山中的野猪叫得特别厉害,似乎要把小…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一位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愁眉紧锁地说他有个上课说话的毛病,只要一上课,他就开始找“话源”,前面不行就后面,左边不行就右边,致使经常被老师叫起或请家长。他说他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想说话,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人开玩笑,说他是“语言多动症”!听了这位既单纯又冒着灵气的男孩儿的自述,我不由得笑着对他说:“暂且不论你这算不算是一种毛病,也不论你这是不是‘语言多动症’,但至少是一种精神不集中的表现,对吧!”他点点头……“那么你为什么精神不集中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讲的你都会了呢?”“不是!”“那就是老师讲得不好?…  相似文献   

20.
学校实行“减负”以后,有些家长十分担心孩子放学后不回家,在外面到处玩。为此,许多学校都各显其能,为同学们组织了各类活动。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意为同学们创办了“课外活动俱乐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学校副校长郑瑞芳老师说:“过去,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是老师教,学生学。比如美术小组,大多是老师讲一讲美术知识,然后学生照着老师说的去画。因此,许多学生参加几次课外活动以后,就不爱再参加了。现在呢,我们把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学’变成‘学生讲、学生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