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明录》是南朝刘义庆所撰的一部重要志怪小说集。其中的婚恋题材小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亦较为出色。根据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幽明录》婚恋小说分为人神恋、人人恋、人妖恋三类。分析此类题材小说,对于全面理解《幽明录》以及我国古代爱情小说、杂剧戏曲等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晚晴先生的辑注本《幽明录》是研究《幽明录》的首选整理本,但其中的筒瓦、私、积、承白、掘头舟、意、孝悌之至、居、约厉、举等词语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郑晚晴先生的辑注本《幽明录》是研究《幽明录》的首选整理本,但其中的筒瓦、私、积、承白、掘头舟、意、孝悌之至、居、约厉、举等词语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幽明录》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称谓语,其中指称对象和用法既丰富又复杂,文章使用定量、定性的统计法,探究了其中的社会称谓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音节上、词性上、词义上分析了《幽明录》中尊称、谦称的表达特点,发现《幽明录》在尊称、谦称使用方面比较显著,既有沿用上古的,同时出现了不少新词,在指称和语法功能方面都有新突破,旧有的称谓词也增加了新义。除此之外,表达尊称、谦称的称谓语在构成形式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冤魂志》虽历来被称为“释氏辅教之书”,但是就其作者颜之推创作动机而言,远不仅如此。此书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渲染,将神道施报与人道回报相结合,体现出儒道之扬善惩恶与佛教善恶报应论的汇通。  相似文献   

6.
本文据《搜神后记》、《幽明录》、《宣验记》、《冥祥记》,析理了佛教文化与南朝志怪小说之交涉,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幽明录》的思想价值被人们忽视,作为古代志怪小说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幽明录》以神怪的内容,犀利的笔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变迁中思想文化流派的冲突与融合,以独特的角度展示出文学的真实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章通过考证,对郑晚晴先生《(幽明录)辑注》中部分的训释进行了重新释义。  相似文献   

9.
《幽明录》是一部志怪小说,但它不仅仅是记录鬼神迷信的故事书,它以神仙鬼怪的独特方式曲折地反映社会,关注重要的社会现象,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浓缩。作者借助神仙鬼怪的形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魏晋时期名士风流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
《宣验记》作为南朝颇具代表性的“释氏辅教之书”,讲述了许多宣扬佛法和果报轮回的佛教故事。在佛教传入与中土传统结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宣验记》在叙事结构、叙事模式、叙事情节等方面都带有佛教与本土文化传统融合碰撞的痕迹,其叙事性和艺术性给后世小说开辟了新的思路,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朝小说《幽明录》的复音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具有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观音灵验故事属于“释氏辅教之书”的一种,是当时一种通俗的佛教宣传品,具备小说形式,该如何评价这些作品,如何充分估计其艺术价值,如何看待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这是今天的人们需要考虑的。观音灵验故事目前尚有不少遗文,尤以《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收集最集中,论文即以此书为主要研究文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小说文体本身来考察唐前的观世音灵验故事的产生及其叙事特色,以期更好地认识六朝时期小说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3.
鲁迅《古小说钩沉》所辑唐代佛教论著《辩正论》注,涉及唐前小说《幽明录》、《宣验记》与《冥详记》的有关故事二十四条,向无专门校注。现以齐鲁书社出版的鲁迅校录《古小说钩沉》为底本,参校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与《中华大藏经》相关条目,成此校笺。凡有异文,均出校记,参以鄙意,以按语标出。  相似文献   

14.
清人潘克溥编《诗经说铃》犹如一部"诗义大全"。首次立论"诗教肇于唐虞之世";发明诗旨,强调诗教;从"诗无达诂"的思想出发,汇集了汉代《诗序》以来至清代嘉道年间前贤时修说《诗》的思想言论,分类胪列为"正说"、"辅说"、"汇说"、"异说"、"附说",在这些分类取舍之间透射出个人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刘义庆所编纂的《幽明录》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内容丰富,其中的婚恋故事既浪漫又离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人神恋、人人恋、人妖恋。这三种类型的恋爱婚姻都折射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是不平等的:在人神之恋中,各仙女貌美性善,男性则无需付出代价就能拥有她们的真爱;在人与人之间的婚恋中,则重在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痴情、忠贞;在人妖之恋中,男子对她们先是亲近,一旦发现其为鬼魅则毫不留情,将其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16.
据考证“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俗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新鬼》,他杜撰了这样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古代文言小说《幽明录·庞阿》中石氏女、《灵怪录·郑生》中柳氏女、《离魂记·王宙》中倩娘、《独异记·韦隐》中韩氏女、《聊斋志异·阿宝》中孙子楚的离魂形象从离魂前原因、离魂后情状、主动被动离魂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离魂形象表现出的各自不同深刻思想内涵和形象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致远《任风子》杂剧,本释氏“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见《传灯录》二十慧济禅师条)及道家清虚渊静,见性归真之旨,以禁欲遁世为教,实是“对人间苦海的批判”。然所宣扬弃世自全,乃至视妻子如敝屣,更不免于残忍。果能忘情,又何足称。其为剧文,因穿穴二氏,难于通读。昔在荒年,聊以遣日,偶检道书释典,间为札记。区区琐闻,或小有助于读致远此剧。 全剧素材,取自全真道士马丹阳点化屠者故事。《甘水仙源录》载王利用《马宗师道行  相似文献   

19.
释氏辅教用书《冥祥记》记载内容较真实,文中记载了死而复生的事件,从中可见当时人们对死亡的看法;同时还保存当时的殡殓习俗,反映出晋宋之际殡殓时间通常较短,但很多时候因身暖而多日不殡殓,而殡殓仍用棺含之具;再者,文中提供了死后还魂方式以及人死后要设斋转经等习俗;最后简要介绍了葬法。这些内容简要勾勒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信仰。  相似文献   

20.
邓鸥英 《家教指南》2002,(2):99-102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收录敦煌遗书中的诗歌近两千首 (句 ) ,本文通过对照原卷 ,并依据敦煌文献整理的一般原则 ,对其中《释氏歌偈铭丛钞》作了一些补校 ,改正了原书中的一些校录错误 ,以期为研究者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