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对北欧童话的戏仿。不管对于传统价值体系,还是文学形式,《玻璃山》都体现出彻底的解构和颠覆,体现出碎片化、荒诞性、狂欢化和反体裁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了巴塞尔姆小说独特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之一《玻璃山》对同名北欧童话进行戏仿,通过对传统文本的颠覆来颠覆长期以来人类所持有的自然观,全面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并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其中蕴涵的生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巴塞尔姆的创作原则是“戏仿”及“语言拼贴”,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正是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拉开了其作品与“读者熟悉的先在审美经验”之间的距离。使其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中最经久不衰的神话,促进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创造了新生活。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用一百个编号排序的句子和段落拼贴而成的《玻璃山》,试图揭穿美国梦的神话。荒诞是巴塞尔姆用于揭穿美国梦的神话和颠覆《玻璃山》元叙事的有效武器。他巧妙地运用互文性、碎片式拼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来制造荒诞的气氛。  相似文献   

5.
转喻和隐喻作为普遍的概念现象和思维方式,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模式,对文学创作和欣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理论对巴塞尔姆《玻璃山》的创作手法和意义建构进行分析,旨在从深层次上宏观认识巴塞尔姆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6.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内容破碎、中心离散、反体裁、反情节,因而常被以“荒谬”论之,但在荒谬表象下是巴塞尔姆小说反映后现代社会真实现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李瑞 《文教资料》2008,(33):35-37
本文以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通过分析其写作特点,即反传统的创新,重复、堆砌和拼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文本意义不确定性,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和颠覆性,并展示了作家丰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是从终极意义上对语言自身的解构。全文以拼贴式的语言结构实现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分离,颠覆了人们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传统认识,指出在“一个松散的时代”,语言这种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游戏已经完全脱离了与现实的关联,丧失了它对现实事物的指称。意义来源于语言符号排列差异的效果,隐秘而朦胧。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为研究视角,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从文学狂欢化的四个范畴:狂欢广场随便亲昵的接触、俯就与粗鄙、加冕与脱冕仪式、插科打诨来研究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的狂欢化特征,从而揭示小说对传统童话《公主与玻璃山》所蕴涵价值观念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简化原则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被唐纳德·巴塞尔姆推向了极致,其短篇小说《玻璃山》完全贯彻了这一原则。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故事素材的简化、文本形式的简化及小说人物的简化。分析指出作家通过戏仿、机械化、符码化等手段对传统文学进行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11.
《解释》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一篇短篇虚构作品,充分展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巴塞尔姆通过消解传统叙事,并运用碎片、拼贴等方法,对语言本身进行实验,创造出文本开放、不确定的意义,引发读者参与意义的创作。本文以《解释》为依据,分析该小说中所展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它不仅语言沉实、稳健,而且意象壮阔,感情丰盈跌宕,在精神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围绕“玻璃”意象,借助后现代性作品的诸多“语言游戏”手段,完成了小说“从现实到虚妄”的主题建构。小说采用了反形式的手段来证明陈旧的叙述形式与内容信度缺失,进而证明“语言游戏”思想是呈现后现代作品解构与颠覆之后狂欢化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14.
喊山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当代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中,对其进行了原生态的演绎。在她的笔下,喊山被赋予了多重内涵:或是生存境遇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朴素生命的诉求。透过它既可以窥探到乡村民间生存的真实镜像,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开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然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对戏剧提及甚少.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所提供的新的视角,以鹿金的<玻璃动物园>的译本为例,论证了戏剧翻译中文体风格对等的重要性.如果译者忽视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则容易导致"假象等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该文旨在分析《怦然心动》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两部当代美国小说中的青少年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的转变,以此来揭示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情感智慧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教育和沟通交流对青少年建立健全自我身份、实现自我成长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崭露头角并佳作频出的中国女作家葛水平在她的小说<喊山>中塑造了一个颇具女性色彩的哑女形象.哑女红霞从忍辱缄默,到大胆言说,再到自觉追求爱情的自我意识觉醒三部曲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细腻的内心和纯真直率的"言"行,展现了葛水平笔下的中国传统女性在磨难中进发出来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再次解析,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情感纠葛等方面探讨主人公盖茨比的美国梦破灭的原因以及小说中所体现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在人物、叙事等方面均戏仿格林同名童话.他采用童话作为小说的框架,通过碎片和拼贴等手法,创作出反映现代人生存现状和现代人心声的作品.童话在巴塞尔姆的喜剧性戏仿下,遭到了嘲笑但也获得了新生.古老的童话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法与巧妙的人物塑造模式为读者留下许多等待填补的"空白"与"未知",形成强大的召唤结构。这种审美效果不断否定了读者的先在审美经验,促使读者对文本进行重构与再创造。强大的召唤结构使得这部小说像一坛佳酿,历久不衰、悠远留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