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一】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  相似文献   

2.
中考作文,虽说人人得满分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说明得满分是有可能的。倘若我们能透过满分作文神秘的面纱,从中寻找出一些写作规律,学其一鳞半爪,对我们的作文不无好处。 一、选材,蕴涵时代色彩 "惟陈言之务去!"烂桃半筐,不如鲜桃一颗!"可以说,蕴涵时代色彩的鲜活题材,无疑是赢  相似文献   

3.
中考作文,虽说人人得满分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说明得满分是有可能的.倘若我们能透过满分作文神秘的面纱,从中寻找出一些写作规律,学其一鳞半爪,对我们的作文不无好处.  相似文献   

4.
高考真题(安徽卷)假设你将参加某英语杂志社开展的一次征文活动,征文的内容要求你在电视、手机(cell)和网络三者中,放弃其中一个并陈述理由。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思想的统一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个性发展。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王学华 《新高考》2007,(10):8-9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  相似文献   

8.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容易限制学生思维,产生千人一面的现象,缺乏创新:教师讲得少,学生会无所事从,无从下笔,内容空泛,容易对作文产生厌倦.如何上好习作指导课?实现由"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的目的,是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波 《中学文科》2009,(1):125-125
一、巧饰凤头,“直”“曲”尽妙 “直”如开门见山,一睹全貌;“曲”似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具体有下列三式:第一,开门见山,可以快速将阅卷老师带人规定情境和思路中。考生可以用自己对题目的感觉和热情去点燃老师内心的感觉与热情之火。如2008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生命!!》是这样切入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职校生》2005,(9):25-27
2005年的高考作文精彩纷呈,全国各地的满分得卷公开后,即成热门话题。本刊编辑部从四川、广东、福建的满分作文中,精选出4篇颇具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也极深厚的作品供大家学习一这些满分作文的作者,他们也不是什么圣贤人物,他们只是我们的同龄人而已,和我们一样在自由地挥洒青春,在尽情地绽放活力。读他们的妙文,欣赏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优秀!读他们的佳作,欣赏他们,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断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一、巧饰凤头,“直”“曲”尽妙 “直”如开门见山,一睹全貌;“曲”似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具体有下列三式:第一,开门见山,可以快速将阅卷老师带人规定情境和思路中。考生可以用自己对题目的感觉和热情去点燃老师内心的感觉与热情之火。如2008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生命!!》是这样切入的:  相似文献   

12.
每年高考,作文是最让考生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当话题作文成为一种必然之后,更让不少考生望而生畏。从历年的情况看,各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每年都是寥寥几人。不少平时写作基础很好的学生在话题作文面前常常也只能拿个及格分, 甚至更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去了本该拿到的作文高分呢?研究近年来全国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时发现,很多考生拿不到高分,不是因为其不懂写作技巧,也不是因为其缺少才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话题作文的写作缺少足够的理解,不能准确处理给定的话题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常常不敢下笔或无从下笔,不知写什么好,在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后,万般无奈下,只能紧紧抱住所谓的话题不放,东拼西凑,乱发一通议论,结果可想而知。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选择历年未最让考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作文命题,从满分文本入手, 为大家揭开满分作文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章晓芳 《湖北教育》2003,(16):15-17
高考语文评卷,历来议论最多,尤其是分值较大、主观性又较强的作的作文评卷,更是争议的焦点。今年高考的作文题较往年难度加大,增加了考生的思维难度,也就导致了考生得分的区分度,有些考生无从下笔,难以成篇,得了零分;也有不少发挥得很好,写出了精彩的佳作,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给出了满分60分的高分。今年高考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篇满分作文,仅我省就有近百篇作文获得满分。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待答卷,敢于给高分、甚至满分,似乎已成为一种新的作文评卷趋势。那么,这一现象、这种趋势(本文暂且称之为满分作文现象)对于我们广大考生、家长、老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教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刊从本期起特推出“高考满分作文大家谈”栏目,供大学发表意见,陈述观点。 在本期读者讨论中,我们主要约请了教研员、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刚刚参加过此高考的考生代表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段学校的围墙,从建成起就伫立在那里.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多年的风蚀雨淋斑驳了它的形体.墙脚下的裂缝处每到雨后总是长出杂草青苔,如粜在刘禹锡的陋室倒也恰到好处.可这里的人们没有这样的雅致。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4)
如何能在不到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年来200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秘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希望对临近中考的语文老师和同学有一点启发。一、开头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些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满分作文的开头:1.引名句,起点高远。如:“…  相似文献   

16.
题目是文章的衣裳,破旧的衣裳令人望而生厌,漂亮的服装则会刻骨铭心。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切莫等闲视之。下面就从高考满分作文寻求拟题的蛛丝马迹。从全国高考满分试卷看,相当一部分考生注意到文章的题目,且拟出不少好题,但不外乎就是以下技巧。一、巧用标点。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于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并借助语境而产生丰富的内涵,体现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表意重点。例如,江苏考生的作文题“山水韵·诗词情”,用间隔号巧妙标明山水与诗词的关系,作者把诗…  相似文献   

17.
安徽一考生抉择——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5周年 选自《语文世界》2002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悠 游地点:西安。西北军总司令部高级机密室人物:张学良、杨虎城(一张全国时势图前。)张学良(面图而立,神情严肃。)杨虎城(焦急地):少帅!你快说话呀!是该作出抉择的时候了!张学良(痛苦地):虎城!他毕竟是总司令啊!毕竟是一党之主、一国之主啊,岂能……再说,他对我张学良礼遇有加,又施重用,我怎能忍心下手?杨虎城(激愤地):少帅!他的真面目你难道真没看出来?他礼遇你,是因为你勇敢地“东北易帜”,使他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他重用…  相似文献   

18.
语段一:人生的故事总有一个归宿。书里的风景却永远充满诱惑。走进去还得出得来。人生如梦幻,生活时而五彩缤纷。像霓虹灯的变幻多姿,时而鸟云满天。雷雨交加,令你心绪茫然得可怕。我们心中的情,心中的怨,亦是一样,时而烈焰燃烧,时而冰水浇心。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丰富篇经典语段一尤其在看待死生这个问题上,对于死亡,人有着一种本能的惧怕。“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古人对时间易逝人生偶在的慨叹,令人欷歔不已。整个人生之旅中,时间与生命同义。与动辄上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相比,真觉得人生所能把握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也只能“叹吾生之须臾,羡宇宙之无穷”。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高考结束不久 ,又有一批“满分作文”成为考生、家长、老师关注的焦点。全国各地媒体也不甘示弱 ,陕西、江西、江苏、河南、湖北、北京等地则全方位报道出现了一批满分作文。面对这么多的“满分” ,不能不令人欣喜 ,但同时 ,也不免让人产生或多或少的疑虑 ,因为各媒体所报道的满分作文中 ,不是文言文、诗歌 ,就是寓言、童话、日记、戏剧等非常规的“另类”文体 ,且在评语中大多以“创新”誉之。许多考生、家长、老师甚至是语文教育专家在想 ,在考试中用常规文体写作的考生 ,是不是也能得满分 ?在以后的高考中 ,老师是不是应该注重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