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以宁波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481),探讨青年大学生的新媒介接触情况和新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是新媒介的积极使用者,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介成为青年大学生与外部世界链接的重要渠道.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行为等方面影响较大.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对传统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重新建构了课堂的空间意义;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对其社交行为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它巩固和强化了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2.
舒昕 《东南传播》2010,(10):57-59
新媒介环境是指在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类所要面临,并置身其中的一种崭新的生活环境和信息传播环境。极简主义设计在新媒介的环境下是一种极其简化的设计,具有其他设计方式不能替代和超越的优势特征,符合了新媒介环境对设计的需求,是新媒介环境中信息有效传输的独特设计方式。文章从信息有效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介环境下极简主义的特征优势,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童帅 《新闻传播》2013,(5):158-159
新新媒介与电子邮件和网站等新媒介不同,而新媒介又不同于报纸、电视之类的旧媒介。①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新新媒介》中很好地诠释了新新媒介这一概念。新新媒介较之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介都表现出了其进步的一面,公众话语表达权的改善就是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曹艳 《当代传播》2011,(4):102-103
新媒介的变化给高校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带来挑战.目前,高校新媒介教育供给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忽视新媒介的学习功能,缺乏对新媒介信息的理性分析能力.为改变高校新媒介知识供给不足的状况,建议高校设置新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构建校园新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媒介素养;同时要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介提升参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不同的媒介形态,受众的信息需求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然而在信息社会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加强了,甚至出现了“新媒介依赖症”。本文对新媒介的技术环境和“新媒介依赖症”产生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从传受双方和技术层面针对新媒介生态失衡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求不断优化媒介生态,促进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媒介的发展对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新媒介阅读素养,对学生的新媒介阅读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科学指导,同时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用各种技术手段搭建阅读推广新平台,积极探索图书馆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开展新的阅读推广模式,以实现阅读推广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媒介接纳与使用活跃的知识青年代表之一的大学生为例,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结合定量研究,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集中探讨了新媒介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新媒介具有赋权现象;新媒介具有场景生产现象;新媒介对于大学生而言已成了一块移动的自留地。大学生在新媒介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被娱乐,但又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介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批评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媒介批评主体去专业化、批评角度去中心化、批评的即时性、批评的渠道多样化,更尖锐、更深层次的新媒介批评带动传统媒介发声。但是新媒介批评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新媒介批评语言呈碎片化,缺乏规范性,且经常出现非理性化的表达,但这些缺失为新媒介批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10.
论新媒介即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以博客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新媒介传播已经从以技术为导向的独白式的传统线性传播模式,转向以关系为导向的、对话式的全息传播模式。本文比照“媒介即讯息”的麦克卢汉逻辑,大胆提出“新媒介即关系”的观点:第一,“关系传播”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归属;新媒介作为“关系的居间者”,分别对人们的社会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和情感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第二,“电子对话”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特征,具体表现为合作、平等、接近和冒险四个面向第三,“梅特卡夫法则”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效果。“新媒介即关系”的传播学意义在于,把新媒介的研究层面从传播技术层面提升到传播关系的层面;把新媒介传播研究从以技术性的信息传播,引导向以对话性的关系传播为主;把以网站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学”,导向以人为中心的“关系传播学”。  相似文献   

11.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相互交融,给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纸媒编辑在新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新媒体思维的表现。本文主要对纸媒编辑在新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媒介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民主意识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本文在论述新媒介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对于新媒介中的网络媒体对民主意识发展的推动作用和一些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米莉 《传媒》2015,(2):62-63
以“新新媒介”的概念为切入点,以人民网E政广场为研究个案,在分析新新媒介的特点、新新媒介对传统新闻网站冲击的基础上,从受众观、记者角色、舆论引导等三个方面对其内容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所谓新媒介的定义,进而在与传统媒介做对比中得出新媒介所显现出的较之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彰显出新媒介自身在传播效力上所拥有的强大特点。通过对新媒介特性的分析与总结以及结合当下的发展形势,浅显地针对新媒介对广告主、广告公司二者在消费者观念方面引起的变化和影响与就其发展趋势对广告主、广告公司所产生的影响方面来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对广告业发展的现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对高校师生沟通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宁波某高校为例展开调研,了解新媒介对高校师生沟通行为影响的现实状况,分析优化师生沟通行为的有效对策.为高校师生更好地运用新媒介促进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其成为各种异类文化、边缘文化的滋生土壤,而在同样的空间里,主流文化却相形见绌,从而导致了新媒介文化生态的严重失衡.大学生因其知识性强、新思维强、接受力强、创造性强、表达欲强等特点,在现有的新媒介文化格局面前兼具高受益性和高风险性.为了发挥新媒介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正面功能,必须通过文化博弈维持新媒介文化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7.
邓南萍 《大观周刊》2012,(49):104-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平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新媒介善加利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用心探索,认真思考。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抓紧时代的脉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创新,就能够经受住新媒介大潮的冲击.在新媒介时代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距离《新新媒介》概念的译文面世已过去近七年,彼时微信还未诞生,微博还未大火,如今人们频繁提到的词语是新媒体,它囊括了当下所有的新新媒介,具有新新媒介的所有属性,即便媒介仍在继续衍生,却从未逃出新与旧之分——一代新新媒介谢幕,总有其他新新媒介崛起,如同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循环中前进。尽管莱文森认为新新媒介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推动作用,但这并非是决定性作用,新新媒介带来的阴暗面让他为之忧虑。如何矫治新新媒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5):45-50
通过对大学生的2683条"说说"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新媒介已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呈现出"随时随地"、"物尽其用"、"为我所用"的图景。在新媒介的使用中,大学生也充满了"个体自理性",即从自己的目的、认知乃至想象出发,有选择地、自我矫正式地使用新媒介管理日常生活,而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绩效和促进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范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新媒介思政教育技术与机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着定位失衡、主体缺失、功效失范等问题,需要创新高校新媒介大学生主体间性教育工作范式。并本着主体间性互动平台、即时教育情境、深度介入叙事等原则,从构建学校新媒介思政工作场域、提升大学生新媒介舆情管理、加强网络社群队伍建设等路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