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天来了,雪花飘了起来。小璐穿着厚厚的棉服,正窝在家里看电视。寒风从门缝间穿过,呼呼作响。坐着一会不动,小璐就感觉自己的脚很冷,不得不打开空调,让房间内的温度提高一些。人类过冬,有空调、暖气,有坚固的房屋,有厚厚的羽绒服,还有充足的粮食。寒冷的冬天,动物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小璐经常为野外的动物们担忧。其实,对于动物们来说,每一个冬天,对它们来说都是一场生死战役,只有在这个战场上存活下来,才能继续自己的繁衍生息。想知道动们的生存之道,请看——《动物们的冬之战》。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9,(2):58-58
姓氏,作为血脉延续,最早出现在中国。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男子称氏,氏随父亲而来。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特殊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相似文献   

3.
温一壶春色     
一阵细雨轻轻飘落,染红陌上枝头。不知不觉间,时空流转,春天悄然来临。"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季节到了,浓郁的春光充塞天地,不仅山野万紫千红,就连山房的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柳条在春风里荡漾,一片山花吹落在笔床。诗中,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是盎然无边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忽然感觉,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应该邀上几位好友,临水而居,以诗当茶,以花代酒,让和煦的风柔柔抚摸,让季节的韵味慢慢浸润,让僵硬了一个季节的心尽情去体悟旖旎与风情。  相似文献   

4.
难说再见     
我,曾是一粒种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沉睡。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冬天啊。在冰冷黑暗的梦中,我依稀记得,自己曾经长大过。不知哪一天,我的身体温暖起来,润泽起来。我伸展了一下腰身,啊,我居然长出根了,包围我的是  相似文献   

5.
正初春,春寒料峭,校园一角的一棵老树在风中抖动着枯枝。我有些失望地想,虽说立春了,可没有一点春天的感觉。你看这树,浑身上下灰不溜秋,干瘦而枯槁地静默着,像一个可怜兮兮的老者,一点精神也没有,简直就是一树枯枝。这棵老树没有主干,干瘦的枝干成簇。所有的枝干散乱地拢在一起,像一堆干柴。有些横斜的枝杈早已被风劈成两段,折了的一段抖动了一个冬天,摇摇欲坠。冬天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太深了,要焕发生机很不容易。谁知,过了没几天,我竟然发现老树上萌动了新芽。点点新芽,像素色的背景下浅绿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里有一处景色宜人的湖,湖边绿树成荫,倒映水中。湖水清澈,微风吹过,涟漪一圈圈荡开,一派田园风光。然而让这风景活起来的还是湖面上缓缓游来的野鸭。瞧它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或形影孤单,悠然自得地畅游着,嬉戏着,旁若无人,坦荡至极。天冷的时候,湖面上没了它们的踪影。原  相似文献   

7.
青鸟 《科学生活》2014,(9):78-81
九寨沟有多美?没去过的人不能体会。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确如此。游览九寨沟最好的时节,就是九月与十月,稍稍再晚些,就错过了最美的时光,需待来年。前往九寨沟之前,有必要先查好天气,晴天最适合游玩。有条件的游客可以在附近预定旅店,减少劳累。若是想节省开支,那也要及早预定交通可达的住所,以免无处落脚。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20世纪是力量的世纪,钢铁、煤炭、天然气,乃至火器的使用,使人类有了强大的臂膀。21世纪则以智能为特征,以人才为动力,被称为信息化时代。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也因此,人类更加重视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以人为本,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语汇。  相似文献   

9.
<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相同的作品,于不同的读者,有千百种解读;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人看来,也有不同的感受。整日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别人眼里是辛苦,是寂寞,而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侯成林教授来说,却是幸福,是享受。  相似文献   

10.
每年五到七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环湖两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五彩缤纷的格桑花,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蓝天白云,不时有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飞过。有人说,青海湖是高原的一滴眼泪。如果,这一滴眼泪逐年蒸发,消失的将不是风景,而是整个生态。每年五到七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环湖两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五彩缤纷的格桑花,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蓝天白云,不时有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飞过。有人说,青海湖是高原的一滴眼泪。但是,这一滴眼泪几年前逐年蒸发,消失的将不是风景,而是整个生态。  相似文献   

11.
目标:新家园     
12 Obikwa 32656爸爸说,我们很快就要出发了,宇宙飞船会带我们离开星球。在不久的将来,一颗明亮的恒星即将猛烈撞击我们的星球,吞噬这里的一切。所有的居民都在撤离。我很害怕,但爸爸一直安慰我。他说,已经有数百万人成功离开这里,所以不必担心,我们不会被落在后面。$&#$%&^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千万别忘了前院的三奶奶,她对咱家有恩。母亲刚嫁过来的时候,家里只有三间土坯房,穷得揭不开锅。那时候父亲去东北学造纸的手艺,小半年没回来了,母亲在家带着幼小的哥哥,苦守着贫寒的日子。因为穷,很多人看不起。母亲每每说起借钱那件事,都会掉眼泪。那天她跑遍了半个村子,也没有借到钱。没有  相似文献   

13.
颇具机缘的是,来自上海的她想要回到乡下,而西递一幢老旧房子的主人正准备回到上海,这房子已变成他的远亲养猪的地方。寒玉说:“当时我们买的时候全村人都来笑话我们,城里来的傻子,花了十万元买了个猪圈。后来差不多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改建并重新修复了它。修好后,村里人来看,镇长来看,县长来看,最后市长也来看,朋友们来看,大家都来看。所以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老房子里面也可以有卫生间,也可以如此明亮,也可以变得如此有价值。村里的老房子一下子升值了,所有的人都说我们太有眼光了,让老房子起死回生。它终于还是它了,不再是那个臭烘烘的猪圈。它躲在这个僻静的小巷内,容易错过,也容易惊艳。由于在村子的最高处,所以登上三楼可以看到西递全景。特别安静。整栋三层的建筑,只有五套客房。第三层是原来的主人祭祖和晒谷子的地方,现在用来喝茶观山。每当一个人立于楼上,总能找到一些感觉。没有人知道你的来历,也没有人发现你的与众不同。这就是我们最初梦想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还有血浆,是人类血液的组成部分。血的红色,主要是因为红血球中含有血红素。血红素处在肺部,它吸收氧气之后,再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而携带氧气的血红素是鲜红色的,等氧气输送完后,又变成暗紫红色。看起来是绿色的血管,其实就是暗紫红色的静脉,只是透过皮肤和血管壁来看,就有点像淡绿色。  相似文献   

15.
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而飘。天空那么广阔,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地。所以,找准人生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给自己定位呢?力争见多识广。不如好好利用暑假,将上海世博会之旅提上日程。体会那些高科技,还有世  相似文献   

16.
云飘过     
顾晓蕊 《知识窗》2011,(8):18-18
穿过石板铺就的街巷,有排白墙红瓦的两层楼,这是我高中时读书的地方。楼下的栅栏上爬满蔷薇花,从绿瀑布般的藤条上探出头,热热闹闹地盛开着。那年,我在母亲的护送下,来到这所寄宿制学校。母亲帮我把行李扛进宿舍,叮咛了几句,便匆匆地踏上回程。面对陌生的环境,我心里空落落的,觉得有些无所适从。宿舍里先到的两个女孩,主动跟我搭话,清脆的笑声洒落一地,冲淡了我对家的想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一个流传得十分久远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为了争当领袖,大战了一场。结果,共工被打败了。他宁死不屈,一头撞在西北的不周山上,把山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来是撑天的柱子,这一倒,天就塌下来一块,出了一个大窟窿。天河里的水就顺着窟窿哗哗地倾泻下来,淹没了田地、庄稼、牲畜和房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延伸于生活,它与我们紧密相联系。而作文是学好语文,体现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篇好的作文,能够体现出学生对语文的灵活掌握性及综合能力。但对于学生来说,作文一直是他们比较头疼的,提起作文,往往令他们“轻松”不起来。在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为写而写,没有明确的思想内涵。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东拉西扯,真正有见地的东西很难觅出。二是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熟视无睹,以至写作时空洞无物,无法下笔。真正需要素材时,却理不出头绪。三是教师的指导。重视了方法,却往往忽略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是不容争议的,但对于理论的实践性,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在街上遇到了安比和它的女主人墨菲太太。安比的样子吓了我一大跳。一个星期不见,它又胖多了,说它是一条狗,还不如说它是一只毛茸茸的小猪。它的眼睛充血,吐着舌头,气喘吁吁地跟在女主人后面。看到我,墨菲太太赶紧说:"赫里欧先生,见到您真是太好了。您看安比,一点精神也没有,肯定是营养不良。所以每天的正餐后,我就给他吃点零食。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些牛蹄冻、麦芽和鱼肝油,晚  相似文献   

20.
尔玉 《青海科技》2012,(4):93-95
那天,朋友发来墨西哥海底雕塑博物馆的幻灯片,看完之后,心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丝悲凉。那些放到海底的雕像,栩栩如生。雕塑家们非常了不起,他们灵巧的双手把各种各样形态的人之形象鲜活地雕刻了出来。然而,当那些雕像沉入海底的时候,在我看来,就像是对人类这一族群的集体死亡悼念。人类是不能在海底生活的,除非是美人鱼。但那是传说。人类一旦沉入海底,就失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