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树金同志二十年来一直潜心于情报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斐然.继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的<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一书出版之后,现又有文集<情报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探微>被选入<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我为他高兴,向他祝贺!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受人敬重的一代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一位兴趣广泛、才高八斗、触类旁通、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家.青年时期,他为<仇大娘>、<反哺泪>作过剧情介绍,演过新剧<一元钱>,作过感人肺腑的演说,写过<大江歌罢掉头东>、<雨中岚山>、<雨后岚山>、<四次游圆山公园>等多首旧体和新体诗.他对体现祖国民族传统的书法艺术更独具慧眼.他本人的书法艺术的创作,也是独具匠心,独树一旗.独步天下.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石峰同志给我来信,说他很关注<中国出版通史>的质量,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协调工作感到压力很大.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度的责任.从石峰同志刚才的讲话,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尽职尽责的编委会主任,他对<中国出版通史>关注的程度,很多,很深;他思考的问题很全面,能够抓到要点;他对于各位专家六年来所付出的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六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很充分的肯定;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各种问题和今后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很中肯的、正确的、可以为我们大家接受的意见.我完全赞同石峰同志的讲话.这是一个很好的讲话,他已经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把压力感变成了责任感,并且付之于行动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报纸的阅读方式已从传统的精读向速读方式转变.为了适应这一转变,舟山日报以"记录新闻事件、反映社会生活、讲述动人故事"为主旨,以醒目、大气、清新为总体风格,推出<千岛写真>图片专题报道,用视觉方式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自2007年5月26日刊出首组图片<太极三大流派舟山亮拳>以来,<千岛写真>至今已刊出150余组,并逐渐形成独特的内部评价标准和采编机制.  相似文献   

5.
齐峰同志把他近几年发表的有关出版的论文整理、汇编成<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以下简称<纵论>)一书,并在该书付梓之前邀我为之作序.由于齐峰同志既是学者,也是出版集团公司的领军人物,一些创见我是了解的,所以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长期担任毛泽东同志的政治秘书和其他党内高级职务,写出了如<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大量影响历史进程的文献,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枝笔".  相似文献   

7.
我书桌上有张厚生先生的三本书:一本是1987年1月由他和路小闽同志主编的<情报检索>;一本是由张厚生先生一人主编<信息检索>(修订版);第三本则是由他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5月新近出版的<信息检索>(第3版).这三本书一脉相承,前两本在文献检索课教学界,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信息检索>(第3版),则可以说是在前两本的基础上"再展新姿",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受命写作了一本书<穆青传>.在写作<穆青传>之前,我对穆青了解得很少,只是为他的文章而感动.偶尔在新华社的院子里与他擦肩而过,当时他留给我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个被新华社人称为"老头儿"(我们新华社的同志都叫他"穆老头儿",从来没有人叫"穆社长";虽然也在一些正式场合叫穆青同志,但最常叫的就是"穆老头儿")的社长真是非常朴实,不像"官儿".  相似文献   

9.
30年前,曾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单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大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大转折年代,胡乔木以多篇讲话和文章,对调整阶级斗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同是亲历这段历史又对重要事件有所参与的吴江同志,却在30年后,于2010年5月7日,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留下一份重要的史料>,想用他称之的"为防止日后遗失,特记载于此"的两条史料来说明,由于胡耀邦的阻止,胡乔木欲发动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打算才未能得逞.对此,7月23日,我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了一篇<为吴江同志"重要的史料"做一点补正>(以下简称<补正>),就其中胡乔木以波兰事件为殷鉴致胡耀邦信的史料提出质疑.他又于8月6日在该报发表<对我所提供的两条史料的补充说明> (以下简称<补充说明>)作为回应,并且继续坚持他从两条史料中得出的结论:"胡耀邦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阻止了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为回应陈尔泰同志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先后发表的两篇批评拙著<中国现代广播简史>的文章,笔者在<学刊>上发表了<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答陈尔泰同志>(以下简称<若干问题>)一文.文末最后说:"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祝愿陈尔泰同志写出更多的像<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这类的文章,为繁荣和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贾芝 《出版参考》2004,(35):6-7
周作人与李大钊同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过从较密,他们是北京大学同事,也是<新青年>的同人.周作人也是<每周评论>的经常撰稿人.五四运动过后,李大钊同志发起筹建中国共产党,周作人对他加入共产党的情况无任何了解,并曾回忆说,后来他与李守常见面也很少了,但他对李大钊为主义而献身的精神是深表同情的,他也从未反对共产党;相反的,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下以至后来很长时期,他对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始终采取了同情和帮助的态度.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也写了义愤填膺的文章,又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2.
本刊本期<报业观察>栏目载文报道说:地处浙江舟山群岛的<舟山日报>,把发行部由事业单位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率先实行经营骨干持股改革:报社控股35%,公司总经理占12.5%,副总经理占6%,公司管理部门和发行站管理人占6.5%.  相似文献   

13.
国际评论是新华社历史上的传统优势报道之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为新华社撰写过不少国际评论,如1949年他就美国国务院发表的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连续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评论文章,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新华社国际评论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江泽民同志在他的著作<论科学技术>一书中多次谈到我国经济建设中各行业关于人才利用的问题,文章就江泽民同志的人才观探讨高校图书馆中的人才现状及人才流失等问题,提出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的一些方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1984年西方出版了第一本<邓小平文集>.在这本文集出版时,小平同志写了<序言>.在<序言>中,他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接着说:"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之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这些话体现了一位经历艰苦卓绝战斗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宽广胸怀,表露了他将继续进行不屈不挠战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1998,(5):46-49
1996年9月18日,朱镕基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管理科学兴国之道>.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下旬,张广友同志病逝时,我正在外地,没能赶上送他,深以为憾.每在寂寞黄昏或漫漫长夜忆起战友,就只能面对他留下的最后一本著作<抹不掉的记忆-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寄托心中的哀思和怀念了.  相似文献   

18.
纪念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前夕,舟山市档案馆接到舟山社科研究所所长王中同志一个电话.说他于1946年在重庆读书时,曾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学生代表的身份随同吴有训、李旭日、马寅初等社会名流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五"学生运动大游行,时值周恩来同志抵重庆参加旧政协会议.  相似文献   

19.
谈编辑学三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杲 《编辑之友》2010,(12):87-89
振铎同志的著作<编辑学理与媒体创新>已经出版,我很高兴,这是他对编辑学研究的新奉献.振铎同志鼓励我为之写几句话. 我和振铎同志在中国编辑学会同事多年,对他研究编辑学的刻苦治学精神,我一直深为敬佩.他的著述甚丰,全面涉及我做不到.我选振铎同志提出的编辑学三原理,说一点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20.
萨尔瓦多·达利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也是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他恃才傲物,他偏激狂妄,他的反叛和挑衅像一把巨剑,将世俗斩得血肉横飞.无论其绘画、雕塑还是戏剧,他都于无声处扔给世界一个震耳欲聋的惊雷.其主要画作有<捕金枪鱼>、<圣约翰十字架上的基督>、<卡拉丽娜>等数百幅;此外,他还以<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非理性的征服>、<一个天才的日记>等文学名作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