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润物细无声     
女作家、评论家苏杭因病长期住院,不能与爱女日夜厮守,她把千丁宁万嘱咐的话浓缩成一句话,写在纸条上,让家人贴在女儿的床头。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这凝聚着母爱与希冀的“每月一句”像病床上伸出的一只手,领着女儿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应读者要求,现采撷数句,作为本期的开篇。  相似文献   

2.
家教文萃     
教育幼儿应抓住六大良机幼小的孩子常因为听不懂“大道理”而给家庭教育出了一道难题。心理专家建议,教育年龄幼小的孩子家长应抓住六大良机。生日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就餐就餐时,要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并且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交际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旅游给孩子讲解名胜古迹来历的同时,有意识地教…  相似文献   

3.
苏杭是天津市作协的一位作家。她久病卧床,但坚强不屈,特别是她通过对女儿刘苏的培养教育,研究总结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刊将在“教子有方”栏目中以“苏杭教子”为专题,陆续刊登她的经验,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杭作家、评论家。她是老三届高中生,下乡插过队,1982年大学毕业。1983年患重病死里逃生,现久卧病榻但仍不忘教育孩子,是天津市优秀家长。刘苏苏杭女儿。她就读于天津市耀华中学,是校学生会主席。她曾经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十佳少年、舞蹈特长生、优秀小编辑等,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5.
“有个可爱的小女孩病了,”眼镜叔叔说,“她才7岁,整天躺在病床上。”“她是谁呀?我们去看她好吗?”孩子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眼镜叔叔笑了:“你们看不到那个孩子,因为这是整整60年前的事了。再说,她住在很远很远的瑞典。你们知道瑞典在哪里吗?”“在北欧。”“离丹麦不远。”孩子们说。  相似文献   

6.
苏杭,著名作家、评论家、家庭教育专家,曾以“苏杭教子”闻名全国。20年来,她坚持在病榻上教育女儿。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效果良好:女儿刘苏连年获得天津市三好学生、天津市优秀学生干部和旅港基金会奖学金等多项高规格奖励,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天津市一中,高中被天津耀华中学录取。高中毕业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保送到南开大学金融系。在又一个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要向苏杭这位优秀的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战胜病魔超越生命1984年,一场大病无情地击倒了苏杭。从此,她开始了病榻上的人生之旅。这位坚强的女性,一方面要拒绝“死神”的纠…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2):55-55
真理总是有着具体的针对性。教育更是如此。对张三有用的方法,对李四未必奏效。但我们不少人偏偏相信教育有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读到过一位北大新生母亲写的育儿经验的文章。她说她的经验是“不要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说“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因此,从孩子小时候,她就没有责骂过孩子一次,更别说体罚了;在学习上,她的做法是“顺其自然”。最后的结果,至少从应试的角度看,她的家庭教育的确成功了。  相似文献   

8.
未到校园六月中,早吹毕业赠言风。课上课下忙不停,离别之情别样浓。时光似水流年,转眼间又到毕业时。同窗数载,情同手足,离别之际,总有一些话涌上心头,流入笔端,注向“沉甸甸”的赠言簿。荀子曾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由此可知,绝佳的毕业赠言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作用实不可小觑。她如春雨甘霖,润泽心田,催人奋进。尤其是赠言簿上那精美的装帧,祝福的话语,深情的回忆,浓浓的学情,无不激发斗志,砥砺人生,并油然生发感悟良多。为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对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指导他们写好毕业赠言,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离别,珍惜同学之谊,通过赠言彼此给对方一份真诚的祝愿,诚恳的激励,永久的回忆。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毕业赠言时务必要做到“五引导”。  相似文献   

9.
美国有一本家庭教育的小册子,叫做《一分钟母亲》。这位拥有3个孩子的母亲,把她的教育归结在3个“一”上,即: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责备。她把真挚的情感渗透到表扬之中,当孩子做了好事、成绩优异达到既定目标时,她给予孩子的是拥抱和亲吻,还有那温柔慈爱的目光及热烈的首肯;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她首先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使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压力,继而用低沉的话语来责备孩子。当孩子对母亲的教育心服口服彻底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努力完成目标时,她再次用拥抱来表示对孩子的鼓励。这位用情感去感染、教育孩子的母亲,最终达到…  相似文献   

10.
黄彬 《四川教育》2004,(6):37-37
这是一堂六年级孩子毕业前夕的习作课——学写毕业赠言。令人感伤的背景音乐、一张张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的回放,将孩子们带进了对往事挥之不去的氛围之中。当孩子们的情绪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一句“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将孩子情感的闸门启开,他们纷纷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一个孩子眼睛红红的,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从座位上站起来,小声说道:“我想把我的话写在我设计的这张卡片上,送给黄老师。”我正想让孩子们讨论关于毕业赠言的写法,教室角落处站起来一个女孩子:“老师,我们搜集了好多赠言,可以参考吗?”“当然可以。那就请孩…  相似文献   

11.
师爱感悟     
教学闲暇之余,我爱读教育随笔,尤其是凝炼的教育感言。我十分欣赏上海尚文中学黄静文老师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两句话很平凡、很普通,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更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这是个性格倔强、十分要强的漂亮女孩。一次上课她未遵守纪律,我当着全班学生批评了她,言辞中夹杂了点讽刺、挖苦的话语,刺伤了女孩的自尊心。当时这女孩圆圆的面孔涨得通红,满脸羞愧和怨恨。从那以后,原本碰到我就很礼貌地问候的她,再也不主动与我打招呼了。尽管以后我多次主动招呼她,…  相似文献   

12.
此时无声胜有声打孩子确实不好,用“打”来教育孩子,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效果。我女儿有一次练钢琴时态度不认真,我批评她时,她赌气说:“我不弹了!”她爸爸一听就火了,“啪啪”就打了她两巴掌,“快弹,弹不好我还揍你!”孩子只好别别扭扭地练琴。我在厨房做饭,听着琴声不对劝,过来一瞧,可把我气坏了。只见孩子跪在琴凳上,仰着头,两只手在琴上叮叮(口当口当)瞎敲呢。  相似文献   

13.
一名优秀女教师教出的学生几乎个个优秀,但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却遭遇了“滑铁卢”。这个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仅仅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用一颗母爱的心去理解孩子,把无忧无虑的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顺着自己的天性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丹崖 《良师》2010,(5):27-27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想念就是甜甜的。”一位妈妈对4岁的女儿说。 当时,妈妈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着红光。爸爸把她抱到妈妈床边,妈妈抚摸着她的头发,对她说:“孩子,妈妈要到糖果山上采糖果,可能要过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我了。”  相似文献   

15.
小引写作富有哲理性的文章,不限于专家伟人,也不必是宏篇巨制;一个故事,一篇寓言,哪怕是一则赠言,一组语丝,同样也能生长出睿思之树,外射出哲理之光。我们应记取这样的格言:“对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  相似文献   

16.
小水 《家长》2001,(Z1)
清代书画家陈鸿寿有一副手书联:“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语言精练,富有哲理。这里的“课”字可解做“教育”。上联的意思是,要教育好子孙后代,必须先教育好自己。“课己”要表里如一,说到做到。凡是要求孩子去做的,自己首先要实行。要求孩子勤快,父母就不能懒散;要求孩子孝敬长辈,父母自己要率先敬老;要求孩子文明礼貌,做父母的决不能沉醉在麻将声中。如果  相似文献   

17.
妙语妙用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数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因此,我把给学生书写赠言,作为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补充途径,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书写赠言的方式 1.画像式赠言。为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我把班级中一些典型同学的表现,用赠言的形式写出来。例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是写给刻苦学习的×××同学的赠言;“滴水穿石并非力量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与失败,路在何方?读罢“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后,定会顿悟——科学并不神秘,艺术亦不高深。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家庭教育之成功即在脚下,失败与成功仅一步之遥。李圣珍老师,在教育“学困孩子”“问题孩子”方面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正是由于她有那颗神圣而珍贵的平常心。本刊记者用自己朴素的文笔,记录下这篇精彩的“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圣珍教育图谱”。我们,并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们,在此向李圣珍老师表示深深谢意。  相似文献   

19.
“循循善诱比指责更好”“教育孩子不能自卑,也不能自负”“母亲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一句句直白而又富哲理的话语都是普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真切理解,这些家长都是黄浦区市南中学家长学校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中文自修》2004,(10):32-34
“三好”上海人世间好客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海人是好客的,一个孩子说:上海好吃的东西太多啦!本帮菜的浓油赤酱,苏杭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