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诚信、相互理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认识和谐班级中的相互性关系 和谐班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应具有相瓦性,正确认识这几种相互性关系将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内涵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儒家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保持融洽的关系。和谐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和谐的校园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的和谐应该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班级群体中有着良好的沟通气氛和人际关系,班级成员在其中就会感到很融洽,很安全,很幸福。用爱心构建起来的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一个企业不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的和谐就没有"根"。企业的和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员工自身的和谐;二是员工与员工的和谐;三是员工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四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五是个人、企业、社会和自然的和谐。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各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统一和谐整体的纽带是"人"。因此为了实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在三级课程建设中坚持以校为本,通过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使三级课程成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整体,实现了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教材研究、高效课堂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全面进步的社会,充满了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人内在精神的和谐;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导向的功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发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态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而人的和谐发展又取决于和谐教育。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没有人的和谐发展,也就失去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基础。所以,加强青少年伦理、心理、生理和谐教育,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照应、优势互补、融为一体的新体系,培养品  相似文献   

9.
张慧 《考试周刊》2013,(61):153-154
<正>一、引言构建高职高专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必然要求。校园和谐不仅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师生各自及相互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还包括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校园建设是  相似文献   

10.
笔者首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他人、人与精神世界的三维生存状态、人本和异化学说的生存本质出发,把心理置于人与对象化活动的中介和对象化活动的结果角度,把心理和谐界定为心理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平衡而又相互适应,能够确保各系统相生相成的心理功能状态,在心理上对人的实在特性有实现体验。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结构因素和行为因素,调节和保持和谐心理状态、形成有助于心理和谐状态的心理机能品质、塑造和谐自我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和谐的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文中  兰晶晶 《文教资料》2010,(29):127-128
“民生科技”是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它与一般的科学技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发展民生科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举措.它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和谐四个方面给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巨大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全方位的民生科技行动.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而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全、和谐的人格。而和谐人格是青少年理想人格,是“人在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一系列素质与品质处于协调、平衡与统一状态,它是指人、自然、社会相互和谐的一种人格行为”。青少年和谐人  相似文献   

13.
一、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充满民主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触及“和谐”一意者往往有之。和谐者,盖和睦相处、相互协调之谓也。概言之,其涵盖内容约分三层:一者人与自然的和谐,次者人与人的和谐,再者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和谐人性是人性系统各要素配合适当,协调运转的人性,其主要特征是完整性、相对平衡性、协调发展性及社会历史性等。人性系统只有通过人性各要素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制约——这种相互制约的状况必须与人的劳动本性的发展状况相适合,才能保持完整,达到平衡,从而使人性处于和谐状态。和谐人性发展的基本道路是:人性系统从基本和谐到基本不和谐,再到基本和谐……,如此不断循环,使人性不断向更高的和谐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谐思想进行初步梳理,试图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人自身各方面相互和谐三个方面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进而在现实中从和谐马克思主义这个维度,品味马克思主义久远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大学校园指的是构成高校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和谐;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职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创建和谐语文课堂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尊重人和人的个性,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现阶段我国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少数人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理想淡化、道德责任意识淡漠等。为此,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段玉林 《云南教育》2008,(17):30-32
和谐,是人的发展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质问题就是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是主观能动的,人的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的培养。教育优先发展重在教育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