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韵律变换的情感说话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由情感变化引起的说话人识别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情感说话人识别系统.首先,通过引入情感识别作为前端处理模块,对中性语音和情感语音进行分类.然后,对情感语音进行韵律修正,分别采用高斯归一化、高斯混合模型(GMM)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等方法建立情感语音和中性语音的基频映射规则,并根据平均线性变化率对时长进行了修正.最后,对韵律修正后的情感语音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情感说话人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情感说话人识别的性能,识别率相比传统方法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通过基频和时长修正的情感语音更接近于中性语音.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人越来越多,相互间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许多人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方便,你可以一句话不说,便可借助手机、电脑、网络,明白无误地传送想说的每一个字。但是,当我们想张嘴说话时,却又发现不知道该向谁说,也不知道还有谁愿意听。  相似文献   

3.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他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在今天,一个一岁半的孩子给我这个二十三岁半的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学课,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邵莉莉 《父母必读》2014,(11):124-125
孩子几岁可以和父母分房睡呢?分房的时候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关于这些问题,相信很多爸妈都有相似的疑问。 小叮当4岁了,家里的大卧室已经容不下三个人睡了。其实2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计划让叮当和我们分房睡,但叮当爸不舍得。他认为能够时时陪着叮当是一种幸福,等长大了,想陪她都没机会呢,就这么一拖拖到4岁。分房的过程我可没少花心思。渐渐地,小叮当已经挺享受一个人单独睡一个房间的事实啦。  相似文献   

5.
张淑燕 《家庭教育》2007,(3X):40-40
我亲戚6岁的女儿依依和小区里5岁的女孩贝贝、男孩成成在小区花坛里一起玩耍。三人互相追逐打闹,依依被成成推倒在滑梯上致嘴唇磕破。经过治疗.功能上没有影响,但嘴唇上留下痕迹,需要一年以后做整形手术。因当时除三个小孩外,没有其他人在场,除依依和成成外,只有5岁的贝贝看到事情经过,我想咨询,5岁的贝贝能够作为证人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能够成人的同时.也能够成才。这一愿望是美好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既然我们将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欠了这个孩子一些东西。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德 《教师博览》2014,(7):24-25
<正>我们不说话,不等于没有话说。有时候,是别人磨叽得太多,自己不想说了;有时候,是自己顾虑得太多,最终无心说了。因为说了未必有人听,听了未必有人懂。不听,最多是失望;而不懂,叫人绝望。还是不说了吧,怕一出口,就伤了自己。有些人你不值得跟他说,有的人你不屑跟他说,还有更多的人,说了也是白说。遇不上合适的人,有些话就永远不必去说了,千百年,千万里,就让它烂在渺远的时空中。  相似文献   

8.
王晶晶 《成才之路》2011,(13):75-75
2011年4月1日,某留日学生在上海浦东机场因学费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并拔刀刺伤母亲。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这个23岁的男孩,究竟为了什么会伤害自己的亲人。而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看来,从1991年留美博士生LG杀人  相似文献   

9.
文哲 《家教指南》2007,(9):46-47
【家长讲述】一位母亲告诉我:"我和爱人都是文艺工作者,常年出差,因此女儿茉茉出生后一直由她奶奶带,我们很少过问。今年孩子上学前班,考虑到她奶奶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加之学校离我家近,就把茉茉接了回来。"  相似文献   

10.
张娟 《早期教育》2000,(8):27-27
生活总是不断地在细微中发生着质的变化,以前,谁也不会想到,除了请保姆外,谁会专门请人回家陪幼儿说话。而现在,请个家教给孩子讲讲故事说说话的新鲜事,在都市里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1.
郭乃军 《考试周刊》2011,(24):66-66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交流、学会说话、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学习,不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是教育的悲哀,一定是在教育教学的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不是出于生理(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经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变?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是否感到着急和烦恼?假如是这样,让我们走近孩子!  相似文献   

13.
刘素静 《家长》2012,(2):19-20
有些妈妈也许会像我之前那么急躁,平常都不自觉地夹带着命令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其实,我们更应该试着对孩子说:"如果你怎么样怎么样,结果会更好。"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长得越发漂亮了,最重要的是她聪明好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不太懂礼貌,经常用命令的口吻与父母甚至与客人说话。每次都注意纠正,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用什么方法纠正呢?  相似文献   

15.
蒲容 《考试周刊》2009,(35):38-38
古代最有名的关于字句斟酌的例子,当属贾岛的“推敲”之典:  相似文献   

16.
陨落的情感     
曾经的我被太多的光环笼罩,也因此变得放纵,与此同时,我也第一次同一位恬静的女孩开始交往,谈起了“恋爱”。她是一位既漂亮又大方的女孩,也应该算是淑女的那类。在与她交往的过程中,我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但快乐要多一些。然而我们的关系没有保持多长时间,她向我提出了分手,我当时真的非常不愿意接受,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了。  相似文献   

17.
18.
<正>说话是一种学问,会说话是一门艺术。为了适应社交、市场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做一个会说话的人。1.做一个会说话的人会说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笔人生财富。会说话能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能获得别人认可,能征服人心,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会说话就是一张最好的名片,就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广  相似文献   

19.
20.
洪燕娟 《学前教育》2011,(12):38-39
小班开学第一天,锐锐妈妈就告诉我,锐锐不太爱说话。对于锐锐妈妈的话,我没太往心上去。一般来说,孩子不爱说话,无非是性格内向和容易害羞引起的,没什么大不了,时间长了应该就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