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合肥、滁州等地350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人们对“对外开放”、“劳动人事”、“经济效益”、“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及其原因,并就提高人们心理承受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大变革,这场改革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而且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它们相互连结、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生态环境。这是关系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改革本身的目标之一。本文打算对改革与社会心理环境的关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是改革取得实际成效的必要条件。影响或制约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和行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的因素虽然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因素,但它可以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人们在基本一致的认知与评价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对改革的认同,尽管属于心理范畴,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较高程度的认同可以大大增强社会成员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可以促进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可以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努力消除影响人们认同的一些不利因素,促进人们对改革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承受力自测问卷》对1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承受力存在极其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客观社会支持与心理承受力呈显著性正相关,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均与心理承受力呈极其显著性正相关;(2)大学生主观社会支持的不同水平、社会支持利用度的不同水平在心理承受力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心理承受力的17.7%。说明培养大学生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能够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心理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在国民或民族成员中所积淀成的心理定势。文化心理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普遍的价值标准、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俗风范等,它是一个民族数代人积淀而成的比较稳定和普遍的心理习惯,不仅在历史上影响着人们,而且也影响着现实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都会在人们心理方面引起强烈反映,并且在不同社会集团和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造成某些心理冲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改革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平面上进行的,而是与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变革相配套而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宏大系统中,各种纵横交织的要素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社会改革与群体心理方面的深刻变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在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对社会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群体心理这一社会意识现象进行一番考查,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视野,而且可…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和心理承受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提高教育的成功率,而且也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解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突发事件引起的公众心理失衡可能会导致公众的负面心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群体恐慌和社会动荡,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控制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不仅应该关注在突发事件中人们的负面心理反应本身,而且更应关注这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诸多社会问题。因此,从社会学的视野,对突发事件中人们的负面心理反应进行公众知情权、社会信任、公共管理三个维度的解构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伟大的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的学者,是我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的鼻祖。从世界心理学史来考察,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包括教育心理、普通心理、社会心理等),是世界心理学思想宝库中的一份珍品。但是,历来人们都只重视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其它学术思想的研究,而对他的心理学思想,至今还是一个有待人们以新眼光去探索的问题。曾有不少人认为,心理学完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犯罪并不是孤立的行为和现象,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偏差形成的因素,并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与犯罪关联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犯罪的类型和原因,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力,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高居民通胀社会心理承受力是保障改善民生、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主观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采取PPS抽样调查方法对居民通胀社会心理承受力开展调查,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人口变量、组织变量、经济变量、社会心理变量探究不同群体、不同物品类别通胀社会心理承受力的差异。结果显示:居民通胀社会心理承受力呈现出随经济收入增加持续升高的趋势,同时个体主观价值态度对其亦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承受力     
本文讨论的问题有三:一是承受力的基本涵义,包括界定和承受过程。二是受力与压力,包括什么是压力、压力源、压力的意义。三是怎样提高承受力,包括注意平时锻炼,认真应对过程,善于事后调适。我拟对“五力”(适应力、承受力、耐挫力、抗诱力与调控力)做番考察。本文专论承受力。一、承受力的基本涵义(一)什么是承受力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中,常常会遭受到意中的或意外的种种压力,如工作紧张、他人批评、领导误解、人际关系不协调,乃至蒙受不白之冤等,会给主体心理上造成一定的紧张或痛苦。而人们承受种种压力的心理力量就叫做承受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脆弱、承受力差已带有普遍性。由于承受力差而采取消极生存方式的学生越来越多。可见,增强他们的承受力是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一、保持心理平衡是增强承受力的前提条件 一名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如果心理失衡就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身心健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通常是把心理承受力与一个人能否受得住各种失败的打击、失利的沮丧以及不幸的哀痛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狭义的角度概括心理承受力的定义,心理承受力指的就是个体承担不幸与挫折的能力。但这个定义的内涵却远非人们日常所理解的那么狭窄。倘若遭遇“不幸”确如人们感受的那样——是一种重大的人生打击的话,那么它的确不一定是人人都能领略到的。用约定俗成的客观尺度来评判各种人生的“不幸”,我们有许多人都是属于平平安安,幸福一生的。因此,针对“不幸”而言的心理承受力,它的作用范围和调节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是作为社会的人对社会对象的主观反映。社会心理承受力是社会心理对社会变动、社会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抗击SARS乃至一切突发事件的精神防线。从抗击SARS看社会心理承受力,必须加强国民心理素质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把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结合起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健康教育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当今健康教育和传统学科有很大差别,它不仅关注学生躯体疾病的防治和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而且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知晓问题,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发展。学校应更注重健康  相似文献   

17.
改革攻坚和体制质变时期,体制改革越来越多地触及到原有利益格局的刚性部分,触及到基本社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压力。如果我们不注意及时调整和化解日渐增强的心理压力,就有可能超出社会成员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造成社会与政治的高度紧张,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多数是由于生活中遭遇挫折,对挫折的承受力低而导致的,为此应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创设适当的“逆境”,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指出:“从党政不分到党政分开,是我们党的领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他号召全党同志都应该自觉地、高高兴兴地投入这场改革,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不仅需要从实际工作部署方面进行稳妥安排、逐步实施,以适应党政干部的心理承受力;而且亟需从理论上论证党政分开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从思想上武装党政干部,提高执行党的十三大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杨伟 《考试周刊》2011,(70):156-157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可通过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促进高校女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