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简要回顾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新闻心理学的萌芽阶段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①第四章“新闻之精彩”中论述到:“推定最近事实是否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标准,曰新闻之精彩。新闻之精彩者,乃足引起多数人注意某事实之物也。”“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闻学的学科归属——新闻学或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传统继承与学术借鉴、创新研究与学术规范等诸方面,阐述了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摆在形势喜人的新闻理论研究面前的,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这些困惑与不足,不仅直接导致基础性研究脱离实际,应用性研究缺乏理性,损害新闻学科形象和新闻人才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外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本文从构建传播心理学学科体系任务的艰巨性、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种途径、对"解释水平"和"特有水平"的重新认识、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关系这四个方面,阐释了笔者对传播心理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中存在的诸多尚无定论问题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建文 《当代传播》2002,1(6):12-14
当人们提出要从政治学或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时,一般不会引起异议;但是,如果提出要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持异议者会认为:“新闻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不涉及美与不美的问题。”“如果引入‘美’的范畴来为新闻传播导向,岂不变成粉饰现实,美化客体,搞虚假报道吗?” 上述情况说明了:新闻传播的内涵从整体上说十分丰富,在对它进行深入思考时,可以也应该引入相关学科的不同的学理;新闻传播的内涵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比较频繁、比较显豁,也比较容易从学理上把握。至于新闻传播与美学的联系则是内在的,对它的认识是需要用学理的逻辑加以透析的。因此,不仅那些不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的受众在接受具有美的内蕴的新闻传播时,对其中的审美因素难于辨析和认知,不排除会有某些情感的触动,但难于从美学的角度说清楚,即使一些业内人士亦如此。  相似文献   

6.
7.
传播心理学是传播学和心理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林之达教授的新作《传播心理学研究新探》在革新传播心理学传统的建构基石、思路和理论框架上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传播心理学新探》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课题《传播心理学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要求新闻理论给予新闻工作以新的解释和指导,而新闻理论落后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实际,已经成为一个显在的问题。因而,如何改造我们的新闻理论,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予以考虑。这里仅谈几个涉及到新闻理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受众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新闻学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播学认为,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特殊新闻传播心理规律。新闻传播是伴随着传播学的引入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童兵教授说,“新闻传播学是引入大众传播学成果和研究方法之后的新闻学。新闻传播学是把新闻传播看作人类传播的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把子系统同母系统一起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察,从中探究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共同规律以及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就新闻传播活动而言,“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实现有效传播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着效果,一切围绕效果,确保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史安斌 《新闻界》2012,(10):10-13
1450年,在中国的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将近400年后,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为现代新闻出版业奠定了技术基础,并称之为新闻传播史上的"谷登堡革命"。无独有偶,新闻学的研究也起源于德国。1845年,德国作  相似文献   

12.
秦生贤 《今传媒》2005,(2):40-41
近年来,陕西各民办高校先后开设了高职高专新闻传播学专业,而且发展的势头较快。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校学生约有四千余人。就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这的确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但是,由于这种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和前期准备的不足,目前表现在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对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期待转化为有的放矢的行动。本文认为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内容、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从单一向多元辐射;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的教学、科研逐步走向正轨;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正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17,(12):28-33
"企业新闻与传播"是一个带引号的、正在构建中的新专业或专业方向。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一个新的复合或分支,在如今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时代语境之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温希伟 《新闻三昧》2006,(11):24-25
新闻心理学是新闻学与心理学交叉融会的边缘学科,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新闻传播者、新闻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在新闻采编、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新闻的发生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偏离了这些规律,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或被淘汰,或完不成导向任务,或成为取缔对象。何况,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也在迅猛的发展。不论传播方式、传播工具、报道内容、导向技巧、报道形式、栏目策划等等,都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因此如何打造专业基础,锐意革新,努力学习,就成为创一流企业报纸的必由之路。从受众的兴趣、需要出发,精心…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职业素养,是新闻学必须重点研究的范畴。但是目前国内新闻学教材及新闻理论研究刊物,对新闻敏感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下面不妨先试着列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为分析的基础。 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蓝鸿文《新闻采访》(人大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教学人员在最近数年内稳步完成了新老交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革”前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教学的人员陆续退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培养的新闻学博士、硕士陆续接替老一代人,成为高校各主要新闻院系和新闻传播研究单位新的主体,新一批学科带头人已经走上岗位。老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教学的重新恢复和建设付出了辛劳和智慧,奠定了现在学科发展的基础。新一代的视野更为开阔,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已经成为现在新一轮研究成果创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张翔 《新闻采编》2002,(1):18-19
“新闻”是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新闻的定义有文字可查的,在100种以上,代表性的有“事实说”、“报道说”、“手段说”、“传播说”等。“新闻”到底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精密,人们迫切要求对“新闻”这一基本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定义。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  相似文献   

19.
姜昕 《新闻界》2007,(2):55-56
当今时代,科学传播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也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专门学科。在我国,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科学传播学已经历了理论引介和初创阶段,正处于学科构建时期,学术研究相当  相似文献   

20.
李彬 《新闻爱好者》2003,(11):14-15
传播符号,属于传播活动里必不可少的基因,而关于传播符号的研究及理论,又属于传播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板块。换言之,我们的考察对象是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而我们的言说主旨又是传播研究的关键内容。然而,对这一传播活动及传播研究的基础事项,人们似乎总有点敬而远之。个中原由也不难理解:如果说相对于新闻学的立竿见影,传播学整体上已经接近言虚旨远的玄学,那么关于传播符号的研究及其理论,就更是玄学里的玄学了。虽说玄学往往以其艰深难懂与不堪实用而一向为人轻略,但事物的辩证关系又恰如《老子》开篇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