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在的孩子,由于兄弟姐妹少、居住楼层高、休闲方式个体化、父母过度保护等主客观原因,使得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相对薄弱,甚至出现种种问题。同伴交往对孩子社会化、健康成长都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和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是父母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成为孩子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字眼。父母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多地源自于与伙伴的交往。孩子会因为交了一个新朋友而欣喜,会因为和好朋友闹矛盾而沮丧;出门时他会留意周围的同龄人,即使在家中独自玩耍也会想到他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与人交往:孩子出自本能的需求 与人交往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一种本能.孩子一生下来就有了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需求,因此,他喜欢看人的脸,喜欢听妈妈的声音.到宝宝几个月之后,他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抓、拽他身边的人的衣服,嘴里发出各种声音,试图引起人的注意.当有人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往往很兴奋.如果看到一个在他面前的人保持沉默,他甚至会主动地用他特别的方式,比如用眼睛很认真地看着对方以叫唤、挥舞胳膊来吸引对方的注意等来与人交流.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主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2,(5):39-39
同伴交往是父母不能替代的◆由于智力水平、成熟的差异以及抚育的职责与要求,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更多地表现出不平等的特点;二者之间常常是指导与被指导、照顾与被照顾、要求与被要求的不平等关系。 .由于年龄、智力、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孩子与同伴有相同或相近的兴趣,在交往时更容易.乏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同伴交往     
【活动设计思路】人际交往是一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开始。当一个人对家庭的依赖逐渐淡化后,他的情感就会转移到同龄人中。如果个体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他的情感寄托又会退到依赖状态即重新回到依赖家庭或依赖某个固定的对象上,这无疑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中学生喜欢交朋友,但由于交往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7.
同伴交往     
[活动设计思路] 人际交往是一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开始。当一个人对家庭的依赖逐渐淡化后,他的情感就会转移到同龄人中。如果个体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他的情感寄托又会退到依赖状态即重新回到依赖家庭或依赖某个固定的对象上,这无疑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中学生喜欢交朋友,但由于交往知识的欠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玉蓉 《家教世界》2008,(Z1):87-87
孩子,你是家里的独生子,我们都宠着你护着你,但是今天,妈妈想教你新的一课:和小伙伴的合作与交流。一、诚实守信,宽以待人。我们家和其他很多家庭一样,是6+1的模式,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守着你一个。你是中心,是所有成年人的关注目标。但是,你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忽略了与别人交往时要讲诚信。妈妈给你讲个小故事,从这个故事里,你要知道:做人要诚信。  相似文献   

9.
10.
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总有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说话和表露自己,总 喜欢一个人单独待着。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合群,不愿与同伴接触和交往,这种不爱交往的个 性,一经形成,将会阻碍他今后的成长,影响其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强调培养孩子的 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帮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在交 往中健康成长。  首先,针对孩子内向性格形成原因,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他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调查 了解发现,孩子内向的性格与婴儿期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 ,孩子…  相似文献   

11.
闵乐夫 《家庭教育》2014,(12):30-31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人际交往先后有两个兴奋点:一个是同龄人的同性交往;另一个是同龄人的异性交往。一般来说,孩子们首先兴奋的是同性交往。少男少女很在意发展同性友谊。一个男孩,会有几个“哥们”特铁;一个女孩,会有几个“密友”特亲。他们年龄相仿,阅历相似,容易沟通,有共同语言。这些孩子渴望与同伴建立类似“兄弟”或“姐妹”的关系,他们感受着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友谊情感,享受着被重视、被悦纳的快乐,当然也会遭遇被误会、被冷淡,陷入苦恼和沮丧的纠结中。  相似文献   

12.
丁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待人接物得体大方,很讨人喜欢。记得初见面时,我由衷的称赞,引起了她父亲的一段回忆,听来却使我颇感惊讶。他说,丁沁在低年级时,不怎么喜欢讲话,老师常说她胆小,上课也不敢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很一般。丁沁上三年级时,学校办了一个课余少儿交谊舞培训班,她很想参加,父母亲便满足了她的愿望。奇迹就从这时候开始发生,半学期后,丁沁做了小队长,一学期后被同学们选为中队长,成绩也在全年级中名列前茅。交谊舞真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吗?在惊讶、怀疑之后,让我们来听听丁沁是怎么说的。她说:“以前,跟老师和同  相似文献   

13.
从上面的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之间的交往并不简单,其间至少涉及了三个主要的因素:(1)孩子的特性;(2)交往经验与技巧的培育(包括成人的交往榜样与对孩子的交往鼓励);(3)周围的环境。如果孩子天性乐群,您又在生活里注意了孩子交往经验与技巧的培育,周围又有适宜的交往环境,那么您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受同伴欢迎的孩子,即使年龄还比较小,但也具备了良好的交往潜质。好,现在就跟我们一起来做做下面的测验吧!看看在孩子与同伴交往中,您为他做了什么,孩子自己又有着怎样的基础。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测验并非严格的孩子交往测验,只是一次增进我们自我了解与了解孩子的思考,是一次初步的交往评估。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育背景班级生活中,不少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会出现一些言语方面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影响他们的感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包容的品质。当学生过多地关注自我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人的感受。如何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不足,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掌握有效的方法避免言语冲突,是本节班会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探析儿童的同伴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伴交往是个体早期的主要活动之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伴交往对个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行为观察法、社会测量法对同伴关系进行评定。家长和教师在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幼儿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未来教育发展的动态,搞好幼儿教育建设,对整体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对幼儿与同伴交往问题的研究,有益于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发展动态,对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基于同伴交往,我们就幼儿同伴交往研究的意义,幼儿处理同伴交往关系的方式,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及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宋睿 《上海教育》2023,(31):71-72
<正>同伴交往是推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面对身处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在感受到同伴对孩子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的同时,更不乏各种担忧。家长懂得如何“关心”孩子,孩子的行为能让家长“放心”自然成为一种期待。班主任(导师)最贴近家长和孩子,也是家庭教育主要指导者。本文主要探讨班主任(导师)如何基于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特征建构指导框架,指导家长帮助青春期孩子提升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文凤 《家教世界》2022,(12):63-64
<正>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为同龄儿童提供了自由交流的机会,而混龄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对儿童的社会能力、情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笔者从幼儿园学前群体的发展性的问题出发,积极探讨混龄同伴交往活动的社会性发展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幼儿心理与幼儿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它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心理健康的促进、智力的发展等各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过去主要运用于青少年以上被试的一种社会测量法——同伴提名法,正被逐步应用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之中,成为研究幼儿同伴交往的有力工具。由于幼儿年龄小,心理发展水平有  相似文献   

20.
“交往是人们之间为了协调、联合力量去获取某种共同成果而进行的相互作用”,随着儿童越来越早地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已成为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并且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因而儿童与同伴之间的良好交往显得愈发重要。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