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清华、北大把尖子选完,剩下才轮到国内其他一流大学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校长朱清时昨日在渝表示,对这两所学校的过度追捧,各地人为助长清华北大“掐尖”,会埋没许多人才。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教育》2014,(3):32-37
董博雅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咨询业协会常务理事北大纵横咨询合伙人北大、清华、浙大、中科大、川大、内大等16所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解放军管理流派新领军人物,中国式组织管理与团队建设专家,“解放军管理”“蓝血营销”“企业军校”原创学者。13年咨询培训经历,16家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32家公司咨询顾问,1100多天培训课时。从业13年来,客户百分百回款;从业5年来,客户百分百续单。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说得好:“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不能说其他大学不具备这种‘大’的特点,似乎北大给人的印象最深。”曾长期执掌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均应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的确,北大之“大”,北大之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国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正在于蔡元培先生主事北大之初所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兼容并包主义”,首先是对于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蔡元培长北京大学两年半以后的事.蔡元培到北大后,奉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大力进行各项改革,提高了北大的学术水平.开创了新的学风,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是这一切都遭到了北洋政府和一切顽固守旧派的反对,视北大为异端与洪水猛兽.一时之间,北京大学成为新旧文化冲突的焦点,而作为北大校  相似文献   

5.
王兰 《湖南教育》2010,(10):49-49
讲到校训,我们很容易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校训)。那么我们学校该拥有怎样的校训?  相似文献   

6.
我对北大一直怀有神圣的敬意。作为一名偏爱文科的中学教员,也一直以将学生送进北大为自豪。北大是近现代中国的精神源泉,百多年来,它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育英无数。我一直想读一读北大,读北大的博大精深,读北大的沧桑变故,读北大的热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招生季节,激烈的“生源抢夺战”又开始了,笔者在5月25日的《南方周末》上见到了“教育怪物”,有一个自称陈武谋的学生,拿着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找到四川某中学副校长,“因为想考北大,所以不去南大,要复读,希望学校给他每月200元的补贴,并且给他租一间房子”。校长被生源问题逼得病急乱投医,就答应了。结果是,此人呆了两个月后失踪。随后得知,此人后来又跑到了其他中学,以同样的手段骗取生活费。还有一个“考试专业户”找到学校称:“如果学校奖我2.5万元,可以保证考上北大或者清华。”后来得知,此人曾考上过中科大,后又考上过清华,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提出“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理想,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师生关系、讲课方式等等。总之,形成了北大的文化精神。北大经历了许多次历史性变迁,但北大精神始终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9.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诉说了自己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而又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抒发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10.
家教短讯     
“问题学生”引发争论中科大少年班还办不办?最近有媒体披露了中科大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千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据此,有争论蔓延:少年班是培养人材,还是摧残人材?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9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面对争论,中科大的态度很明确: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办好少年班。中科大的解释和分析主要是:“问题学生”在普通的大学班级同…  相似文献   

11.
北大与清华     
北大的前身是戊戌变法中成立的国立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大秉承蔡元培校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思路,环境宽松,学术自由,能够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发展自我的机会和条件。清华的前身则是用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注重实用性强的工程技术科学,素来以对  相似文献   

12.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大相继公布了2007年自主招生方案,标志着新一轮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开始启动。2007年北大清华两校均降低了自主招生的门槛,其中北大将招生范围扩至所有高中,  相似文献   

13.
一、蔡元培的大学管理思想及改革实践1.学术自由——创新大学办学理念蔡元培先生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对比,深刻地意识到学术自由的重要性。他初到北大就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他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囊括大典”是对待  相似文献   

14.
王渭 《留学生》2013,(6):57-57
从顾维钧庄严的宣言里走来,从詹天佑开山劈地的八达岭铁路走来,从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走来欧美同学会与华夏大地同兴衰共存亡。  相似文献   

15.
少年时的他记忆中的很多事,都和饥饿相关,无论是求知还是胃肠。青年时的他延续了这种饥渴,他感谢多年工人、采购员的经历,但也因此更加自私地对待时间。中年时的他担纲名气赫赫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但忙碌的日子还是依旧没有变化,对于中科大的发展,对于他所从事的选键化学研究,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而今,从为北大人事改革击掌叫好到呼吁教育公平再到不满清华、北大“掐尖”,他的一言一行倍受关注。如果说作为舆论公众人物也是一种牺牲的话,他坚毅的目光表明他已准备好随时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6.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讳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段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继3月5日北大清华公布自主招生简章后,3月15日,北大清华又公布了其“校长推荐”计划。其中,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改为“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不变。与之前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相比,“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取消了推荐学校限制和推荐名额,扩大了选拔范围,学生自愿报名,由北大本科招生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强调了对农村地区中学和农村户籍考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与北大十年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十年中,大刀阔斧地整顿和变革,重塑出崭新的北大。他“三顾茅庐”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积极引进胡适等新派学者,支持新文化运动,构筑反封建战斗堡垒,扫荡残余的封建势力;效仿西方民主管理原则,着力进行教授治校领导体制改革,设立评议会、教授会,使教授们成为北大的决策者;推行“兼容并包”方针,主张学术自由,指出大学的灵魂在于兼容并包,各派学说竞相发展,新派旧派激烈交锋;倡导“思想自由”,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相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与创建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并采取革新措施积极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这一办学方针对北大、中国革命以及现代高等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自由”概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绝对自由”。因为萨特虽然在哲学著作中大力强调“自由”,但是他同时也极力强调在“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这种观点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形象表现。理解萨特的观点,要从哲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