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统一战线,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就无法运作。从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党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以及国家统一等方面看。统一战线意义重大。全党同志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得以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周恩来亲身参加了两次国共合作,参与和领导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出版说明)。周恩来同毛泽东等一样,是中国较早和最深刻认识这个问题的主要代表者之一。他不仅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大师,而且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建树。本文就他对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贡献作一初步探讨,以纪念他的90诞辰。第一、较早和明确地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它是由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并经过不懈努力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的。在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克服千难万险,始终把握政治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广泛团结爱国民主抗日力量,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争取抗战胜利及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革命统一战线并不是几个革命阶级、阶层的简单集合体,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原则建立起来的强有力的革命联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极为重视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使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认识更加理论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进行一系列的建设与领导,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进程中,使得统一战线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进一步来说,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统一战线的论述、中国历史脉络中统一战线的文化内涵及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要明确统一战线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具体表现在突出政治引领,铸牢共同思想基础;服务中心大局,彰显统战担当作为;注重统筹兼顾,提升统战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6.
张太雷是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共产党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理解还非常有限,但张太雷已经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对统一战线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索。他主张建立工农联盟,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复论证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7.
毕节试验区是党和政府为发展西部贫困地区所选取的一个典型个案.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统一战线的积极支持.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政治优势,以点带面,为促进毕节试验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成绩.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同心思想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法宝,是理论、实践和精神的统一体。中华民族的近代化觉醒是统一战线建立的社会基础,始于新文化运动的“中西马”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构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建立的理论准备。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复兴的历史主题转换,肩负起相应的历史任务。党的统一战线贯通党的百年历史,历经严重挫折后获得巩固和发展。作为成功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法宝,其生命力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和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质言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结合,成为党的统一战线生命力的理论、精神之源和实践之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统领统一战线工作全局;坚持唯物辨证法,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制定科学的统战政策和工作方法.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中国统一战线问题的理论典范.  相似文献   

10.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是党中央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亦是党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源头与基础所在。本文立足于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分析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功能,阐述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统一战线工作的意义,提出强化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于思政教育功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具有很多优势 :统一战线是人才库 ,统一战线是智囊团 ,统一战线是联谊会 ,统一战线是加油站 ;要从强化信任、优化环境、拓展桥梁、履行责任等方面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30日下午,在中南海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首次提出了中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同心"思想。这一思想为搞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本文拟就该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试作粗浅分析,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同心"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充分发挥"同心"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转换者.社会主义民族化是社会主义具有现实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族化的忠实推动者.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增加人民的福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民族化实现成功转换的根本保证,同时,中国共产党因此而取得任何政治力量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功垂中华.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防止政党出现寡头政治的最主要措施。政党的民主不仅仅包括政党民主,还包括在其它向度上的民主。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体现在引领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包括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四个领域的民主,而党的民主能力也是党建设和发展这四个领域民主的能力,党的民主也由此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民主能力建设,党的民主能力是党的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实现他关于中国和东亚的设想,在战时保持盟国之间的合作,在战后继续以大国合作作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于1944年6月派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与蒋介石举行了多次会谈。内容涉及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国共关系以及中国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形势等。其中中美关系和国共关系是最主要的议题。这次访问的直接后果是使蒋介石同意派遣美军观察组去延安,以及罗斯福总统派一个私人代表来华。  相似文献   

16.
时代精神是时代的本质和主流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反映时代内在必然性的,并将长期对人们的思想、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弘扬时代精神的奋斗史,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当今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的思想,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中国在21世纪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四化、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证。民主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国家就强盛、民族就兴旺发达。因此,我们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才能最终实现经济腾飞、国富民强、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五年来,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实践.今天,我党执政中正是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继承和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才永葆了党的执政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师专基层党组织发展教育学生党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入党热情,选拔、教育积极分子和考察对象,发展大学生党员,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发展和教育大学生党员,不断为党的队伍增添新的血液,这是我们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长远战略意义就是为党的未来事业选拔和培养接班人,积蓄和储备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依据和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注入新的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先进生产力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