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现代逻辑文献中,“哲学逻辑”是个多义词。作者认为哲学逻辑是具有哲学旨趣或涉及哲学事业的非经典逻辑。哲学逻辑的崛起引发诸多的理论问题。本文就其中经典逻辑的界限、非单词性与演绎性、逻辑的数学化和部门化及归纳逻辑的归属等重要问题予以理论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大逻辑观视域中的“逻辑学科”应该包含3个层面,其一是逻辑本体学科,又可称之为对象逻辑,它是以演绎逻辑为核心,同时包容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逻辑学科群;其二是研究对象逻辑基本问题或哲学问题的元逻辑学科;其三是对对象逻辑原理进行系统性推广和运用的应用逻辑学科。从对象逻辑到应用逻辑,其间的桥梁是逻辑科学方法论学科,包括演绎逻辑科学方法论、归纳逻辑科学方法论以及辩证逻辑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论归纳与演绎逻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归纳与演绎逻辑具有不同的逻辑推理特征,二者长期以来一立处于一种分化的状态.然而,目前人工智能逻辑程序设计的研究正在改变这种状态,即在一种逻辑=推理十控制的新框架内,归纳与演绎逻辑之间出现了一种融合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始于对布鲁贝克经典著作《高等教育哲学》的解读.布鲁贝克提出的“两点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两点论”的阐释、批判与超越,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经历了从解读经典到建构本土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国高等教育哲学本土理论由于受到演绎逻辑思维方式的影响,因而缺乏理论的丰富性与现实的解释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应该摆脱演绎逻辑的桎梏,走向基于经验事实与归纳逻辑的理论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5.
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具有的学术背景、所处的时代以及占有的无形资源决定了他们的科学哲学立场。科学哲学家在批判与超越这些立场的过程中,演绎了60年来科学哲学的发展轨迹。传统科学哲学既面临着由逻辑二分法产生的内在困境,也受到许多后现代主义者的外在挑战。除了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仍然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之外,当代科学哲学在整体上出现了六个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6.
休谟的怀疑主义不仅终结了理性主义,也终结了经验主义。休谟在《人性论》中对因果关系理论进行了论证,其中包括三个前提条件和一个原则,使归纳问题的本质得到说明。归纳问题使归纳推理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后来的哲学家们对此纷纷讨论,其中卡尔纳普的概率逻辑方案备受关注。卡尔纳普用演绎方法研究归纳过程,引进了概念确证度或说是验证度。通过论证,卡尔纳普把逻辑地确定概率P的问题转换成确定状态描述的概率,使归纳问题得到解决。然而,用演绎的方法来研究非演绎性的归纳逻辑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他那里无论归纳还是演绎都更具方法的意义。严复有着明显的归纳主义倾向:将演绎消解于归纳,演绎之于归纳只有辅助的作用。在当时特定的历史务件下,严复的工作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但严复之后我国几乎找不到有影响的持归纳主义一元逻辑观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工作。他有重归纳轻演绎的倾向,但不是全归纳派。而他之所以重归纳轻演绎,是为了纠正传统思维方式的弊病。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自然科学家、数学家,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是他的早期哲学作品,笛卡尔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一系列探求真理的方法和原则,对近代哲学、科学、数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该书重点讨论了下面四个主题:一、直观与演绎;二、列举或归纳;三、分析和综合;四、马特席斯.本文从方法论和逻辑学的观点出发,逐一讨论该书主题的逻辑价值及其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1.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印度因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的不同阶段和形态。印度古因明到新因明实现了类比推理向演绎推理的飞跃;汉传因明则形成了“八门二悟”的论辩逻辑体系,并在语用逻辑、辩证思维方面有所探讨。而藏传因明无论在哲学本体论、知识论还是逻辑上都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逻辑学研究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逻辑,之后导致西方逻辑工具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危机。在中国,演绎中心主义的逻辑观的形成,至少开始于本世纪初期,这种逻辑观影响我们的教育观,知识观、理性观、智力观和能力观,在演绎中心主义的逻辑观下,归纳逻辑自然也不是逻辑,我们主张应该形成一种广义的、包容的,有助于中国逻辑学朝着多元格局的发展,能够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尤其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辩护的大逻辑观。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哲学观点看 ,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 (如ID3和GOLEM)表明 ,培根的机械归纳方法与波普尔的证伪方法具有互补性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 ,作为非经典逻辑的现代归纳逻辑正在向AI领域拓展。通过与PROLOG的类比 (它将控制引入计算机逻辑 )表明 ,存在着作为推理 +控制的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主要研究语形和语义之间的二元关系,是特殊的形式化的推理系统。演绎推理并不必然要求论证是演绎有效的或者是无效的。演绎推理是不可废止的,但非演绎推理却是可废止的。从知识科学的角度看,逻辑的作用在于提供推理形式化的范式。现代逻辑和方法论以及科学哲学之间关系密切。演绎推理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非演绎推理或可废止推理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15.
逻辑和数学都是非常古老的学科,在它们的长期发展中,之所以能根深叶茂,发展成今天的科学的参天大树,并对其他科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与演绎科学方法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论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本从演绎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考察中.指出即使在科学发展的早期,演绎科学方法就不仅适用于数学和逻辑,而且在经验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通过对现代逻辑发展的分析,提出应该建立演绎科学方法论,并探讨了其与公理化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普通逻辑》二十五年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逻辑应以传统逻辑的精华为其主体 ,适当吸收数理逻辑的基础知识 ,形成二者融合的教学体系 ;逻辑形式中不仅应包含有演绎推理 ,而且应包含归纳推理 ;三段论规则可以区分为构造规则、一般规则和导出规则 ,它们在层次上是不同的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适用范围并没有宽与窄的区别 ;充足理由律可以保留 ,但它不是普遍的逻辑规律 ,而是论证的规律 ;在论证中 ,应当把论证方法与论证规则协调起来 ,以消除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7.
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重点关注下列论题:(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可错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相似文献   

18.
冯·赖特的学术研究范围十分宽广,具体涉及归纳逻辑、哲学逻辑、伦理学和行动理论、心智哲学、文化哲学和维特根斯坦研究等众多领域,并且大都卓有建树。其学术研究的特点是融通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是当今世界上处于分析传统和诠释学传统之间的杰出哲学家。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归纳逻辑的理论开始,归纳逻辑的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发表《新工具》,归纳逻辑进入了古典时代。休谟提出"归纳法问题"后,归纳逻辑面临种种疑难和阻碍。到逻辑贝叶斯派创立概率逻辑理论,归纳逻辑走出困境,进入了现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追求真理是哲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对真理问题不断反思是哲学家们绕不开的路。德国古典哲学中自我学说的发展历程隐含着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从康德到黑格尔)对真理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回答。这一阶段自我学说的发展呈现为自我的逻辑化和自我的本体化逐渐融合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以自我为明证性基础寻求真理的过程。揭示自我的形上建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必然性不仅能够加深对真理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探询现代之后自我解构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