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实验教育学兴起可以说是开创了当时教育学的研究新风,也为教育学科学化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实验教育学深受19世纪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它从教育学知识的论证、获得与方法论三个方面开创了教育学科学之道,对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分析了实证研究的历史,清晰界定了实证研究的涵义和要素,阐明了实证研究对于教育学走向科学的深刻意义。文章第一次鲜明提出,实证研究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研究规则,一套方法体系,是精神、规则和方法的有机结合;深入分析了实证研究对于自然科学和包括教育科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普遍适用性,强调了量化之于实证研究的特别重要作用,并对教育学界普遍存在的对于实证研究的若干误解给予了简明扼要的回答和澄清。文章讨论的是教育研究的范式问题,蕴含的是对教育学命运和走向的思考。文章主要针对研究人员而作,但对教育成果评价标准、教育研究杂志质量、教育研究政策、教育研究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无法回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概念是中国教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教育学思想理论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学主要有五个科学概念:教育、教育创造、教育课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并构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其中,教育创造是贯穿于统一整体的灵魂。建构中国教育学的基本科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亨普尔指出解释有实用方面和非实用的方面 ,笔者认为实用方面的特征在于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性 ,并以此为依据给生物学的多种解释形式做出了说明 ,进而指出生物学解释多样性是有其合理依据的 ,是由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特征决定的。对生物学解释作所谓的“还原” ,是不合时宜的 ,也是不符合生物学发展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工程院校应以科学教育发展观正确定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什么是学科的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开始,运用科学方法论来构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揭示了理论体系各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提高《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水平,进而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面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和当前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实际,注重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应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尤其是应着力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教学方法,必须坚持系统性、目的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等基本教学原则。综合运用讲授式、电化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还应重视解决好规范统一的教材、教师队伍的培训、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教学的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既需要哲学化的思维,也需要科学化的内容和一定经验式的话语。哲学化强调教育精神,科学化强调对教育规律的探索,重视经验以贴近教育实践,三者融合的多元范式发展路径将是教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的教育学与有内容的教育学的并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的逻辑结构、概念体系来分析,教育学是关于如何培养人的理论体系。它在指导实践时必须转化为教育者的实践观念。因此,教育学教育应把如何形成教育者的实践观念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在教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在教学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讲授教育科研知识,并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启发学生,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创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对教育何以可能和教育学如何名副其实的思考中,教育学知识逐渐浮出水面。之所以教育成学的过程一波三折、教育学屡遭困境,是因为生活的、实践的教育学知识观并未能取代本质主义的、宏伟叙事的和规范描述的教育学知识观。教育学知识不是静止的、符号化的陈述,而是实践的、生成的智慧,是站在生活和实践的立场上对教育不断进行批判的一种教育学思维。在芜杂纷乱的教育实践中,只有站在教育学知识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教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The National Literacy Strategy (NLS) was introduced into schools in England in 1998 with the aim of raising the literacy attainments of primary‐aged children. Th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the Literacy Hour, a key component of the NLS, proposes an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cy that emphasises reading, writing and spelling skill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iteracy Hour for pupils with a range of special needs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eachers'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cy when children have severe and complex learning needs.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a skill‐based view of literacy is limited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exclude pupils who cannot access or produce written material by conventional means. These issue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views drawn from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的性质除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外,还有行动性。行动的教育学是提高教育学教学实效性的需要,是培养教育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需要,是构建教师教育学的需要。教育学教师的行动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应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和教学的专家,这是行动的教育学对教育学教师素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综观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形象的研究,多是从“宗教恶势力代表者”和“禁欲主义牺牲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没有把他视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解释。本文则从这个角度来加以阐述,分析克洛德形象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实践教育学     
处在如今这种科学时代,需要开展实证——实验教育科学研究,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不等于科学的教育学陈述体系。迄今为止,严格意义的实证——实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构建科学的教育陈述体系,何况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真正有科学价值的教育研究成果寥若晨星。 实践需要也有可能建树的,是实践教育学。惟实践教育学也有不同类型,有实践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学理论陈述体系之分。真正可能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是从国情出发,并针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some students finding that the science instruction they receive in schools fails to address their deeply held concerns about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Such concerns are principally religious, though there are also students with deeply held religious views who are perfectly comfortable with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New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re emerging, aimed at reducing the tensions that may exist between evolution and religion by making space for students to examine their own views and recognize the spectrum of views that exists between atheistic evolution and special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bounded nature of science and different ways of knowing.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in societies where acceptance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is far from universal, and argue that an approach based on pedagogy of difference ha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to enhanc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epistemic insight through recognition of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at exist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In doing so, we explicate precisely what pedagogy of difference entails and introduce an approach that should enhance evolution education, and even aid students’ situating of science as a resource for making decisions about issues with scientific and societal aspects where the acknowledgement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is valu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