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真空论》中的“真”有“真实”之“真”与“真假”之“真”两重含义.本论运用中道思维方法,以缘起性空为判断标准,通过对“有”与“真有”、“无”与“真无”以及二者关系的真假判断,揭示般若学“六家七宗”解空的偏而不即,阐明般若空义;但本论强调主体在经验世界中体证真俗不二、由俗转真,留有玄学“物我玄同”的思想印迹,同时暗含了对经验世界的肯定,这也就意味僧肇将中观学彻底否定式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转换为肯定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3.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天子"观念有关。顾颉刚的第一个猜测是合理的,《吕氏春秋》保留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貌,而李善《文选》注对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理解存在误差。顾颉刚的另一个猜测则有欠妥当。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可见他认为邹衍的学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编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真人”与“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人”是“真”的人格化在学界已成定论。但是“真人”非“真”人,而是对人之“真”的悖逆和超越。孙楚傲视权贵的真性情,对妻子和友人的真情义,其赋作中散发出来的真美感,以及他在颂赞奏书中表露出的真志向,均表现出晋人孙楚作为“真”人而非“真人”的精诚之至,其言行举止本身是对庄子之“真”的真切实践。 相似文献
5.
6.
姚海玲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Z1):76-79
学生习作中的"无我"现象产生于习作教学和家庭教育割断了学生"发现"的触角,造成学生习作与生活的分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是解决"真我"习作的必然的生命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是:放归儿童,唤醒"真我"发现;群体学习,激励"真我"发现;师生互动,引导"真我"发现,最终实现学生"真我"与"真习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方红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2):195-200
真是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真数学教学以“三真实、三价值、五目标、五味道”的“3355”为核心理念。五味道是落实学科育人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遵循,包括“文化、生本、生活、研究与数学味”,五味数学课的落实要求“能力知识与思想方法、自主学习与导引互生、课堂探索与课外实践、形象具象与数学抽象的结合”,是一种类研式的学习形态。五味不应是评价数学课的标尺,而是设计的一种理念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专题复习课不仅是知识的重现,而是学生知识的生长、升华和能力的提升,更是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题一课式的微专题复习课是专题复习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在微专题复习课的教学中,需要重构数学教育价值,关注数学本质,可以通过由生长源(元问题)出发,基于基础与经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不断生长新的数学知识、方法、思维、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自主建构、方法感悟提炼、经验不断积累、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雏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10.
11.
谷崎润一郎在创作上是一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谷崎将艺术放在首位;同时,生活对他独特的艺术个性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商人家世及成长过程和他的创作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二,对母亲的强烈思念与他的唯美主义文学形成有很深的关系。第三,婚姻生活与其创作密切相连。第四,中国之旅对谷崎美学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历史教学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尝试着把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开展“每课一秀”的展示活动,并从“每课一秀”展示的内容、形式、操作过程、操作原则等方面加以构想,进而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能力、彰显个性,同时点亮课堂,融洽师生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校两区将农村分校教师变身为工作在农村的城市教师,实现了两区范围内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加快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当然,农村分校教师在身份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身份带来的诸如趋向城市与立足农村、相同标准与不同待遇、乡土教学与城乡统考等认同上的矛盾和困惑,不利于农村教师的发展及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建构公平的制度,加强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有利于农村分校教师对新身份的认同,有利于一校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53-58
《说文解字注》中关于"此"谐声系列和"真"声字的古音归入不同韵部的情况表明了段玉裁对形声字的古音归部并不是依据"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而是另有原因。具体是:押韵字根据押韵音归部;非押韵字则按照古今语音的对应关系,今音上推来归部,但仅限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同时"同谐声者必同部"原则只限于形声字造字之初。 相似文献
15.
运用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审视小学语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分为三大类:①教师与教材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②教师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③学生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就如何改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旅游景区公示语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特点,学者之前提出的“译与不译”理念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公示语汉英译写的要求。方梦之教授提出的“一分为三”译论可以突破“译与不译”理念的局限,通过借用、改写等方法,在景区公示语译写过程中去粗取精,实现公示语的语言和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1895年发表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恩格斯对议会斗争的重大作用和积极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而引起后人的广泛争论。伯恩施坦恰恰利用《导言》而把恩格斯归结为其修正主义观点的源头。通过对《导言》的写作背景和原初稿本的考察,以及对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斗争策略的分析,本文认为,恩格斯始终根据具体斗争形势来确定其斗争策略,他晚年的观点并没有发生转变;恩格斯非但不是修正主义的源头,相反,他在其萌发期便是伯恩施坦的严厉批判者。《导言》所彰显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恩格斯留给后人的真正遗产。 相似文献
18.
19.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个高中学生三年的成长发展,不论是数学知识的获得,个性的陶治,还是思维水平、数学能力的提高,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关键在一上"."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高一上学期,特别是高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是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转规期",这个"规"转得顺不顺、好不好,对于能否顺利适应高中三年学习特别关键.不少刚入高中的同学虽然中考成绩不错,最后却造成数学成绩大滑坡,甚至不及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 相似文献
20.
作为维护教育公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举措,“双减”政策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打赢“减负提质”攻坚战,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让他们学得更高效,教师可以从“会而不对”问题入手,帮助学生优化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信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