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宴席曲是青海河湟地区除山歌类的“花儿”以外的小调类民歌形式,它是青海河湟地区交通融汇、民族聚集的地理、民俗环境下产生和成熟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作为表现多种复杂内容和感情的民歌艺术,青海河湟宴席曲在曲目和自身音乐特质上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音乐小词典     
[甘肃民歌]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接地,地形极为复杂,民族众多,有汉、回、藏、东乡、蒙古、保安、裕固、撒拉、哈萨克、满、维吾尔等十一个民族。因此,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歌。中部地区的临夏、岷县、临潭、临洮一带,是花儿的家乡,“花儿”亦称“少年”,是流行于甘青宁一带的山歌,分为河州花儿,洮岷花儿与陇中花儿三大体系。河州花儿曲调悠长清脆,富有辽阔的气息和强烈的民族特色,洮岷花儿声调高亢平直,叙事性较强,具有独特的山野风味,并有一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即每年农历六月初,在洮河两岸有大小十多处花儿演唱会,参加者…  相似文献   

3.
<正>单元设计综述设计者:张燕梅单元主题:山野放歌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江西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欣赏陕北风格的新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由青海花儿改编的电声作品《花儿与少年》,以及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第四组曲中的《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相似文献   

4.
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这一地区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以及部分蒙古族、藏族群众用当地的汉语方言演唱的一种以情歌为主的山歌。但在新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语境中发生了变形,被生活利用和改造,刘意地赋予了新的形态、内容、意义和功能。花儿从乡间田野走向网络媒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花儿”,对花儿这种传统的地城性民歌来说,无疑是空前的、巨大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知识网站     
山歌为什么被称为“花儿”在我国西北部的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人们将山歌称为“花儿”。究其原因,有人推测它源自甘肃康乐的莲花山地区,因山形似花,也就把山歌称作“花儿”;也有说是对唱的男女双方,都把对方称作“花儿”,因而得名。“花儿”的各种曲调也有一个小巧可爱、富有音乐性的称呼,叫作“令”,如《白牡丹令》、《尕马儿令》、《仓朗朗令》等,这也许是从它的歌词———一种优美的民间诗歌来的吧。演唱“花儿”时,男声时用真嗓(称苍音)、时用假嗓(称尖音),运用丰富的音色变化造成虚虚实实、辽阔遐远的意境,具有立…  相似文献   

6.
西汉水上游民歌蕴藏丰富,自然形态多样,有乞巧歌、山歌、春官曲、儿歌等。其中的一些作品与古典诗词曲存在某种暗合的现象,尤以乞巧歌、山歌表现突出。这种暗合可概括为:年岁递增型、活泼女孩型、海枯石烂型、嗔怨鸣禽型、奇思妙想型等五种。比较解读相关作品,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从一个侧面展现此一地区民歌率真鲜活、包孕深广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西汉水上游民歌蕴藏丰富,自然形态多样,有乞巧歌、山歌、春官曲、儿歌等。其中的一些作品与古典诗词曲存在某种暗合的现象,尤以乞巧歌、山歌表现突出。这种暗合可概括为:年岁递增型、活泼女孩型、海枯石烂型、嗔怨鸣禽型、奇思妙想型等五种。比较解读相关作品,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从一个侧面展现此一地区民歌率真鲜活、包孕深广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白茆山歌”常用的几个曲调“四句头”、“孟姜女调”等进行音乐分析,认为“白茆山歌”的曲调既有山歌体裁的特点,又有小调体裁的特点,从而得出“‘白茆山歌’即是在白茆地区流传的民歌总称”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花儿”,河湟地区惯称“少年”。是一种富有民族性、地方性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山歌。“花儿”的分布地区,从河湟上游到皋兰腹地,从陇山之西到贺兰山下,风靡于西北高原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早已成为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及部分农业区或农牧交错区藏、蒙古等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这种山歌之所以叫“少年”或“花儿”,正是崭新的、欣欣向荣的、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拟从音乐特点、歌词内容、演唱形式等方面对临夏花儿与羌族山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流传在不同地域民歌歌种之间存在的共性,并试图从历史因素与文化交融两个方面探索其产生共性的渊源。以期能对两地民族民间音乐的拓展性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山歌。老爷山以其美丽、神奇耸立于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畔。通过对老爷山“花儿”会的所闻、所见、所感 ,可以对老爷山“花儿”的演唱类型、演唱内容及曲令特点作一些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许菁 《学前教育》2008,(4):47-48
设计意图 “花儿”是西北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一次教唱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歌曲《小燕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花儿”这种山歌演唱形式很感兴趣。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兰州”中,我和幼儿一起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资料,许多孩子的家长从现场拍摄或从网上下载了关于“花儿”的图片。孩子们纷纷让我讲“花儿”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还学着电视哼唱。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我设计了《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的音乐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花儿”又称“少年”,是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和保安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成为各族人们传统的艺术狂欢节,是甘肃一大民俗景观,以松呜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分析的《山歌》是著名作曲家王建中于1985年根据五首云南民歌创作改编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的第四首。作品旋律来自流星于云南的汉族民歌《赶马调》。它是一种民间对歌形式,是典型的山歌体裁。该曲以其特有的中国风味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典范。这首作品短小精悍,共分为两个部分。笔者从对和弦构成与和声语汇的分析出发,运用民族性调式的分析方法对全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花儿"演唱方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高原农牧地区的“山歌”,“花儿”以高亢、嘹亮、粗犷的演唱风格使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多样的拍子、多变的速度、自由的节奏等特色,形成了符合“花儿”演唱特有的发声方法、润腔技巧与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保安族人民,分布于甘肃省积石山边临夏大河家,刘集一带。人们擅长歌舞,民歌称“花儿”,具有高亢、奔放的艺术风格;舞蹈吸收了藏族舞蹈的特色,节奏鲜明,舞姿豪放。《卡依克哈特舞选曲》是一首欢庆丰收的保安族民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7.
白茆山歌结构规律的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往的民歌结构研究大多针对乐谱进行。本文直面民歌音响本体,运用音频软件COOL EDIT对白茆山歌的结构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白茆山歌“四句头调”兼含对称结构和黄金分割比例结构两种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山歌与小调是紫阳民歌中数量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体裁,典型地体现了紫阳民歌“南北兼容”的音乐特点。本文从曲体句式、节奏与节拍、旋律、调式诸方面,对紫阳山歌与小调各自的音乐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平行研究及文化与文学的交叉研究法对广西山歌与甘肃“花儿”共同的修辞手法——“反复”辞格进行比较研究,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它体现并影响着当地的文化:在“花儿”中,它体现西北人民婚外恋的风习,增加“花儿会”的娱乐性,而在壮族山歌里它则体现为正统严肃的“倚歌择偶”婚恋习俗。  相似文献   

20.
方志宏 《课外阅读》2011,(8):326-327
本文通过新疆昌吉“花儿”的形成,发现原生态民歌“花儿”是由从内地主是陕西、甘肃、青海等西迁的回民带入新疆昌吉地区,得出“花儿之乡”是新疆昌吉的结论。并通过分析《绣荷包》来探讨“花儿”的艺术特色及对新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