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合理安排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唤起主体参与,做到学校德育制度化、德育活动课程化、“三位一体”合力化、网络德育自控化、德育评价自主化。  相似文献   

2.
戎静 《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51-152+163
学校德育长期低效,在德育形势更加严峻的新时代,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德育内容和社会实际科学设计德育模块,发挥学校班会的功能,有效开展"模块化"的主题班会,将是提升德育工作成效的有效路径。"模块化"主题班会要明确目标,细化内容开放性、形式多样性、主体参与性的特点,并通过多种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3.
德育原有的供给方式、供给内容等已经不能符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德育需求,学校德育呈现了德育供给主体与需求的矛盾、供给水平和质量的矛盾、供给方式和需求渠道之间的矛盾。寻求德育的优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探讨德育改革的实施路径。从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理念和供给制度等出发,探究德育的优化,以期完善德育供给系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蓝同磊 《教育探索》2006,(8):101-102
学校德育低质低效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德育观念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感和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目标空泛且缺乏可操作性,忽视师生的主体意识,等等;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细化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一体化校内外德育结构。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幸福感对于德育实效性问题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动力,有助于德育的知情统一和知行统一。从德育功能、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三方面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加强幸福感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学生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里,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学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善生活化德育手段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对象观、道德观和交往实践观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德育观,在德育对象观上克服抽象主义,坚持以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在德育课程观上克服唯知识化,坚持以人的现实生活为落脚点;在德育路径观上克服简单说教,坚持以人的交往实践为着力点,在现实生活情景和主体交往实践中实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旨归在于个体及社会道德需要的满足,即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现代学校德育价值是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具有主体性与为我性、客观性与多维性、直接性与间接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等基本特征。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实现的有效策略在于:现代学校德育目标设计要具有合理性;现代学校德育内容选编要具有现实性;现代学校德育过程运行要具有科学性;现代学校德育途径组织要具有整合性;现代学校德育方法选用要具有适切性;现代学校德育主体自身要具有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合理安排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唤起主体参与,做到学校德育制度化、德育活动课程化、“三位一体”合力化、网络德育自控化、德育评价自主化。一、学科德育制度化要把“学科德育”、“教书育人”、“教师人格”作为极其重要的内容来要求教师,规范教师,并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听课评课、考核评优中去,强化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把学科德育落到实处。打破学科德育界限,以培养社会主义人文综合素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对学校德育价值的研究,可以从学校德育价值主体、边界和结构等方面来展开。德育价值的主体是社会和个体(学生),但是,两者在德育价值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社会主体地位比个体主体地位高;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范围内讨论德育价值问题,这个范围的边界就是德育的目的;学校德育价值必然是以社会价值为主导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能...  相似文献   

11.
正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也应随之而变,德育的内容、主体和方法等方面都要改变。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下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主要措施。一、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1)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守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学生的"五爱"  相似文献   

12.
现实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德育目标政治化、德育内容知性化、德育方法灌输化、德育途径单一化、德育主体错位化。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的策略是:要使德育目标围绕生活、德育内容联系生活、德育方法贴近生活、德育途径融合生活、德育主体走进生活,让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小学德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德育目标与学生实践脱钩,德育内容和载体单一,德育意识的淡薄。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改变中小学德育低迷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德育向中小学生主体的回归。本论文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着手,通过大量的数据文献调查,分析中小学的德育工作的困境,并粗浅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德育理念和德育理论指导下,学校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德育途径等有机融合而成的比较稳固的德育实施程序及一整套策略系统,它具有操作性、优效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征。学校德育模式按照其功能、内容以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学校德育模式的现代转向突出表现为由强制灌输走向对话关怀,由单一孤立走向多元融合,由自然本位走向以人为本,由理想虚空走向理想现实结合,由封闭控制走向自主开放。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德育理念和德育理论指导下,学校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德育途径等有机融合而成的比较稳固的德育实施程序及一整套策略系统,它具有优效性、操作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征。学校德育模式按照其功能、内容以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学校德育模式的现代转向突出表现为由强制灌输走向对话关怀,由单一孤立走向多元融合,由自然本位走向以人为本,由理想虚空走向理想现实结合,由封闭控制走向自主开放。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社会性活动,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而非德育的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放任自流。按照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客观环境影响、教育者正确引导和学生实践锻炼的结果,教育者自始至终起着导向作用。德育是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能动反映和主动实践的辩证统一过程,是生活化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德育工作要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在美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中,认同并践行社会道德规范,优化提升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需要有能承担责任的德育。然而,由于当前学校德育受传统身份意识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德育的责任存在缺损。学校要承担德育责任,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就应通过制度变革,发挥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并赋予德育主体正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德育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实际,积极创新和改进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金剑 《考试周刊》2007,(35):22-2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民营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仅从民营学校德育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民营学校德育的手段与方式,民营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民营学校德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民营中学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研究者却没有对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展开讨论。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是“适合学校需要和学校德育两个主体需要”,由此引申出若干条具体标准:学校德育目的要具有特殊性;学校德育目的对学生发展要有“价值限定”;学校德育目的要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学校德育目的要体现学校德育实现道德双向认同的任务;包含培养符合社会要求、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内容;德育目的要适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