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规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基于元素周期律(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建立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模型分析,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本文通过模型建构和题型分析,给此类题做个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在"观念建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从物理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深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获得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反过来又能很好地促进深度学...  相似文献   

3.
以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为例,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Se)为情境,运用建立的"构—位—性"宏微模型,解决预测陌生元素物质性质的问题,并重点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为例,通过"证据推理--建构模型--模型应用"等教学流程,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数图模型,揭示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同时教会学生收集证据、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概念繁多、头绪杂乱、记忆困难、学习方法单一等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教学策略的科学内涵,最后从巧用化学实验策略建构化学物质类别的认知模型、巧用物质类别的性质比较策略建构元素周期律的认知模型、巧用结构决定性质规律建构有机物学习的认知模型、巧用理论联系实际规律构建动态平衡模型四个方面重点论述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教学策略,如此能使学生科学、系统、全面地掌握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实验与探究,还能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是完整的育人目标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以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为例,设计教学环节,建构概念教学,对如何达成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于主题的学科理解,抽提元素周期律主题的本原性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将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机融合,对元素周期律主题课例进行教学板块的任务化设计。以元素周期律主题为例的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学设计表明,学科理解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设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与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也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本体"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正向"素养为主"转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化学知识的学习主线,完善知识结构体系。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考中的考查热点,但因知识繁杂,难于构建系统的记忆模型,因此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有效的复习方式,建构氮元素二维坐标图,使核心素养与氮元素相关知识相衔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与素养转化。  相似文献   

9.
科学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元素。以“单摆”为例,利用模型建构、自制教具、探究实验等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该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为学生的思维搭建桥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科学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关键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模型表象,体验建模过程,活化模型运用,让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领会科学思维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教师可借助核心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元素周期律(表)及官能团等要素,引导学生建构类比思维模型,梳理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从而达成认识思路、学科知识双结构化的目的。由于类比只是一种预测陌生物质性质的认识思路,有可能出现偏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预测结果通过理论计算或化学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生物学知识的获取有机结合?笔者力求通过模型建构方法,用生物学核心素养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建构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中的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从而将核心概念建构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中化学教学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其中,模型建构素养是引导学生通过建构实验模型来学习新知,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帮助。本文结合模型分析和建构,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例,探索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从"纸质模型"的教学方法入手,结合染色体组模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模型和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模型,探讨用建构"纸质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理念指出当下教育应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培养核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知识是素养形成的载体,离开课堂教学的支撑,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形成。模型思想揭示了数学内在的本质结构,是数学最核心的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模型思想是连接数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桥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理应成为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构建模型思想呢?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为例,谈一谈基于核心素养视阈模型思想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57):133-134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依托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每一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模型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能力。文章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模型的概念以及模型的分类,重点探讨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建构,借助模型建构教学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章称: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与之相配套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具体地提出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80):159-160
通过学习金属钠,建构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原子结构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用途对社会价值认识的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是关于金属钠与氧气及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开展以"化学核心素养为本"、结合情境教学、注重学习金属钠思路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给予准确把握从多种微观视角对金属钠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辨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能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不同于知识与技能,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隐性的特征,其形成可以借助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逐步达成.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变化”知识为载体,以“元素观”的建构为线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中提到“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可见,模型认知是科学(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模型的建构是感性思考与逻辑思维之间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模型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认知核心概念,学会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