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减"政策落地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全面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对不少学校来说,课后服务是个新生事物,要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更是新的挑战.针对小学校内课后服务质量提升问题,本文基于学校是课后服务实施主渠道的角度,提出学校眼睛向内、挖掘潜力,依靠自身优势,有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可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双减”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需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不仅要具有“延时”和“服务”之功能,还需要具有“课程”之要义。学校需要积极开发建设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深度开发文化类课程,普及开发艺体类课程,拓展开发综合类课程,指导开发生活类课程。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育人目标,应综合考虑学校、课程、学生和教师等因素,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课后服务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课后看护、作业辅导开始走向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化发展之路。当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抓手,“课程化”不是指学科课程的“结构化”,也不是指“学科化”,而是指以生为本,通过活动课程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性全面发展需求。以深圳市小学课后服务为例,分析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剖析当前我国“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堵点,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高质量落实"双减"工作,学校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此,我们积极提高站位、加强调研,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双减"的政策,深刻理解中央和北京市推进"双减"工作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在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供给方面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其次,学校下发《致家长一封信》,各年级组织线上家长会,告知家长课后服务相关事宜。第三,开学前,课程中心对学生课后服务的学习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张雪 《辽宁教育》2022,(24):8-11
课后服务质量是影响“双减”落地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通过参与课后服务,在实现教育“提质增效”、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然而,政策价值不等于事实价值,推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责任认同不清、负担加重、权益保障缺失等一系列困境。要发挥教师对于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高水平动力,一方面依靠系统、稳定、高效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后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标准上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近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出台《青海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了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覆盖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7.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中落实“双减”政策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家长满意度有待提高、焦虑情绪依然存在、差异性服务尚未满足以及师资、资源配套、课后服务监管、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只有依据政策做精顶层设计,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课后服务多元路径,引进服务新资源;课程模式推进课后服务,构建校本一体化课程体系;保障教师利益,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服务效能感;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才能为课后服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双减”高度体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对新时代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申与回归,科学有效的课后服务管理对于落实“双减”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践来看,依然存在着参与主体联动不足、教师课后服务积极性不高、资源设计应用弱以及内容不丰富等问题。因此,在整体“关联”的理念引领下,“多元联动”管理需要学校统筹规划,着力推动家校共育,促使课后服务与家庭教育相关联;围绕减负提质,促使课后服务与作业减负相关联;不断创新发展,促使课后服务与校本特色资源建设相关联;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使课后服务保障与激励机制建设相关联,共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赵飞 《考试周刊》2024,(19):19-22
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引,义务教育阶段要切实推进提质增效育人,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伴随“双减”政策的落地,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以切实保障学生课后安全与综合教育问题。文章从课后延时服务落实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当前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此进一步探索如何从科学育人角度,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优化农村课后服务综合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调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文献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市、学校对于“双减”政策的落点实施及课后服务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总体上心理活动课在课后服务中应用不足。为落实“双减”政策、拓宽课后服务内容、切实助力学生发展,可将同伴关系作为课后服务的切入点,把心理活动课结构化,使其在课后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落实“双减”要求,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与课内课程一体化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化学教研组在仔细研究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化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1+X”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学业指导活动、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统筹利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等方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如何减轻家长教育焦虑及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三大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调查分析,展开实践探索,提炼出"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四大应对性策略,一是供给多时段方案,体现自愿性;二是供给精品课程,体现选择性;三是供给优质师资团队,体现专业化;四是供给多元评价系统,体现个性化;五是供给周全管理服务,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环境。为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6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对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做了具体的要求。本文以安徽省各小学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目前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的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加重、教学积极性减弱,以及学校对政策认知偏差、课后延时服务成了“补课”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促“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更好更快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主体入手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双减”政策落地是坚持以生为本、发展为先、个性突出的有力举措。目前,武汉市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存在的问题包括:课后延时服务理念保守,学生个性发展意识不强;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课后延时服务师资来源有限,学科结构较为单一;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服务质量不高。为解决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的供需矛盾,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进路:加强交流,共享个性发展的课后延时服务理念;多元供给,共建专业互补的课后延时服务团队;对接需求,共创丰富多元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  相似文献   

15.
“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化实施,是学校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基本要求,是课后服务增强吸引力、丰富内容、拓展渠道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化实施存在数量不足、内容单一,结构化、体系化不强,规范性、科学性不够,教师负担过重和专业师资缺乏等问题。推进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化实施有序、持续发展,需进一步协调政策、明确依据,把握需求、回应关切,整体规划、一体设计,多元供给、多样实施,全面保障、优化治理,面向未来、技术赋能,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发威 《甘肃教育》2023,(21):44-47
“双减”政策着力于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和杜绝课后学科辅导班,对学生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有效落地“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应运而生。文章结合课后延时服务实践,探讨了强化教育部门管理、端正服务理念,形成服务共识、共同参与延时服务,设计具体课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制定评价机制、提升延时服务质量等四个服务策略,旨在促进课后延时服务的高效实施,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成了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家长迫切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课后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办优质课后服务更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具有地域特色、学段特色、个体个性特色化的明显特征,能满足各利益主体的诉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各主体应明确自身在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角色定位,推进家校社会合作。从教师激励、经费保障、质量评估和安全保障四方面构建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配套制度建设,更好地落实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通过充分了解家长需求、多维打造学生成长空间、强化课程供给的保障等措施,规划实施了“1+X+Y”课后服务课程。该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结合实践优化课程内容,切实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双减”意见提出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基于S镇初级中学调查发现,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存在资金不足、形式单一、师资薄弱、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落地难生根”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三重脱嵌”,即课后服务理想供给与现有资源相脱嵌、课后服务价值理念与主体意愿相脱嵌、课后服务规范要求与现存机制相脱嵌。乡村地区课后服务未能有效开展不利于乡村学生素质提升和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后续,需要通过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循序渐进、转变应试教育理念;多方协同、保证课后服务供给;因地施策、健全课后服务机制等措施来对乡村学校课后服务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做到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共同提升,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需求,保障其发展。对小学课后服务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并立足于“双减”政策对课后服务所提出的新要求,从提高质量、教师活力、家校合作、资源融合和完善机制五个方面对课后服务的开展提供策略分析,可以解决课后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使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增效,实现全面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