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书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因传写、刊印而产生了不同的版本,而这些版本会因种种历史原因或多或少的出现讹误或脱漏,从而与最初的原貌产生差距,如果这些未经校勘,或妄加窜改的文献一再翻刻其后果就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阮元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主持纂刻了大量文献,为学术成果的保存和文化遗产的流传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梳理并总结了阮氏在文献纂刻方面的成就、从事纂刻的缘起及其纂刻思想。  相似文献   

3.
《史记》自问世以后,历代均有抄写翻刻,但因时代久远,在抄写翻刻过程中,多有衍误脱讹,以至使人产生了“今传《史记》是司马迁原书吗”的疑问。明、清及近代学者对《史记》诸本多有研究,但对西汉末至六朝时期的写本状况甚少涉及,而这一时期对《史记》版本形成至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史记》的原貌。本文以抄于六朝时期的两卷残本为根据,以相关典籍为佐证,揭示了六朝古本的特点,论证了其与今传本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订正了今本《史记》的讹误。  相似文献   

4.
庞旭  夏红娟 《兰台内外》2022,(28):64-66
《周礼注疏删翼》自崇祯十二年(1639)年叶培恕于昆山县署刊刻之后,流传开来,到清乾隆时期,该书版本产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四库本。总体而言,《周礼注疏删翼》版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明崇祯十二年叶培恕昆山县署刻本为基础,翻刻、重刻而来,该类在《周礼注疏删翼》版本流传过程中占据主流,另一类是清乾隆四库抄本及其之后的影印本。四库影印本出现后,传播很快,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外均有不少收藏。  相似文献   

5.
《尔雅注》的宋刻十行本,是该书传世诸版本中较好的一种,但此本板片曾经剜改,故先印本与后印本的文本有所不同。书成后在中国、日本两国又迭经覆刻、影钞,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本文调查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十行本《尔雅注》的各种衍生版本,通过比较刻工姓名、行款字体及文字内容,参证相关文献,对这一系统中各种版本的先后顺序及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关于顾千里覆刻《尔雅》时是否利用了宋刻十行本的问题,也根据顾氏本人的题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日清会话辞典》日本明治时期由日本学者并中国学者共同编写的,为日本人学习清末中国北京官话的课本,是19世纪西方描写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同北京话研究相结合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语言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翻刻宋本"指刻书者以宋本为依据所进行的版本复制活动,包括被明清藏书家、版本家视为"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仿刻本"及"重刻本"的刻本。翻刻宋本概念的产生有其过程,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版本递藏、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合刻管子韩非子》或称"管韩合刻",明清学者常取为校勘底本,因而受到一定关注。对于"管韩合刻本",学者研究及图书馆著录多仅针对《管》《韩》之一,同时难免失落一些具体细节。本文以现存数种《合刻管子韩非子》善本为基础,将二书视为整体,总结其初印、重印及翻刻诸特征,为梳理其版本源流提供更多信息,也借此讨论现有研究及书目著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现存五代、北宋及南宋迄蒙元时期刻本实物书口版式的梳理,归纳出五代北宋时期刻本不刻鱼尾的书口特征存在五种版式,而此可以作为鉴定北宋刻本或其翻刻本的重要证据.同时讨论了南北宋更替所带来的书籍版式的变化,为认识中国版本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程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洛学创始人之一,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著作颇丰,《周易程氏传》是他倾注多年积累撰写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程颐的生平,详细梳理和辨析了《周易程氏传》的不同版本和流传情况,补充了学界对相关版本研究的缺漏,通过对《周易程氏传》版本流传相关问题的研究,认为《周易程氏传》是程颐所作的“忧患之作”,体现了程颐继往开来的注经模式,大力推动了儒家易学研究进程,为学界深入探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沈璟《南曲全谱》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南曲谱,其原刻本已经佚失,仅有翻刻本留存,其中吴尚质修订本新近被发现,知其刊行于崇祯八年(1635)。该版本至少提供了三方面信息:其一,书名页的"墨憨斋"透露出该版本与冯梦龙之间的关系;其二,卷首《南曲谱序》提到该版本出自沈璟,经范文若后到达吴尚质手中,清晰地提供了原版的流传路径;其三,该版本内文较其他翻刻本存在一些独有差异。新发现的吴尚质修订本对于考察《南曲全谱》的原貌、流传均有着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平志军 《兰台世界》2022,(9):155-157
有明一代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以及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均为明代刻书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并使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代特点。具体而言,由明初至正德时期的沿袭元代刻书遗风,转向嘉靖至万历中期的全面翻刻宋本,至万历后期至明末的翻刻宋本多而不精。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者久保天随以擅长汉诗著称,他的中国戏曲研究则较少受人关注。他受明治时期中国戏曲研究先锋森槐南的影响,接触并开始研究中国戏曲。在几度修订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他对于中国戏曲的研究日渐深入,并凭借在内阁文库和宫内省图书寮遍览群书的机会,积攒了大量材料,最终在《西厢记》、特别是《西厢记》的版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日本研究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2013,(2):18-18
明代的假冒伪劣图书较多,为了抵制这些假冒伪劣图书,书籍刊刻开始采取防伪措施。首先政府要求"四书五经"和一些重要的图书根据"钦颁官本"依样翻刻,不许用其他版本等。更多的防伪措施来自于私刻和坊刻,为防止其他人翻刻牟利,开始在书中打出铺号及防伪标记。不少书商还在书中刻上自己的肖像,一方面取信读者,一方面以此与翻版书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5.
日本流传的两种古抄本《孝子传》,近来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与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它们的原本可能是在唐代初期传入日本的,其中保存了一些在中国现存古籍中已经佚失的孝子故事内容。它们对了解中国古代孝子思想在日本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孝子传》的内容与有关研究情况,并通过佚文对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有关内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明治刻本《大清文典》,原本为晚清学者高第丕、张儒珍合著的《文学书官话》.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文学书官话》的评价不高.但《大清文典》等日本版本的存在,说明了《文学书官话》在海外的影响及其在汉语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透过明清时期的文献对《朝野类要》的零星征引,比勘文字异同,来钩玄《朝野类要》版本的隐微传承。在《四库全书》编纂之前,文献中鲜为引用,反映出《朝野类要》流传不广的实际状况。在《四库全书》编纂之后,《武英殿聚珍本丛书》以及部分采用四库本的《知不足斋丛书》的刊行,稀见书《朝野类要》方引起学者重视,自乾嘉以降,史学家赵翼、黄以周,学者法式善、方浚师、沈钦韩以及清末的张之洞都曾引用或介绍,从而产生引人注目的效应,也是书籍流传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清代翻刻本朝图书的数量巨大,官方与民间皆有翻刻。这些翻刻本多以原书拆页上板影刻,在形式上与原刻本差别甚微,鉴别起来较为困难。本文尝试发掘清代图书翻刻的史料,管窥官方与民间翻刻图书的情况。并以古籍普查中发现的翻刻图书为例,讨论翻刻清刊本在鉴定与著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私书目及其他传世文献对《证道歌》多有记载;敦煌文献保存有六个写卷,全部或部分抄写《证道歌》,完整呈现了其以手写纸本形态传播之状态;广州六榕寺也有宋刻《证道歌碑》,是现存唯一《证道歌》石刻史料,所据底本应是两宋时期在寺院民间传播的另一《证道歌》版本。唐宋时期在文人士子、民间萧寺之间,《证道歌》至少有三个版本系统传播,作者题署、文本内容彼此互有异同,传播范围西达敦煌、南到广州、东至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20.
清乾嘉学者孙星衍(1753—1818)刻《平津馆丛书》,问世以来一直以精善著称。但对该丛书的刊刻地点及版本流传,学术界尚缺乏明确认识,甚至存在错误记载,有必要作出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