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要发挥学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的作用,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个阶段,全过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过程中,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和载体,同时也是学校文化"魂"的落地点。课程开发应该和学校育人目标保持一致,而不是脱离的。着重阐述了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乐学有才"的育人目标和立体拓展课程开发的关系,认为"乐学有才"育人目标是立体拓展课程开发的"魂",而立体拓展课程开发为"乐学有才"育人目标"建场",两者达成了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王蕾  吴成刚 《中国教师》2014,(10):74-76
<正>2013年9月,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和乐育人"德育品牌被评选为"青岛市十佳德育品牌",这是对该校致力于德育体系建设,创新德育实践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师生的快乐、和谐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教育,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探索科学育人方法,逐步构建完善了以"和乐育人"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系,各项工作得到了  相似文献   

4.
正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骨架",不能融入办学理念的课程是"水上浮萍""墙上芦苇",难以真正发挥引领和促进育人的作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建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必然。本文以珊瑚实验小学为例,探索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这一办学理念关照下的"亲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一、树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育人自然成了学校的中心工作。面对教育法规越来越严、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等趋势,我校适时而变,拓宽育人渠道,构建了"环境熏陶、教师表率、学科渗透、活动内化、社会融入"五大育人体系,既提升了育人实效,更让学校成了学生的幸福家园。一、环境课程——优化环境,打造书香校园古时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找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如此,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更应给学生创设温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的教育界有一种奇怪现象:几乎没有人会反对学校应该以"育人为本",但很少有学校(特别是初高中)真的以"育人为本",而是真心实意地以"分数为本";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谴责学校以"分数为本"的做法,但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在勤勤恳恳地践行着以"分数为本";行政部门和媒体一方面高喊着"育人为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大肆宣扬着以"分数为本"的典型学校。这些迹象表明,"育人为本"已被潜规则,而这个潜规则正是"分数为本"。那么,"育人为本"何以被潜规则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7.
莫沉 《广西教育》2020,(7):170-171
本文分析"体育育人"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校运动队开展"体育育人"面临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体系缺乏协调统一、教育监管力度较弱等问题,提出助推学校运动队开展"体育育人"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建立统一、协调的"体育育人"体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育人"方式,完善"体育育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11月3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日前印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该负责人说,《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一是融入教育教学。具体举措有: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修订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等。二是融入社会实践。三是融入文化育人。具体举措有: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挖掘校训  相似文献   

9.
田学军  严权 《成人教育》2012,(11):24-26
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基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走进"社会大课堂",让社会优质师资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在社会活动中来培养人才,按社会标准来评价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种子学校",对朱小蔓"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校本化实践。分别厘清了校园与育人场、校园情感场与富有情感特质的教育生态、校园情感场生态与具有情感"温"度的育人场三对概念的相互关系。提出校园情感场生态是具有场特质和场作用、具有正向情感作用的理想生态,在这个生态体系中,一切都是自然的、有"温"度的、活的、在生长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立新学校提出"课程育人"理念。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校务委员会",实行以学校教育教学领导为年级主管领导的年级负责制:成立"课程委员会",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学校实施激励德育,唤醒学生的成长自觉:打造"魅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精气神";"课程委员会"为"课程育人"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优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达到"同心",科学管理、广开社会育人渠道,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西岗区构建了家校携手新体系,积极推进"一一五"工程。即:建立一个制度、创建一个基地、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一、建立教育议事会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新机制1.教育议事会内涵。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本文致力于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挖掘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的育人功能,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在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1,(15):3
"强教必先强师。"在沈阳,有这样一位教育专家,她提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的战略任务",她是"全国十佳高中校长"、"沈阳市优秀校长"、"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各项殊荣的获得者,她成功践行着"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的全新育人办学理念,她就是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关凤艳。  相似文献   

15.
家校协同育人是通过参与主体理念融合、优势组合、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目标共同体、协作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克服传统学校教育自我封闭状态,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资源教育的"旋转门",实现家校教育体系现代化、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功能一体化,形成目标同向、施教同心、资源同聚、成果同享的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探索制定家校协同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中指出,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为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结合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潜能,积极构建"三体一圈"主动德育模式,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7.
董鸫 《教师》2013,(19):45-46
后进生往往表现出"冷漠""悲观""逆反""虚假""低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对学校和老师的敌视……有育人之心的老师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多年来的育人实践证明老师敢捧"五心"转化后进生是事半功倍的。一、捧"关爱之心"熔化"冷漠"后进生大多在班集体中做"边缘人",心理障碍严重,人格发展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脸上写着"冷漠"。教师以"关爱之心"来熔化这些"冷淡",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将亲近、关怀、理解、尊重、信任、期望等真实地给予后进生,就能使其产生"动情效应",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新时代县域如何构建思政教育体系这个命题,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力求通过"县委牵头,构建思政育人格局""‘四团’助力,厚实思政育才队伍""精神赋能,打造思政鲜活课堂",让思政教育旗帜"立起来"、内容"活起来"、效果"实起来",努力做到让思政教育"有意义"更"有意思",从而构建桐庐范式的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最早可追溯到《礼记·学记》"厚德篇":"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新中国70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全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有"先后说",先教书再育人;有"并列说",教书同时育人;有"条件说",教书是为了育人,通过教书来完成育人。无论哪一种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十大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育人体系,着眼于"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人、教育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成功"为出发点与归宿,通过实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育人体系构建研究,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和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工作新局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时代铸魂育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